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中和員山地區那些隱身在公園的文化資產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11 20:04:34
哈囉!我是地方賊,喜歡偷走地方的故事
偷走完整圖文網誌版:http://t.cn/RBqWl1A
可以順便偷走賊的臉書按讚,支持我的文字:http://t.cn/RmPbrSh
之前寫過了新北市其他區,包括新莊、樹林以及貢寮,大家都有給我一些反饋
這次回到離家比較近的中和偷故事,也希望中和版的大家,如果看到熟悉的地方
或是對這些文化襲產有什麼想法或記憶,可以留言討論,我好補充在文章中,謝謝
[襲產 #海山神社 、板橋水道、太武山莊] 偷走中和員山地區那些隱身在公園的文化襲產
#中和 Zhonghe / 新北市 New Taipei
終於寫到離家比較近的中和了,雖然常常騎中山路到Cotsco或板橋,卻未留意到在中山
路旁的區域,聚集了不少文化襲產。本文所提到的文化襲產,多在「員山」這個區域,
也就是靠近環球購物中心的鄰里。它在過去也是一個行政區,中和地區在清代初期屬於
淡水廳擺街庄,後來擺街庄升格為擺街堡。中和地區在擺街堡則有枋寮街、員山仔庄、
芎蕉腳庄,以及南勢角庄。
日治時期,中和區在大正九年(1920年)行政區改正下,歸屬於新成立的海山郡。海山
的範圍涵括了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及土城庄。不過海山郡役所(行政中心)
設在板橋街,就像現在的新北市政府位於板橋一樣,板橋從那時就是行政中心。縮小範圍
到員山,大正九年的改正,則將員山仔庄改制並雅化為「員山子」大字,隸屬於臺北州
海山郡中和庄。
說到中和員山這個地方,可能滿多外地人不知道,但說到中和環球購物中心可能就有
地圖跑出來。員山剛好位於中和與板橋相鄰的地方,會名為員山是因這裡地山形渾圓
屹立。也因鄰近板橋,在員山這個地方可以找到許多日治時期所留下的海山郡襲產。除了
「員山」」這個地名外,這篇也要先了解「海山」這個地名。
「海山」這個地名是因為十六世紀荷蘭政府命名冷水坑溪為「Spruijt nae Gaijsan」,
翻譯後為海山川。也因為冷水坑溪源頭是在三峽山區,清代的海山堡的範圍其實涵括現在
的三峽、鶯歌地區。那為何海山郡會設在板橋呢?有文章指出,日本政府在進行行政區
改革時,三峽、板橋兩街庄同樣繁榮,總督府在決定郡役所設在板橋後,考量三峽地區
人民的情緒,便以海山為郡名。
然而,這個地區的歷史最早其實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在中和地區曾發現過兩個考古
遺址,一個是「尖山遺址」,另一個則是「員山子遺址」。在積穗地區發現的是「員山子」
遺址」,該遺址是在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被發現,當時出土遺物包含六十多件石器、
、陶器。根據資料,員山子遺址所發現的灰褐色粗砂陶片,以及陶器之橋狀把手,雖與
尖山遺址相似,但其文化層較厚,進而推斷年代較久遠,屬於「跨越繩紋陶文化系統」。
再來一個有趣的補充,員山子遺址與尖山遺址兩個考古遺址,在漢人開墾前是凱達
格蘭族繡朗社和擺接社生活的空間。但凱達格蘭族與考古時期發現的圓山以及繩紋陶文化
人並非同族,所以員山遺址那時的人,其遷移過程其實滿值得考究的。可惜的是,「員山
子遺址」並沒有規劃成一個考古園區。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新北市政府所擬定的「
中和都市計畫國防管理學院及附近地區細部計畫」,明知遺址位於計畫區北側,計畫書內
卻僅簡單提到「保存狀況不佳,故未公告指定」,而未指定加以保護。現在要看到員山子
遺址出土的文物,只能去存在它們的十三行博物館了。對了,員山子遺址被發現的地方是
在員山路455巷的員山公園內,雖然見不到員山子遺址,但卻可以找到剛剛提的海山郡襲產,
就跟著賊賊來偷走當時海山郡中和庄的故事吧!
