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象。

作者: Whiteplus (陪伴是最珍貴的禮物)   2020-04-26 00:50:36
有時候,我都會提醒自己,
說話要客氣有禮貌,
要讓當事人聽得進去,
因為這樣一來,
才能讓
真正的苦主可以藉此
更清楚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
本來不想說那麼多的,
因為有些話說了,
當事人聽不進去或是積習已久,
說了也沒用。
但是,看到某個留言,
真的讓人忍受不了。
「死纏著不放手才是被眾人嫌的原因」
「不該想拖著人到死」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1)「現在就是我爸也不願意
跟我媽好好溝通,
他就一句話說我現在沒有了,
都斷乾淨了,其他都不解釋」
請問,媽媽何來能安心?
媽媽在意的是:為什麼不交代清楚?
為什麼不好好溝通?
她的不滿跟疑惑變成「眾人嫌?」
當初需要媽媽照顧家庭的時候,
怎麼沒人敢說她「眾人嫌?」
「死纏不放手?」
當事人的爸爸說清楚,
誰能不放手?斷情斷愛,
誰能不忘情忘愛?
2)「孫子也給他了,
但是他不願意自己來美國帶孫子」
請問,
媽媽不能自己決定
要不要去美國照顧孩子嗎?
難道到了當阿嬤的年紀,
連自己不願意也是不能說、
不能決定的嗎?
想度過遭受背叛的痛苦,
不是要把注意力轉到照顧小孩身上,
才能減輕。
當事人是這樣,他媽媽也是這樣
(希望在台灣帶)
不要把孩子當成祭品或工具。
(3)「是啊... 另外一種可能性
就是我直接去跟我爸說我都知道了」
很多事情,
當事人都沒有好好跟他爸爸談、
媽媽談,
都是藉由妹妹跟爸爸
「有限度」的訊息溝通達成,
所謂的傾聽、理解、支持,並未到位。
(4)「我妹今天威脅我媽說,
如果妳再喝酒
我就把事情跟你的親戚朋友說
還要讓他們到家裡把你的酒倒光」
妹妹一直是這樣的口氣
跟媽媽說話嗎?
把這件事當作恥辱在處理,
威脅要讓親戚朋友知道,
讓他們去倒光酒,才能制止行為?
有沒有想過,
到最後你會得到什麼樣的媽媽?
偷偷喝酒,不敢聲張、訴苦、
不敢給孩子添麻煩,
因為所謂禁止規定的言語背後,
不僅把該行為認為恥辱,
也把媽媽的痛苦當作恥辱了。
很簡單的一句話,
「媽媽,我很愛妳,
喝太多酒真的很不健康」
陳述事實跟關心很困難嗎?
到底是想「拖誰死?」
還有,
為什麼不要試著跟媽媽談談呢?
用別人酗酒的問題來暗示也沒問題啊!
何必交代你妹妹?
維持不知情的背後,
是逃避還是不想處理呢?
(5)「對於我爸,
我和妹妹小時候就覺得他有可能外遇,
所以真的發生的時候倒不吃驚」
小時候就知道,那有跟媽媽提醒嗎?
現在不吃驚,
不代表媽媽就不能反應大啊!
這句話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
誰才是真正想維持幸福的假象?
(6)「我媽覺得要是我知道了我爸會直接離婚」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關係呢?
孩子的知情與否,
居然能決定父母的婚姻?
所以,媽媽要死死守住,不能說嗎?
那她的痛苦怎麼排解呢?
(7)原諒我現在還沒睡,
因為我實在太難過了,
怎麼會有這種人呢?
誰能來理解媽媽的苦?
一個陌生人如我,
都看不下去了。
假象久了,就變成真的。
因為只要能維持就好了,
管她快不快樂、
幸不幸福呢?
我學到了什麼?
讓我再想一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