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台銀的那些事

作者: lintan (想交個射手女孩)   2015-05-17 17:48:27
臺銀的那些事
臺灣銀行
世界排名:184(2013/12)
淨值:253,920M(市佔8.79%) (2014/12/31)
資產總額:4,402,6041M(市佔10.34%)
存款餘額:3,568,506M(市佔10.92%)
放款餘額:2,329,991M(市佔9.00%)
國內分行家數:163
員工人數:7,913(平均年齡44.95)(平均服務年資18.13)
海外據點:上海、香港、紐約、東京、倫敦、洛杉磯、南非、新加坡
土地銀行:
世界排名:284(2013/12)
淨值:122,044M(市佔4.22%) (2014/12/31)
資產總額:2,529,395M(市佔5.94%)
存款餘額:2,031,657M(市佔6.22%)
放款餘額:1,900,262M(市佔7.34%)
國內分行家數:151
員工人數:5,753(平均年齡44.91)(平均服務年資16.94)
海外據點:上海、香港、紐約、洛杉磯、新加坡、天津
合作金庫銀行
世界排名:217(2013/12)
淨值:150,348M(市佔5.20%) (2014/12/31)
資產總額:2,911,022M(市佔6.84)
存款餘額:2,398,890M(市佔7.34%)
放款餘額:1,901,574M(市佔7.34%)
國內分行家數:281
員工人數:8,386(平均年齡45.6年) (平均服務年資19.34)
海外據點:福州、德他拉(柬埔寨)、菩森芷(柬埔寨)、天津、蘇州、金邊、雪梨、
香港、馬尼拉、洛杉磯、西雅圖、台灣聯合銀行(比利時)、北京代表人辦事處
身為台灣第一大銀行,存放款量皆穩居第一名,以約第二名合庫銀一半的分
行量,與相對少的員工,台銀為台灣銀行的龍頭的確當之無愧。不管是開放民營
化以前的台銀,抑或是只剩下二間公股銀行的台銀,能進台銀的人平均素質幾乎
是銀行業最高。台銀,或者是稱為台灣金控,國家唯一國家金控,員工享有接近
公務員的保障與福利,與相對於其它銀行員高的社會地位,也在盛名之下,多負
擔了許多業務。
然而,百分百國營是美麗也是哀愁,在世界各大銀行紛紛為了因應巴塞爾協
定而陸續增資之後,台銀的世界排名跌到了184名,除了離百大愈來愈遠之外,
也落在兆豐銀行(171名)之後,這無疑對一向以台灣龍頭銀行自居的台銀是一大打
擊。資本不足除了失了世界排名的面子,也讓台銀在擴展海外市場的裡子處處受
限。
原本,受限於財政部,受限於國營的諸多限制,台銀原本就比其它銀行更加
綁手綁腳,而巴塞爾協定更是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資本不足,就無法新增
放款,也無法設立海外分行。所以,最美麗的董事長將最聰明的頭腦與青春歲月
都放在爭取增加資本與法規鬆綁上面。除了推出黃金信用卡之外,受限於法規,
受訓於資本,大象依然無法跳舞。
而這,也反應在2014年的獲利之上。八大行庫中的兆豐獲利超過200億元,
土銀、華銀、一銀、彰銀也都有超過百億的盈餘。而台銀卻只有八十幾億的獲利,
雖然,達到了法定盈餘,也雖然,大家都知道台銀背負著很多不賺錢的業務,但
世界排名的下降與獲利未能跟其它官股行庫一樣衝上百億俱樂部,也讓這家龍頭
銀行落寞不少。然而,這些還不是最讓台銀緊張的事。
土銀的IPO,讓台銀的心情忐忐不安。原本,還有另一家百分百公營行庫一