賊是2018年5月去員山公園的,其實員山公園還在整修,不過小門還是可以偷偷打開,
也有不少社區居民跑進去運動。公園名為「員山」,也是因為員山子這個地名。話說
之所以有山,其實指涉員山公園所在這個海拔16.84公尺的高地。其座落於板橋街邊緣
的位置,也被日本政府看上其高度,而興建了海山郡的神社「海山神社」。日治時期這裡
有個海山神社,神社因國民黨政府來台後的政策只剩下殘跡,神社前面的土地也被台新
紡織廠買走。現在的山頂被挪用設置了土地公廟和五聖靈濟寺。爬上小山就可以看到濟公
有趣味的塑像。在塑像旁有一座刻上「山神」的碑,這座山神碑是為了悼念那些在建立
五聖靈濟寺時,所挖出的清代骨骸。
說到海山神社的遺址,賊找了很久後,問了一位運動的阿伯才找到。才發現海山神社
並不在公園山頂上,而是在山下民安社區活動中心的圍欄旁邊。海山神社於2005年登錄
新北市市定古蹟,雖然指定理由指出「海山神社殘蹟」這個文化資產涵蓋海山神社殘蹟
、積穗配水池、防空洞及考古遺址,但卻對員山子遺址沒有任何展示,甚至整個海山神社
殘跡都沒有任何介紹牌或引導。走到最下方,元氣大鎮社區後的草地上,也就是神社石牆
旁,有一座隱身的防空洞。防空洞是在昭和十五年(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
為防禦美軍空襲,動員青年挖掘的防禦工程。這個防空洞在1970年後期,台新紡織廠關閉
後,就沒有使用了,台新紡織廠也改建為元氣大鎮。雖然防空洞前面已經水泥改建,但
後段仍保留原構造。話說這個防空洞其實滿明顯的,不像賊之前看過的防空洞,可能真的
就只是個土洞。
話說在自強公園內的山頂涼亭底下,有一個板橋水道的襲產,即「積穗配水池」。涼亭
的周圍還能見到配水池的水管遺跡,主要屬於日治時期板橋水道系統的一部份。 積穗
配水池的故事會與等等提到的「瑞穗配水池」一起講。在日治時期興建的板橋水道無法
應付板橋地區都市發展後的激增人口,在戰後美援的資助下,便於民國四十六年於積穗
高地新建1000立方米的積穗配水池。終於講到重點「海山神社」了,興建於昭和十三年
(1938年)5月13日皇民化運動時期。在一街庄一神社的政策下,強制台灣人民進神社參拜。
海山神社其實原為無格社,是到昭和十九年(1944年)才升格為鄉社,話說當時神社外
也都會有慶典。目前海山神社僅存石牆、石階、第三座鳥居基座、石坦,而左邊這張圖
則是鳥居的基座,真的要很留意才能發現。
要講清楚板橋水道的故事,接下來賊要到積穗配水池一公里外的自強公園內,尋找另一
個配水池,即「瑞穗配水池」。自強公園內有一座饅頭山,高度約二十九公尺,取名是因
附近眷村的住戶,覺得這座小山丘像顆饅頭,這其實也代表許多住在中和眷村的榮民伯伯,
當時的懷鄉之情吧!饅頭山的成因其實與瑞穗配水池有關,此小山丘其實是為了興建配水
池,用一牛車一牛車的方式,載土堆高形成圓墩仔高地。而瑞穗配水池就在這座小山丘上,
其實賊問了兩、三個在公園運動的居民,他們都不知道配水池在哪,甚至給他們照片也
指認出,就知道中和這幾個文化資產有多難找。
配水池的設置與日本殖民時期的衛生政策有關。相當重視衛生建設的日本政府,在衛生
