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社會、網路上的幹話都很多,很多的模式都是類似的,提出幾個跟大家討論,
也歡迎各位前輩指教,但請不要對號入座,只是有感而發,絕對沒針對誰喔~
模式一:存活者偏差
買樂透就是典型的代表,即使有上億人都沒中,大家只對中獎的那一位有興趣,結果
就是營造出一種「買樂透很容易致富」,即使規則對買的人是那麼的不利。
只看特例,只看贏家,否定或無視輸家的存在言論,均屬此類。例如:
「你看XXX大學沒畢業、也是OOO」
模式二:我相信,所以為真,又叫訴諸信仰
心理的歸因謬誤,常見是自己騙自己的情況,最後把「願望」當結論。
例如:我相信只要努力禱告,電梯就會到一樓,結果電梯真的到一樓了。
這種情境在沉船困境中又會被加強,典型的就是股票攤平套牢:「總有一天會漲回來」
若放棄拯救下沉中的船,之前投入的資源就跟著歸零,結果就是投入更多的現金攤平,
直到現金用盡時,此時早已全數失去。
分辨的方法,就是找不因觀測者而變動的「客觀事實」當依據,例如:計算手上的材料,
發現即使全數投入,也不足以補起船的破洞,那就是沈船已確定,要做的是停損。
(但會繼續攤平的人超多)
模式三:手段和目的不一致,甚至相反。
典型的例子就是「南轅北轍」。開車的人要從高雄到台北,有人提醒他:你是向南走。
結果就一直跳針我的車子多好、GPS多準、有多少旅費、駕駛技術多高超,然後繼續走。
現實中,你若想領高薪,應該要設法錄取高薪的工作,而不是說我忍耐了多久、做了
多少事、念過多少書、有多少熱誠、投入了多少的資源和時間,在一份低薪的工作上。
「人若不知道想航向哪個港口,任何風向都不會讓他喜悅。」
作者:
chey (Waitingfor)
2018-06-11 20:53:00推模式三XD (望向板上某個被噓到X5X7的ID)
作者:
xxSASxx (sas)
2018-06-11 21:03:00模式三有種既視感?! XD
作者:
snowish (雪の冀)
2018-06-11 21:30:00推最後一段 XDD
作者:
Hanbor ( )
2018-06-11 21:38:00哈哈 同意 初步篩選的步驟mode2 就是沒停損 工作也是一種投資標的的獲利模式啊加班加好加滿 投入所有的資源 其他標的都不用管了
作者:
sho357 (阿東仔)
2018-06-11 21:57:00推最後一段,很多時候都是白忙一場
作者:
sc1 (sc1)
2018-06-11 22:00:00眾生 寐 聽我開示 早作溫拿
作者:
yorro (小黃瓜小天才)
2018-06-11 22:09:00推推
作者:
jamee (啊哈哈)
2018-06-11 22:30:004.畫大餅模式. 公司會洗腦員工, 說你達成了條件給你OO, 結果等你快完成時, 又把條件變嚴苛. 一次兩次下來員工就失望
作者:
slimak (shady)
2018-06-12 00:56:00你商業週刊小編?
作者: brsyplus 2018-06-12 01:41:00
這個推!
作者:
apley (佛渡有緣人)
2018-06-12 09:17:00你是故意要講模式三的吧 XDDDDDD
很可惜,一般人只能在22K, 33K, 44K, 55K, 66K,77K中努力爬著,超過這個數字的就是賺錢的熱門科系或大機構的理級主管。能夠年薪一百萬二十萬,平均一個月十萬塊的人還是少數。
推一本書叫作思考的藝術,裡面有許多概念跟原po分享的內容有相關
很中肯阿 職場就是一堆幹話 很多人會說別人自己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