起撐在那邊。雖然沒辦法完全分擔像換鈔、學貸等不賺錢的業務,但至少也分走
了像勞工紓困貸款這種煩人的業務,更別說還可以一起分擔金管會、財政部、立
委等政府單位的關心。平時,兩邊的工會與員工也可以互通有無,互相取暖,一
起面對澳洲來的客戶與機關首長。
土銀的存在,除了分散了大家對台銀的注意力之外,也提供了合併的可能
性。萬一,政府高層一定要弄出一家世界百大銀行來作政績,土銀就是最好的選
擇。兩家文化相近,規模也都夠大,更重要的都是百分百的國營銀行,合併之後
雖然會有升遷更加不易的問題,但至少不會有民營化的問題,也不會有民股股東
的煩惱。
一旦,土銀IPO了,股票上市了,那純百分百的銀行就只剩下台銀了。可想
而知,土銀一定會開始走自己的路,許多不賺錢的業務回到台銀的頭上也是遲早
的事。當然,也有可能會有客戶把往來銀行從土銀移到台銀,而這也將增加台銀
的工作量。當然,最嚴重的問題還是,百分百國營銀行只剩一家,財政部、金管
會、立委與民眾們的焦點都將只能放在台銀身上。
IPO後的土銀,也許會像兆豐,也許更像合庫,但可以確定的是,將會愈來
愈不像台銀。萬一,土銀IPO之後,政府高層又希望台銀能變成世界百大銀行,
到時,合併的問題可就不像兩家百分百國營銀行公公併這樣簡單了。當然,到時
候台銀合併的對象,也就不見得是土銀了。IPO對土銀不是件壞事,而是一種價
值的選擇,但對台銀而言,就不見得是件好事了。
身為台銀的員工是很值得驕傲的,除了考進來的難度比其它行庫高之外,台
銀員工所所負擔的業務量遠比其它官股行庫多。除了之前獨賣的黃金存摺之外,
幾乎所有不賺錢的業務,像收稅款、就學貸款還有其它政策性貸款,都必需由台
銀默默的承受。除了有比其他銀行更多慕名而來開戶的自來客之外,光是價值連
城標案必需的台灣銀行支票都讓台銀的櫃台比其它銀行忙碌。
身為最忙碌的泛公務與國營體系下的單位,幾乎每一間台銀分行裡面都擠滿
了等待的人們,常常三點半門關下來之後,幾乎都還有十幾號的客人還沒有消化
掉。常常,其它銀行覺得不賺錢或不想承辦的業務,總會告訴客人可以去台灣銀
行辦理,而身為台灣銀行的員工,卻避無可避。同樣是外匯,台銀賣的現鈔幣別
就是比別家銀行多,而這也代表著外匯人員更大的工作量。
18%優惠存款是存放在台銀的,即使政府可能有些補助,但依然是不可承擔
的重。除了大量利息支出影響獲利之外,也同時要處理這些已經退休閒閒沒事就
跑來銀行亂的大爺們。台灣政府總是會突然想到一些補貼弱勢的貸款,這些貸款
不但無利可圖,辦起來更是瑣碎麻煩,其它銀行總是避之唯恐不及,而只能留給
台銀的經辦們默默承受。於是,過高的工作量讓這些工作人員總是笑不出來,於
是服務態度差的美名聞名遐邇。
而身為台灣的龍頭銀行,台銀一舉一動也常常是立委關注的焦點。而歷任的
董事長幾乎都身兼銀行工會理事長,因此一到任除了要盡力配合政府政策之外,
也幾乎都非常努力的想表現一番,所以台銀的員工常常都要為配合新官上任三把
火所苦。所幸,不管工作量多大,或者是上面的長官們多有想法,也不管有多少
人抱怨服務品質,身為台銀的員工有著最大的保障,除了收錢或犯法,幾乎每個
人都可以安心待的退休。
也因為幾乎每個人都能待到退休,所以流動率非常低,也因此讓台銀成了台
灣最難升遷的銀行。試想,一家組織能有多少比率的管理階層?三分之一幾乎是
理論上的極限,而台銀幾乎就是符合這個比例。台銀有14職等,以前普考是7職
等,高考是8職等,10職等以上是襄理,也就是管理缺。因此,10職等以上的管理
階層的襄理們大概只能佔員工比例的1/3,而自然9職等與8職等以下的人就要佔2/
3的大多數。而正常要有一個人退休了,或者是開新分行有新管理職出來了,不然