政策上下了不少功夫,從設立市場、新式醫院,到與水有關的自來水道和下水道等基礎
建設都有。之前賊已經談過了新莊水道,這篇雖然是談配水池,但配水池的出現也是與
「水道」有關,而可被歸納為「水道襲產」內。當然水道供應的主要不是中和,而是當時
郡役所所在地板橋。在配水池建設前,板橋地區的居民都鑿井取用地下水或埤塘水,日本
政府認為此種用水方式不佳。再加上不遠的土城地區,有當時板橋區長山本義信所經營的
山本煤礦(後來的海山煤礦),公司為了節省成本,將煤運到當時的板橋車站集中選洗,
車站附近便設有許多洗煤廠。雖然帶來人潮,但用水量也越來越吃緊,除了需要乾淨水
清洗煤礦,也要供給板橋地區的居民。雖然板橋地區有大安圳等灌溉設施,但因地質關係
水質未達標準,便於大正十三年(1924年)籌建板橋水道這座自然水系統。
昭和三年(1928 年)板橋水道中型供水系統完成規劃,並在中和庄潭墘湧泉(永和水源
街)找到水源。上面那一張照片便為板橋水道的水道圖,可以看到它一路從源頭,中和
枋寮北邊的水源地到板橋庄。現在在永和水源街還看得到當時的深井,就在水源街上的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北區工程處旁。看右邊那張照片,從門外往裡面望,可以看
到一個被遮蓋的小井左圖來自於王琤婷碩士論文。昭和四年(1929年)饅頭山上建立了
瑞穗配水池,並購置馬達,利用揚水筒的重力導流原理,。經過沉澱、過濾,配給到板橋
地區,供給附近居民使用。建設板橋水道系統時,也為了便於鋪設管線而開闢道路,也就
是永和深井所在的水源街,道路穿越瓦磘溝所架設的橋樑便是今水源橋。 連結到前面
所提到戰後興建的積穗配水池,為增加水量,政府陸續引新店溪溪水為水源並建設埔墘
淨水廠處理水。
配水池的供水一直到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板新水廠成立後,瑞穗配水池才停止運作。
除了上面照片那座配水池殘蹟外,被納入文化資產的還有一旁的「山本氏紀念碑」。這是
昭和八年(1933年)為了讚揚當時的板橋區長山本義信興建此配水池的政績,讓板橋、
中和居民有乾淨的水能飲用,由板橋林家的林平洲與 一位日本人出錢所造。國民黨政府
來台後,這塊石碑差點就在當時毀壞日本文物的行動中消失,好在當時任職自來水公司
的劉清武先生,請一位司機將碑文上的文字用水泥簡單的塗一塗,並在塗水泥錢抄下了
碑文。所以要能知道這塊石碑上到底寫了些什麼,還真要感謝劉先生。補充一下好了,
民國九十年以前自強公園還未開闢。在這區域還未發展時,這裡只有幾間小型加工廠和
土地公廟(今鎮南宮)。山丘旁有一棟劉家古厝,後來政府徵收土地,古厝被拆除,改為
自強國小和自強公園。劉家古井仍被保留在公園內,它說明了在板橋水道未建設前,早期
居民飲用水來源。可惜賊這次去沒留意到,有機會再補充照片。
最後一個要談的文化資產是位於中和民有街的「太武山莊」,其實就位於積穗配水池
所在的饅頭山後。從太武山莊的大門沿著民有街走,兩旁都是獨棟式的建築,整齊並列,
不過太武山莊目前已人去樓空,雖然許多家屋的建築結構還在,但多數門、窗都被破壞掉
