[現場] 20200222 太空備忘記,不會被忘記。

作者: yk0520 (仰望星空)   2020-03-02 21:38:42
登船紀錄分別為北高的首場。
原以為看第二場會平靜一些,沒想到心得的篇幅如此之長,
敲著鍵盤的同時彷彿再進入宇宙航行了一次。
intro〈譯夢機〉,藝術家們一個個走上舞臺。
不同於高雄場的是,這次我心知肚明演唱會已經開始,
也興味盎然地看著舞者們的肢體動作。
不知不覺中開始的演出,如同當年青峰創作的開端。
王菲的〈天空〉,青峰接觸流行樂的起點。
想起幾年前拿〈你被寫在我的歌裡〉比賽,也曾自己唱主旋律,再回放音檔練和聲。
熟悉的畫面令人莞爾,那年我才高二呢。
現場第一首,一身潔白的他坐在我正前方的舞臺上,清唱著〈寂寞的時候〉。
純粹而富穿透力的歌聲流淌在小巨蛋裡,彷彿把我帶回到2000年的附中操場邊,
看著眼前的小哥哥,懵懵懂懂寫下人生第二首創作。
特1前排的視角,似乎伸手便能觸碰到他,和三個月前相比,蘊藏了更多能量的他。
相較於2018年發行的版本,私心喜歡演唱會接近demo版的〈Everybody Woohoo〉,
9m88的勁裝登場替這首歌又添了幾分色彩;
〈巴別塔慶典〉的男女對唱版似乎更呈現了「溝通」的意象,
這才曉得為什麼旋律寫得如此密集,
每到「有說 有笑 卻無人知曉」的時候青峰還得偷時間換氣。
以為繼續卻是離去,想要一起卻被遺棄,
即便世界上有些無法克服的距離,在〈太空人〉裡卻聽見對那些遺憾的擁抱,
「或許我們會再相遇 當你鼓起勇氣飛行」;
聆聽〈太空〉的當下想起MV的意象,真空、融冰、擁抱,
暗燈後的小提琴間奏像是某種嗚咽,讓人跟著溺在情緒的洪水中。
喜歡〈傷心節目與寂寞碼頭〉的全部,
從編曲、歌詞到視覺設計,窗櫺在副歌的拍點一次次碎裂,不斷旋轉成了宇宙;
演唱會終於把bridge還給〈寶貝兒〉,完整了這首歌的起承轉合。
北高兩場湊巧買到舞臺的同側,〈傷風〉和〈失憶鎮〉依然要透過大螢幕才得以看清。
從天而降的玻璃罩,被貼上標籤的無助和情緒臨界後的反撲,
即便多了螢幕這個媒介,和聽覺的搭配下還是令人窒息。
許久沒有翻開古文,但印象中《莊子.齊物論》有一篇〈罔兩問景〉,
不知是否和〈男孩莊周〉舞者如影子隨青峰繞場的意象有關;
〈回音收集員〉的視覺令人印象深刻,手寫字幕以紙片呈現,
我猜象徵從專輯其他歌拼貼而成的歌詞,
舞者在「你好 我是收集回音的人類」整齊敬禮也好逗趣。
家凱第一次出場的〈Outsider〉,總覺口白在吉他聲的相襯之下更加戳心,
配著青峰的舊照片,那句「謝謝你等我 我回家了」直直打入心底。
是很符合臺北站的一首歌,旋轉的太空人這次終於著陸,唱回自己的家。
或許是上輩子燒了好香吧,《歌手2019》組曲的舞臺就在特1前方,
看著看著彷彿和他踏遍了粼粼波光、熾熱岩漿和如茵綠草。
清唱開頭的〈起風了〉,無論看幾次,
手勢在「逆著光行走仍風吹雨打」隨鼓點敲下的瞬間都令人雞皮疙瘩頓起;
想以「淒美」形容青峰的〈地心〉,情緒的堆疊、氣音與哭腔的拿捏都是一絕;
易感的他依然在〈那些花兒〉轉入〈望春風〉時哽咽了,但我想他知道,
若是和高雄場一樣潰堤,聽眾依然會用歌聲給予最溫暖的支持;
〈花田錯〉的rap從來歌手、來高雄改成回臺北,
再度出現的「回」字呼應了太空船的返航。
「各位,我回臺北了,回家了。」
為SHE寫的〈十七〉,青峰說手沒有消毒不要跟旁邊亂牽(XD),
但還是想告訴隔壁那位朋友:謝謝妳陪我經歷十七歲的荒唐與瘋狂;
也謝謝青峰解開〈不及雨〉的封印,以清亮嗓音詮釋了這首歌的淡淡傷感;
〈線的記憶〉漂釀寶貝凱開二度出場,
喜歡這首的燈光設計,和兩人平行相望而後交織成辮的走位。
臺北場的〈未了〉給我很大的壓迫,
掙扎後氣力放盡的模樣,被巨石擊垮倒地的喘息令人心塞;
接續的是〈水仙花之死〉的火花四濺,
長間奏的嘶啞吼叫與翻滾,我自己理解成摧毀後的浴火重生。
不得不提〈作為怪物〉舞臺劇等級的編排:
青峰和玠瑋在眾人的鏡頭下逃竄,最後合力扛起鏡子反射一張張猙獰的面龐。
不禁要想,或許我們在審視他人、甚至不予尊重的同時,也該回頭看看自己?
