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成長過程,總有一些不快的經歷或創傷
若沒有好好處理,很容易會對我們身心產生不小的影響
我如同大家一樣,曾經也經歷過這種時期,後來找到方法克服了
以下提供與大家分享:
基本上,這個方法就是「愛自己」
許多自我療癒相關的資料經常會提到它的重要性,同時也是本版的內涵
但經過實踐之後,我發現有的資料並沒有寫得很清楚
導致許多人誤會了「愛自己」的意義,頂多只能做到揚湯止沸的效果
所謂愛自己,並不只是在物質上滿足自己
若只是在物質上滿足自己,或找同溫層吐吐苦水,本質上與「買醉」差不多
當麻醉的效果退後,那些不愛自己的感覺很快就會再度襲來
因此,我們必須將重點放在「停止自我批判」,接納這樣的自己
而自我批評的源頭,往往出自於深信某些觀念或經驗
並用它來論斷任何事物,包含自己與他人
若自己不符合這些標準,我們很容易給自己定罪,衍生的情緒往往就是內疚、焦慮
若定罪的對象是他人,衍生的情緒往往就是憤怒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因為太習慣這麼做,幾乎像呼吸一樣自然
導致自我批判的當下往往渾然不覺,不明白自己究竟在害怕、恐懼什麼
即使想求助也不知道怎麼開口
我個人喜歡從大方向處理問題,找到源頭,一次拔除
這樣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分析問題,處理一些枝微末節的部分
否則有時可能愈理愈亂,還事倍功半
那該如何應用在「愛自己」身上?
心是一切淺層思想和行動的源頭,後兩者都只是它的象徵
所以只要換掉根源的想法,其餘的自然就會改變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
以前我會相信主流的傳統觀念,認為婚後雙方應當演好某些特定形象
否則就不是個好的伴侶、父母、子女
接著,我會將這個觀念套用到自己與伴侶身上
若自己做不好,就會自責,產生壓力
若對方做不好,就會不悅,出口批評
因此,婚後前兩年我們過得並不好,幾乎到了離婚的邊緣
後來我發現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率先調整自己,試著不要先入為主的批評對方
一個月後,我心態上成功調整過來
儘管對方的行為大致上沒變,但我卻不再發怒了
沒過多久,我對自己婚姻該扮演的形象,批評也愈來愈少
簡而言之,就只因為放下對傳統觀念的信任,我就將彼此從這個惡夢中拯救出來
我們生活中其他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暫且不提
但本質上都是我們刻意用某些觀念來審判自己與他人,最終成了煩惱來源
所以只要放下對這些觀念和經驗的信任,不再用來評斷自己與他人
對自己就會產生療癒,對他人就會自生仁慈
或許有人會質疑,不信任那些觀念,那行動和思考上要以何為依據?
答案不難,用「愛」幾乎就能涵蓋一切
且如果是出於愛,有時反而可以做出更有智慧的決定
譬如父母病危生命渺茫,是否要繼續救治
許多人基於傳統觀念,可能沒有勇氣說不救
但若以愛為出發點,很可能就會尊重父母的選擇,不再拖延
且若多了解愛,也會明白它沒有任何形式,擁有很高的彈性
反之,一般觀念則經常是鐵板一塊,難以變通的
這也是為何很多人會因某些觀念而痛苦,因為它無法適用於所有人
事實上,針對觀念一一放下,基本上只能算是「修剪枝幹」,還不到刨根的程度
但比起只是「修剪枝葉」已經快多了
經常只是放下一個觀念(枝幹),許多煩惱就消失了
當這些熟練內化之後,逐漸就會明白煩惱的根在何處,自己就會懂得去找尋
以上觀念供大家參考
總之,若要自我療癒,就請好好「愛自己」
若要好好愛自己,關鍵請放在「停止自我批判」,而非只用物質滿足自己
若要有效的停止自我批判,放下審判工具(即我們相信的觀念),審判就無法發生
屆時清淨、喜悅將逐漸自生,因為那本來就是我們的本質
只是過去它被我們抹上太多汙泥,遮掩了我們原有的光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