,內部也都長滿雜草。相較於台灣許多所謂的「眷村」,太武山莊的興建原因較為特別的,
卻也影響到現在產權以及活化的討論情況。在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到五十五年(1966年)
間,金門防衛司令部戰地政務委員會以「員工房舍修建費」逐年編列預算,在中和購買了
二十五筆土地,面積共二萬九千多平方公尺,分別興建了太武、復興、浯江、九如、太湖
等五個員工宿舍,以安置當時服務於金門政委會與金門縣政府的軍文職員及其眷屬。
太武山莊每一棟家屋形式相近,有人指出若與同為五十年前所建的其他眷村相比,太武
山莊每一間家屋的佔地面積較為寬敞。雖然賊還沒去證實過,但若從階級來看,這些文官
眷屬的確會有較適居的空間。既然太武山莊是為了當時「戰地」政務委員會所建,代表它
是台灣與中國對抗狀態,於動員戡亂臨時時期下的特殊政務體制下而興建,因而具有保存
的必要。 然而,並非整個太武山莊都被納入文化資產而能加以保留。雖然太武山莊的地
當時是由金門縣政府購買,但山莊所在地在中和區,能夠審議其是否為文化資產的便是
新北市文化局。文化局於去年(2017年)底同時辦理太武山莊和太湖山莊的會勘,審議
委員認為只有三棟具有保存價值,其餘不列入追蹤。因此,金門縣政府去年底也在討論
拆除事宜,想要活用此塊土地,且於2014年就委由建築師事務所擬定都市更新。
被登錄為新北市古蹟的為民有街55號、57號、59號三棟眷舍,它們並非與太武山莊其他
眷舍並列,而是間隔著自治街。2016年這三棟就共同被列為中和「太武山莊」市定古蹟。
指定理由認為三棟眷舍各有主建物及庭院,為獨門獨院之類洋式建築,整體建築群保存
相當完整,為戰後初期加強磚造木屋架瓦頂建築,具民國50年代眷舍形式特色,為本眷區
最完整之建物,在新北市殊屬罕見,具保存價值。與其他眷舍不同的命運,這三棟眷舍
目前委由中國科大進行修復及再利用的工作。雖然這裡的開發計劃不歸新北市政府所管,
但在指定文資的工作上,僅指定三棟保存較好的眷舍仍有待商議,畢竟太武山莊並不只有
這三棟建築。若要完整的講出山莊的故事,最好還是像化南新村一樣全區保存,也能留給
擁擠的中和一點具歷史感的綠地空間。
中和員山地區就涵蓋了中和大部分的文化資產,尤其是日治時期的神社(宗教空間)
以及配水池(水道襲產),這其實與員山地區接近板橋有關。雖然這兩座海山郡可能當初
興建時服務板橋地區的意圖比較大,但卻足以窺見當時板橋街與中和庄的關係。最重要的
應該是板橋水道,連結了永和、中和、板橋三區,雖然配水池被列為文化資產,但卻沒有
良好的維護實屬可惜。此外,積穗配水池不是與瑞穗配水池共同以「板橋水道」登錄文化
資產,卻是與海山神社共列,反映了台灣文化資產指定限於地域而非系統性的登錄缺陷。
至於太武山莊則是文化資產處理與產權的老問題,但卻因涉及中央機關(國防部)、金門
縣政府與新北市政府更為複雜,新北市處理其他眷村可要更小心了。另一個可惜之處便是
目前對太武山莊的調查還不夠多,甚至未對這裡的老住戶進行訪問,無法透過記憶勾勒
出過去山莊的樣態,希望未來不管是要拆除或是活化,至少要讓故事能夠繼續說下去吧!