幾乎沒辦法站上管理職。而正常,花個十幾年從5職等升到9職等在台銀是很正常的。
由此可知,在台銀升遷有多困難了。
即使升遷是如此的困難,身為台銀的員工依然相當幸福,5職等1級的薪水約
3萬4,每個月5200的行存,2000-5000不等的加班費,一個月有超過四萬的薪水,
更別提不受景氣影響的四點多個月的年終。曾經全盛時期還有一定金額的三節獎
金,當然也有一萬六千元的國民旅遊卡。而正常,5職等會在六年到七年內升到8
職等,底薪就變成了5萬1,加上行存與加班費,每個月有時候快要六萬進帳。
而就算一直無法升到九職等,台銀依然會非常人性化每年升等1級,從8-1變
成8-2,而底薪也會增加1000元左右,而這1000乘上12個月加4.6個月的年終,幾
乎每年的年薪都會增加快2萬元。雖然這不是多大的數字,但至少是一種對員工
努力付出的肯定。而萬一,真的很不幸都無法升官,那該如何?所幸,8-15之後
沒有8-16,所以如果真的撐這麼久,那還是會升到9的。
也許,有遠大志向的人看不慣這種吃大鍋飯的生活,但這是一間以不裁員為
前提的公司所能盡的最大努力。給予初階員工相當的保障(5職等年薪約60萬,7
職等約80萬),並且在最大的範圍內讓員工升遷,或至少給予每年的些微調薪。
只要肯待,幾乎都是百萬年薪更重要的是,在台銀的薪水只會升不會降,不受景
氣影響。除了薪水之外,更別說其它像產假、婚假與休息假等民營銀行只能看的
到的福利了。
出國10天,即使是蜜月,在一般公司也不容易請到這種天數的假。即使請的
到,能夠安心休假的人數也不多。但在台銀,這卻是相當合理的福利之一。7點
之前下班,維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這在目前的工作形態下,也不是件容易的
事,但大部分的台銀人可以回家跟家人吃晚餐。能夠工作一輩子,大部分的銀行
都無法承諾這點,但可以確定的是,台銀應該會是台灣最後一間倒的銀行。
很多人會羡慕外商的薪水,但都忽略了那是拿命去換來的。很多人都覺得民
營銀行的薪水也敢給,但卻沒有看到幾乎沒有40歲以上的人可以在民營銀行存活
下來。許多人在銀行工作不敢生病,也不敢請長假,甚至犧牲了家庭生活,每天
早出晚歸,有時候連週休二日也需要應酬。台銀的薪水雖然不多,但至少可以讓
員工有一個正常的生活,提供低利的信貸與房貸,也讓員工有成家的可能。
即使機率並不高,但台銀的員工是有機會調回中南部,或者是調到家中旁邊
的分行去服務的,甚至也有機會到海外分行。而且,不論在台北總行或南部分行,
每個員工的福利幾乎都是一樣的,因此,有不少中南部的人先考上台北的分行,
等年資到了再請調中南部用跟台北一樣的薪水買中南部便宜的房子,成家立業,
過一個平淡但卻有相當生活品質的簡單生活。而能選擇自己理想的地方工作,這
是大部分的公司都做不到的事情。公司就是在竹科,不然你還要到那邊工作?
只是,即使家大業大如台銀,也希望能夠降低一點成本。所以不像以前用普
考或高考招7或8職等,而乾脆招5職等,除了降低成本之外,也讓員工有一點升
遷的感覺,當然也可以稍微減緩一下大家都擠在8職等的壓力。所以,5職等起薪
33586,有二年完整考績並且有1甲1乙以上,就會升6職等(約3萬8的薪水),然後
一樣二年升7職等、再三年升8職等。也就是說,比起以前,大概需要多花四年半
到普考的7職等,六年半到高考的8職等。但不論如何,升遷是相對透明而明確的。
即使升到9需要相當久的時間,但8職等的薪水幾乎已經年薪百萬,也算對員工有
情有義。
不像民營銀行有彼此競爭的壓力,台銀穩坐台灣第一大銀行,業務會自己上