而末尾披回開場時的一身白,想解讀為對最初自己的接納。
畢竟,即便被視為怪物,世界也一定有與你匹配的同類。
明明充滿希望的〈蜂鳥〉,
大合唱到「我們到底在追求些什麼 為何一直不斷往前衝」時眼眶卻一陣濕,
或許是在逐夢的路上摔了幾次,情緒隨歌聲一起迸發;
〈太空船〉的動畫看幾次都覺得可愛,青峰起身拍拍膝蓋的模樣亦是。
生命在此刻似乎又變得單純,
迷惘、受挫的時候,「就跳進一艘太空船 一路找著陸目的地」吧!
俗氣(XD)安可的開頭,和王希文送上20週年版的〈窺〉,
嘉年華般熱鬧的編曲,青峰與舞者的地板動作,加上說好要帶進墳墓的秘密(XD),
我彷彿能看見全場口罩下的笑靨;
〈我要的幸福〉的節拍在高雄場弄得我一頭霧水,
直到這天才聽懂5655的奇葩拍型,整首跟好沒有被老司機(XD)甩下車。
壓軸的〈歌頌者〉,喜歡到無從說起。
聽再多次的感動最終都化為一句,「我想你很值得 當一個歌頌者」。
以這首結尾,沒有太多驚奇,卻也再適合不過。
後記
與其把這場演出稱為演唱會,不如說是青峰來自靈魂的吶喊。
每個人自有其解讀的方式,即便同一個人,二刷、三刷後也可能打破原先的理解。
第二次登上太空船,好不容易多看懂一些、更貼近表演一些,
才寫下這些比阿婆裹腳布還長的文字。
我相信還有我沒看見的,甚至誤解的,但也無妨。
即便歌單和高雄場的一模一樣,
升級後的舞臺、不同於高雄場的視角、對曲序略知才得以分神注意的細節、
(還有回家後在背包裡發現的銀色紙花!),都讓我覺得這趟來得值得。
看著嬌小的他在舞臺上奔跑跳躍、恣意翻滾,
時而歡快燦笑,時而哽咽落淚,
時而化身愛講黃色笑話的小哥哥,有時又以真誠的口吻,訴說心底的感悟。
我從不覺得他是為了證明什麼而寫,
《太空人》的誕生也不會是要證明他還能寫出〈他舉起右手點名〉那樣的作品。
我相信他的真,也相信即便被惡意毀傷,
世界上仍會有足夠的愛和力量支持著他,陪伴他繼續勇敢飛行。
最後,講完主角,留下版面給喧賓奪主的尾場嘉賓。
20170101~20200223,
蘇打綠以〈當我們一起走過〉暫別舞臺,再用相同旋律向全宇宙宣告回歸。
不敢拿自己經歷的黑暗和他們相比,但這1147個晝夜,
確實涵蓋了我那段最難熬的、幾近窒息日子。是他們的音樂帶我走出泥淖。
團魂爆發的〈Tomorrow will be fine.〉有超乎想像的療癒力,
足以讓錯過驚喜合體的氣惱頓時消散,讓情緒低落的朋友獲得救贖。
這就是蘇打綠的魔力吧,我想。
即便無緣復出首演,至少熟悉的他們回來了。
帶著更豐沛的能量,在終於一起等到的未來,再遇見。
暗夜又將到來,終究接著太陽露白,
穿過雲間的光照在人間,這是我們宣告的信念。
Tomorrow will be fine, tomorrow we’ll be fine.
會繼續當那片土壤,
讓帶傷的你安心蟄伏,結痂、生花。
再一起,在一起,地老天荒。
心之所向,便是家。
吳青峰,歡迎回家;Sodagreen, welcome back.
作者: sodaer (縮成了點還是一條線)   2020-03-02 23:58:00
Welcome back~
作者: stlin2002 (Swaterting)   2020-03-03 00:06:00
歡迎回家:)
作者: pianowen (piano)   2020-03-03 09:52:00
歡迎回家,謝謝你們回家了。
作者: stu99826 (賴賴)   2020-03-06 10:53:00
在高雄首場聽到<花田錯>歌詞裡的那句來高雄,身為高雄人內心充滿了激動與感動;這場演唱會無論幾刷都很值得,當心境不同看這場演唱會理解到東西就不同,而且看越多場可以越看越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