參考資料
1.關於員山子遺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30624000434-260107
http://cwhung.blogspot.com/2015/01/blog-post_17.html
http://blog.xuite.net/apex.cheng/wretch/314866947-%E4%B8%AD%E5%92%8C++%E5%93%A1%E5%B1%B1%E5%9C%B0%E5%8D%80%E5%8F%A4%E5%A2%93%E8%B8%8F%E6%9F%A5%28%E4%B8%80%29
2.關於海山神社
http://www.skrnet.com/travel/page.php?f=jhwys
《臺北縣縣定古蹟海山神社殘蹟、中和瑞穗配水池調查究及修復計畫》 / 閻亞寧主持 ; 波多野想,翁國華協同主持
3.關於積穗配水池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47808
http://blog.roodo.com/hotown/archives/4131079.html
http://tm.ncl.edu.tw/article?u=022_005_00004566
《臺灣水道誌》 / 臺灣水道研究會編
4.關於太武山莊
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60502000001
http://www.kmdn.gov.tw/1117/1271/1275/243607
http://www.nvwtv.com.tw/zh_TW/localnews_content/id/2669
http://ytsarch.pixnet.net/blog/post/56626113-%E6%96%B0%E6%88%90%E7%AB%8B-%E9%87%91%E9%96%80%E7%B8%A3%E4%B8%AD%E5%92%8C%E5%9B%9B%E7%9C%B7%E6%9D%91%E5%A4%AA%E6%B9%96%E5%B1%B1%E8%8E%8A%E3%80%81%E5%A4%AA%E6%AD%A6%E5%B
作者: fotumbra (想像不出光的影子)   2018-06-11 20:52:00
頭推
作者: chil19572 (shizuka)   2018-06-11 21:02:00
用心推~
作者: meoww (qj )   2018-06-11 21:27:00
推!
作者: chung0817 (鳩傑)   2018-06-11 21:37:00
推 在我家附近可是一直不知道這些誒事哈哈哈
作者: gcnet (gcn)   2018-06-11 21:49:00
感謝用心的分享
作者: asyan ( )   2018-06-11 21:50:00
員山公園二期好像快完工了 會變大很多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11 21:54:00
有,去的時候看到工作人員在整地
作者: fruitmin (水果明)   2018-06-11 21:59:00
推有心!
作者: kostova (頭頂觀察家)   2018-06-11 22:03:00
這樣以後上面就會很多人了
作者: toofat (南勢角野郎哥)   2018-06-11 22:06:00
終於知道自強公園的古井的來歷了 感謝你
作者: smile1799 (vivian)   2018-06-11 22:20:00
推!
作者: Yshen (無)   2018-06-11 23:04:00
天啊,住附近很久,完全不知道這些歷史
作者: wulanjiao (吳嵐驕)   2018-06-11 23:13:00
長知識了!讚喔
作者: NavBlack (NavBlack)   2018-06-11 23:13:00
作者: kueichuan   2018-06-11 23:32:00
推!
作者: DEREK2 ($$$$$$$$)   2018-06-12 00:01:00
好棒噢 住住中和那麼久還不知道附近的歷史 謝謝內
作者: izual (菸樓裡)   2018-06-12 02:29:00
!!!推 謝謝好文
作者: AllisonLuo (Allison)   2018-06-12 03:26:00
推!
作者: junalu (junalu)   2018-06-12 07:11:00
推認真文
作者: z136248 (游魚)   2018-06-12 11:24:00
小時候常常去古井那邊玩 感謝解說
作者: yakifone (復員兵)   2018-06-12 11:37:00
超棒,可是部落格看起來有些吃力,字體小配色
作者: jones921245 (jones)   2018-06-12 12:35:00
謝謝你建議,我會在調整也謝謝大家的閱讀
作者: cs42633 (seretide)   2018-06-12 13:44:00
push
作者: abc704540 (路人甲)   2018-06-12 17:24:00
超棒!家住饅頭山那邊,終於知道上面蓄水池的來歷
作者: rses99 (七七模盧)   2018-06-12 19:36:00
作者: linr (平凡的生活需要些不平凡)   2018-06-12 20:25:00
感謝j大用心介紹,長知識了!
作者: fourstars   2018-06-12 23:46:00
超有心!厲害了!
作者: kidboy619 (嚕嚕肥)   2018-06-13 00:27:00
專業推
作者: jerboa (.......................)   2018-06-13 07:15:00
這才是歷史課本上該出現的內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