門,想推還推不掉。所不同的是,台銀的壓力來自於內部,當初考高普考進來的
人,幾乎大家都是從7或8開始,但有些人會一直升遷到13、14職等,而某些人卻
只能一直待在8或9,可見台銀自有一套評等機制。8職等以下是不限人數的,所
以只要不要太惹人厭,大部分的人都能升到8職等,但9職等是有人數控制的,所
以八職等想升九職等的人是要一起比分數的
除了有升等考試之外,也需要考量證照、過去幾年的考績、學歷與年資來評
分。所以學歷與考績比較好的人,就會在升9的時候比別人快。升9之後,如果要
當襄理,就需要有空缺才行。而其中,外匯、徵授信的空缺比較多,因此有徵授
信經驗與外匯實務的人比較有機會佔到襄理缺。而當上9職等襄理或10職等襄理
之後,就要開始比較做人的功力與運氣的好壞。
也因為升上9職等領組與佔襄理缺就決定了以後升遷的命運,所以很多人的價
值觀就會在這一刻改變。能夠快速升上9職等領組與佔到襄理缺的人就會積極的
向升官之路邁進,其它升不上去的人就會看開,反正每年也會加薪,不當襄理就
不用扛管理的責任,當個大經辦輕輕鬆鬆的過日子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
台銀的櫃台總是會看到許多相當資深的櫃員。沒辦法,管理缺就那麼多,又不能
裁員,所以總是要有人萬年不升官的。
要升上襄理,除了年資要夠,遇到好長官也是相當重要的,往往要當襄理,
除了要有缺之外,也需要長官的推薦,所以只要跟長官不對盤,對不起,請再等
下一任長官。即使長官願意幫忙,也要長官夠力,不然還是會被其它強力長官推
薦的人選佔走。有時候這樣一來一往之間,就會差好幾年。由於台銀是一個幾乎
沒辦法靠業績來證明能力的地方,所以只能靠做人的能力來決定與其它人的差
別。只不過,做人這項能力常常被叫做是拍馬屁就是了。當然,如果後面有座山,
那升官之路定會比別人順遂。
升上襄理之後,就慢慢在襄理之路熬,從9、10、11、12慢慢耗,每一關快
則三年,慢則沒有人知道要多久。大概到12之後,就會有機會到小分行當副理或
經理。台銀的第一關是考9職等領組,第二關就是佔襄理缺,第三關大概就是副
理缺了。這又是另一個人生的轉捩點。台銀會照分行規模分等級,一開始可能要
從四等行或三等行的副理或經理慢慢熬,如果表現良好,就會升官到一等行或二
等行。
但是,就如同很多人因為升不到襄理而看開一樣,許多人是不喜歡當經理
的。台銀並沒有明顯與其它銀行競爭的壓力,但分行間彼此的競爭卻是很激烈
的。分行間是會排名競賽的,四等行的經理表現的好,就可能會升三等行或二等
行,一等行之間如果表現的好,搞不好就直升總行部室經理。當然,表現不好的
經理就會被修理或者是被冷凍起來。所以說,在台銀,當上經理,是榮耀與權力
的開始,卻也是壓力的所在。常常,整個分行只有一個人有業績壓力,那就是經
理。因此,很多人寧可一直當副理,錢領的沒少多少,但幾乎沒有壓力。
因此,在台銀,有沒要業績壓力,要看經理而定。如果遇到年輕的經理,滿
心想表現與升官,那全行就會苦哈哈。如果遇到要退休的經理,啥事都不管,那
自然全行都輕鬆的過。如果分行的體質良好,那不用怎麼拼命也會排命在前面,
那自然大家都開心。如果被派到黑行,怎麼拼都排名在後面,那自然經理臉色會
非常難看,每個行員的心情也不會舒服。所以,在台銀的命運,很多時候是靠運
氣與緣份的。
每家分行的特色都不太相同,如果分行是在菜市場旁邊,每天要收一堆油膩
膩的鈔票與銅板,做的要死要活,業績依然會烏鴉鴉一片。如果是在台北縣,那
房貸的金額二三戶都比不上台北市一戶。當然,如果是外匯指定銀行,就有機會
