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呂秋遠:近貧社工員的熱情

作者: f14mp5 (å±…éš±)   2016-04-29 21:12:10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0408/833603
<呂秋遠:近貧社工員的熱情>
蘋果日報 2016/04/08 00:08
在隨機殺人案發生之後,社會上往往會陷入集體恐慌,並且要求嚴厲懲罰殺人犯,標籤化
特定族群也會是一種最便利的方式,甚至會要求政府以修改法律或增加警力的方式來安撫
民眾。
然而,真正的社會安全網,是不是靠嚴刑峻法或是綿密警力來維持?特別是當所謂的「隨
機殺人」就是無法預測、無法準備的情況下,標籤化特定族群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以美國
的連續殺人犯側寫(profile)來看,中產階級、白人、男性等這種出乎意料的標籤也是
存在的。所以,當面臨這種隨機殺人的恐慌,動機不明、對象不知、嫌犯不定,即便增加
警力巡邏,或者是增列為唯一死刑,對於預防並沒有幫助。畢竟有限的警力如何能夠即時
監控所有犯罪?遑論對於一心求死的嫌犯而言,唯一死刑的嚇阻力或許也還有待觀察。
如果要談社會安全網,或許可以回到「社會」這兩個字探討。在貧富差距越趨明顯的社會
中,如果要以強制手段監控社會,只會讓社會陷入更多的控制,或者說,以確定的自由來
換取不確定的安全而已。社會安全網不能用社會控制來達成目標,而是要以長期的教育與
健全的社工體系來達成,但是政府對於這兩項必要的建制,卻欠缺太多可以做的工作。
第一線接觸社會上邊緣人的社會工作者,稱之為保護性社工。他們必須直接面對的案例就
包括每年一萬多件的性侵案件,或是十萬多件的家暴事件,在工作時接觸到恐嚇、暴力相
向、威脅等情事層出不窮。以一名基層的社工員為例,基於法令規定,如果有兒童或少年
受害,必須在24小時內通報,並在4日內完成報告。每個社工員平均背負100個以上的案家
,兩天就會有一件新案的速度增長。因此,每個社工員的平均加班時數約3小時,每月甚
至會有50小時的總加班時數,但礙於預算,其中超過一半的時數不能計算加班費,也不能
請求補休,還不包括每月輪值30小時的非上班時間值勤(on call)工時。換句話說,因
為政府無法維持足夠人力,卻要求通報所有案量,基層社工員就成了社會安全網的最大破
洞。
最有趣的現象就是,由於法令的要求,基層社工員除了例行與個案及家庭工作的時間外,
占據了他們更大部分時間的工作,竟然是各式各樣的報告、文書與工作紀錄。每一次在個
案服務的聯繫紀錄,社工員都得每一筆開視窗登錄繕打,這些文書的成本竟然佔去社工的
大部分時間。基於證據保全、資料保存與大數據統計的必要性,或許無可厚非,然而最核
心的問題就在於人力,究竟為什麼讓四年社工系培養出來的眾多新兵,不願意留在原本一
生願意投注的志願中?
除了人力不足外,當然是待遇。保護性社工比起其他種類的社工,待遇雖然略高,然而仍
然低落。曾經有圈內的社工員調侃自己是近貧協助赤貧、空手對抗暴力。即便是在政府機
關上班,往往只落得約聘的待遇,而薪資約僅三萬餘元,相較於他們所面臨的危險與長時
間的工時而言,根本過低也過勞。因此許多社工員在面臨環境無法改善之餘,只好被迫放
棄這份原本充滿熱情的工作。遑論其他政府外包給私人社福機構的家暴中心等,他們的工
作會隨著機構沒有得標而消失,有些人薪資必須回捐,實際上而言收入更低、更不穩定。
政府要建構社會安全網,卻忽略這種長久以來的壓榨社工現象,如何能讓社工員的熱情不
被澆熄?
我們都知道,讓社會體制外的人也能安身立命,是讓社會不安定因素降低的重要原因。然
而,我們如果不能讓照顧這些邊緣人的社會工作者有更好的待遇、更充足的人力,這些表
面上的安定,隨時都會被一件突發的重大社會意外所戳破,這當然不是嚴刑峻法就可以解
決的。
作者: a610x3 (hulas)   2016-04-29 22:13:00
五月1日好像有遊行
作者: Tristanh (Tristan)   2016-04-29 22:52:00
懷疑社工界真的團結嗎?這類訴求都喊幾年了
作者: idealman (人性的思考者)   2016-04-29 23:05:00
樓上,我勸同事要集體向老闆反應都沒用了,從此我學到:很多人寧可甘於現狀也不願嘗試改變
作者: aquarius212 (乖乖 退回服貿!!)   2016-04-29 23:09:00
好奇2F說的這類是哪類? 這幾年每年的訴求 有哪幾類?
作者: yishiunzan (Eli_Laki)   2016-04-30 06:07:00
自己見識淺就算了,明明五一有串聯行動,是在奇怪什麼我其實是要噓的而且你身為社工師,做了什麼?佔據道路、激烈的和平抗議如果是合法的手段之一 我想不懂為什麼不認同;公私合作模式導致社福團體成為公部門附庸,這在非營利組織和社會政策的相關討論已經夠多了;商業模式無法完全解決公部門與市場失靈,以及社福財源的議題,重新定位與政府部門及法令的關係更基本;現在很多籌組工會、集體思辨和行動一直在進行,這也是改善勞動條件的重要方式,不要因為你沒參與就覺得好像專業的基層社群沒有在努力
作者: Tristanh (Tristan)   2016-05-01 14:09:00
我只是很好奇,是不是社工普遍認為過得去就好,所以對於福利、安全保障、薪資都不太要求,也不積極團結爭取,看看板上有些徵才,2.5k的薪資都敢開,不禁令人納悶
作者: jackal1158 (jk)   2016-05-02 11:43:00
社工最大的敵人,從來都是自己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