接觸到大量的進出口案件。如果一開始就被派到四等行與非外匯指定銀行,那所
能接觸到的案子就會非常有限。有的分行的存款量夠大,聯貸案也好幾件,那同
樣是在分行,視野自然大不同。
業績好的分行除了經理會比較開心之外,行員拿到比較好的考績的機會也比
較大,自換升官的機會也會比較高一點點。而一開始就被派到總行也不見得是一
件好事,因為總行長官多,所以拿乙的機會也多多,加上總行分工太細,反而沒
有分行的基礎,以後在升官與佔襄理缺的過程中,有時候不如一開始在分行的
人。當然,大部分升遷順遂的人都幾乎同時具有相當年資的分行與總行經驗。
由於沒有對外的業績壓力,加上並沒有特別需要所謂「人才」的部門,而且
能考上台銀的人資質都相當不錯,所以台銀試著招一堆五職等的員工,而且因為
之前沒有面試,考進來的大部分都是女生,所以開始用面試與外勤人員招男生。
沒辦法,女生有產假,而且不太喜歡做催收,出去徵信的時候常常需要有人在旁
邊陪著,所以除了試著降低薪水之外也試著多招一些男生進來。
沒想到因為經濟不景氣,所以招進來的人程度普遍不差,其中不乏台政大的
人才,於是急著將這些人派到總行與分行的屎缺,例如徵授信與外匯。但沒想到
三商銀開始學民營的弄什麼MA,合庫還出錢請人出國留學。於是就有一些立委
質疑台銀不重視人才,全部都用五職等招進來坐櫃台。即使知道招高職等的人才
進來並無法改變什麼的前提下,無奈之餘,開始了五六七八九職等的考試,
於是,為了證明台銀也是重視人才,並且是適才適用的,開了一堆條件找了
一堆英文強證照多的碩士進來。但遺憾的是,台銀並沒有地方擺這些人才。考了
國際金融進來,第一批還能往國外部與OBU塞,塞滿了之後就只能往分行塞。但
在分行,非外匯指定銀行根不需要國際金融人才,所以只好往櫃台放。沒辦法,
之前招進來的許多五職等也很優秀,幾乎都從櫃檯調到徵授信或其它位置。所以
即使職等較高,但論資排輩,也只能委曲坐櫃台。
招考理財人員就更有趣了,當初為了趕上民營銀行財富管理的熱潮,拼命的
推廣理財業務,結果沒多久又遇到金融海嘯,沒有那麼多基金可賣,更沒有人敢
賣連動債,所以這些一堆證照的理財人員在塞滿了總行的理財部門之後,又被丟
到了分行,也開始了櫃台的生活。當然,銀行國際化的口號也喊的很大聲,也一
直叫著要成立很多的海外分行,所以也招了一堆海外分行儲備幹部,結果依然是
雷聲大雨點小,也是不少人塞在總行,漫長的等著調往海外的日子。
很無奈卻又很現實,台銀已經是台灣第一大銀行,業務多到做不完,加上海
外分行也沒幾間,財富管理不能做也不敢做。而且,論資排輩依然是台銀不可動
搖的傳統,所以這幾年進來的人,懷才不遇的機會非常的大。即使考國際金融到
了總行的OBU,也要有做N年小螺絲釘的覺悟。畢竟,以前普考進來就是7職等
了,現在即使是比5職等高的7職等,在總行長官面前,也是個最基礎不過的行員,
磨個十幾年是合理與必需的。
除了這些懷才不遇的人很悶之外,之前考進來五職等的行員更悶。高普考職
等與薪水差很多,但基本上做的事還是有些區別。但在台銀,職等與做的事情是
沒有關係的。所以會變成原本五職等做櫃台的人要教新進來七職等檯台的事,想
當然爾,做一樣的事,卻領不一樣的錢,而且還是當前輩的人領的少。因此,許
多高職等的新進行員到分行幾乎不會遇到好臉色。沒辦法,之前很多五職等的人
好不容易熬了二年多升到六職等,結果進來一堆職等更高的「徒弟」,心情實在
悶。
於是,分行的經理們都很頭痛,如果一開始將這樣高職等的派到徵授信或放
款,其它人就會酸溜溜的說他們職等高,能力強,所以一開始就派重任,不用做
櫃台之類的話。當然口頭上大家都會保持風度,說他們能考高職等進來,自然比
較強,但內心上多多少少會教的不是很高興。而如果一開始就派高職等的從櫃台
磨起,也會有人說他們領那麼多錢,能力那麼強,只做櫃台,不是很浪費嗎?當
然在傳授技巧的時候,也多多少少不是很高興就是了。
有些誇張的例子是,老徵信做了三年,終於升到了六職等,而新徵信一來就
是七職等,所以老徵信就說新徵信職等高,能力自然強,所以不用教他,而且領
多少錢做多少事,所以新徵信要做多一點的事,派多一點的案子。而新徵信也抱
怨老徵信都不教他,而且做的事情比較少,都欺負他,並且他職等比較高,所以
老徵信該尊重他一點。於是新舊徵信都不爽在心裡,主管也無法可解,畢竟沒辦
法改變職等,也沒辦法加薪。打考績時,如果給老徵信甲,新徵信乙,新徵信一
定會超級覺得懷才不遇,那如果相反過來,那老徵信大概會抓狂,接著就會擺爛
不做事了。
總行部門也不好過,五職等有的做了二三年才升六職等,而且當初也是因為
優秀才會到總行部室,結果突然也來了一堆高職等的後輩們,做的事情不只一
樣,甚至是低職等的前輩做的事情更多,但錢卻領得少,而且更慘的是,幾乎不
能調部門,彼此還要互相對望好幾年,甚至幾十年,那種苦悶之情,豈是言語可
以形容。公營行庫硬套民營行的徵才模式,真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更糟的是,分行經理是要拼業績的,當然行員的薪水也是要算入成本的,反
正做的事都一樣,所以愈低職等的行員愈好用。再加上如果所有新進行員都是五
職等的話,那就會照論資排輩的規矩走,分行的氣氛會比較好,管理起來也比較
容易,如果塞個七職等或八職等來分行,除了成本變高之外,新進員工之間會產
生莫名的不愉快與無解的心結,所以許多分行視高職等行員像牛鬼蛇神一樣,避
之則吉。所以,如非必要,全部都招五職等行
員,省錢又省事。
然而,即使招五六七八職等的人會造成這麼多的問題,台銀還是別無選擇。
對台銀而言,缺乏理財、資訊、法務,甚至是懂外語的人員是合理的。但對外招
募外匯與企金人員就很誇張了。身為台灣放款第一大行與外匯二大代表銀行之
一,實在想不出台銀有什麼理由需要用高職等來對外招募外匯與企金人員。考進
台銀的人學經歷都很優秀,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招進來的人才更是頂尖。
除了行員資質夠好之外,比起民營銀行,台銀也有足夠的時間與耐心花三到
五年去培養一個外匯與企金人才,完全沒有對外招考的必要。也許,類似公務員
的保障,讓許多原本充滿理想的年輕人一進台銀沒多久就開始想過安逸的生活。
在同酬不同工的前提下,大家對於要推業績的理財、作業程序繁瑣的外匯與壓力
較大的企金人員選擇能避就避。有時,還會因為存匯部門今日事今日畢,也可以
多領出納津貼,而選擇一直留在櫃台。
事實上,扣掉少數對外招考的外匯與企金人員,台銀基本上已不缺傳統的存
匯、外匯與徵授信人員。對外招考也愈來愈偏向專業領域,像資訊、電金、會計、
法律、地政、工程與各種語言的人才。可以說,現在銀行面臨的挑戰比以前更多
元,傳統的養成方式已不夠應付時代所需,即使無法像民營銀行一樣具有高度彈
性,台銀也希望藉由廣招多元人才從內部來逐步改變文化。也許,大象還無法跳
舞,但卻也已經嘗試在轉動了。
海外設點除了受限於資本與法規之外,人才的缺乏才是最大的困難。一個理
想的外派人才,除了要會當地的語言,最好是同時具有企金與外匯進出口的經
歷,當然,如果還能有存匯的支存與定存的經歷就更加理想的。然而,同時具有
存匯、放款與外匯三種經歷的人在台銀就已經不多了,國內營業單位都捨不得放
人了,怎麼可能外派?
輪調,在台銀從來不是件簡單的事。女生細心,做外匯、存匯剛剛好,男生
適合在外面跑,做徵信、放款最適合。除了一開始開櫃短期磨練之外,很快就會
被定位為外匯或放款甚至是留在存匯的人才,然後就定型了。除了遇到升遷、請
調等事件強迫造成輪調之外,不然任何變動都有可能造成作業風險,大部份的經
理都是避之唯恐不急的。
所以,外派的人才大部分是需要向外招募的。因為,年輕的行員無法歷練企
金、外匯進出口這些位置,資深行員多數已婚且語言能力不夠,對外派自然興趣
缺缺。又受限於國營的各種人事限制,無論派任或調回來,都是件曠日廢時折磨
人的事,許多考國際金融人員進行的人才,當初想要外派的雄心壯志,常常就這
樣被澆息了。
加上,許多相對落後的國家,在能選擇的情況之下,大家自然避之則吉,所
以,即使已經招考了多次的國金人員,依然還是需要對外招考特定國家的儲備海
外人員,為了怕到時候這些高職等的人才找理由不外派,這次也加上了某些違約
條款。只能說,台銀的國際化,除了要先破除外在的諸多限制之外,也需要從內
部人員的輪調做起。不然,到時候一定還是會為外派人才的缺乏所困擾。
台銀,是很多銀行員的第一志願。在某些公務機關發不出薪水之後,台銀的
地位又更高了。事實上,台銀背負了眾多的政策與社會責任,在與其它八大行庫
相比沒有較多的分行與人力之下,也創造出了近百億的盈餘,可以說是一間兼具
國營的責任與銀行的義務的金融機構,光憑這一點,台銀的員工就該可以比其它
金融業的從業人員更加的感到光榮。
雖然,台銀的光芒在其它銀行的亮麗表現之下稍顯遜色,但只要增資一通
過,世界排名馬上就會躍升。而金融業的這波榮景,也將隨著中國大陸成長的趨
緩而開始降溫。到時,許多靠著保險、財務操作、手續費大賺盈餘的銀行將會面
臨嚴重考驗,台銀穩健的價值就會再次的顯現。而這,也會讓已經夠難考的台銀
變的更難考。銀行,該作的事還是存放款本業。其它的獲利,像雙卡、連動債、
TMU等,一開始好像賺很多,但最後還是都賠了回去。台銀,也許腳步不快,也
許太過保守,但或許,這就是金融業所欠缺的價值。
總之,台銀是一家福利非常好的銀行,即使是五職等,年薪也跟高考差不多,
如果正常升遷的話,八職等的薪水就有九十萬左右,某種程度比高考還好賺。更
重要的是,高考進去是六職等,大部分的人會卡在八職等,但台銀正常都會到十
職等或十一職等左右。至少一百多家分行,會有一百多個經理缺與二三百個副理
缺,還有千個以上的襄理缺,總是比高考九職等的缺的多多了。對中南部的人而
言,亦是有機會調回故鄉服務。當然,台銀不是個重視人才的地方,但比其其它
公家機關,台銀算是很重視人才了。
去民營銀行,也許看似很有發展性,也許起薪較高,但一考上台銀,至少就
可能開始規畫自己的人生,不論是結婚生子,或者發展自己的興趣,都是很好的
選擇。人,總是希望多看看多比較之後,最後再決定。但今非昔比,以目前的錄
取率,想要先去民營銀行闖蕩一番再回來考的人可能要有心理準備,到時候可能
沒有招考,或招考的名額很少,而且要跟很多有覺悟的畢業生拼命。也許,台銀
不能給誰一個大富大貴的生活,但至少能保障基本的生活尊嚴。
作者: egojustin (七逃郎)   2015-05-17 18:35:00
有掛 有推
作者: s61202 (GTO)   2015-05-17 19:23:00
話太多。
作者: wen7733 (塔=水怪=阿溫=亡月)   2015-05-17 19:24:00
台銀內湖的經辦有一個超正的~~~
作者: t30604234 (饅頭)   2015-05-17 19:30:00
推分享
作者: dufflin (怨憎會 愛別離 求不得)   2015-05-17 20:11:00
哩金有心
作者: cynthia30 (忙忙碌碌)   2015-05-17 20:57:00
推用心
作者: Sana (靜止)   2015-05-17 23:35:00
台銀基隆路,靠市府有個超正的行員
作者: hsiec (hsiec )   2015-05-18 01:39:00
台銀還是會開除員工的,它累積了不少逼人走的技巧,而且被開除的往往是工會幹部
作者: sean12345678 (男人)   2015-05-18 11:36:00
超詳細, 推.
作者: clpscol   2015-05-18 15:27:00
作者: Finarfin (wind)   2015-05-18 17:46:00
真是詳細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