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Qorqios (詩人Q)
2025-06-11 21:46:23https://i.postimg.cc/qR52xvfC/image.png
書 名 《光榮與夢想:中國競技科幻作品精選集》
作 者 寶樹 主編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21年9月
ISBN 9787540261757
目錄
寶樹〈編者序〉
劉慈欣〈光榮與夢想〉
王晉康〈豹〉
遲叔昌〈3號游泳選手的秘密〉
凌晨〈最後的殘奧會〉
長鋏〈674號公路〉
謝雲寧〈夢繞地心〉
田興海〈負限奧運會〉
彭思萌〈野獸拳擊〉
〈科幻作家聚談體育與科幻〉
寶樹〈編者序〉
一
這本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某一天。編者在布魯塞爾的一家舊書店裡,邂逅了一
套殘缺不全的《阿西莫夫神奇科幻世界叢書》(Isaac Asimov’s Wonderful Worlds of
Science Fiction)。這是科幻大師阿西莫夫編選的一系列主題科幻選集,出版於上世紀
八十年代,數十年後有三、四本流落到這家書店裡,已經飽經滄桑,相當殘舊了。其中一
本题為《科幻奧運會》(The Science Fictional Olympics),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那一年正值倫敦奧運會,隔著一條海峽的比利時街頭巷尾也是奧運氣氛濃厚。當時在比利
時留學的我,自然也對奧運非常期待。
雖然我從小就是科幻迷,當時也已是小有名氣的科幻作者,但從未想過能拿奧運主題做一
部科幻選集。看了看目錄,作者陣容竟驚人地強大,幾乎每一位都是如雷貫耳的科幻名宿
,其中有中國讀者——至少是科幻讀者——非常熟悉的亞瑟·克拉克、喬治·R·R·馬丁
、羅伯特·謝克里、麥克·雷斯尼克、傑克·萬斯、鮑勃·蕭、L·斯普拉格·德·坎普
……這些腦洞天才們匯聚一堂,各出奇招,在競技體育的題材上比拼科幻創意,本身幾乎
就是一種腦力「奧運」了。
我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這本選集。不久後,倫敦奧運會如期舉辦,那個夏天,我一邊觀看精
彩激烈的比賽,一邊隨手翻閱這部異想天開的故事集。其中有外星人加盟的銀河奧運會,
有美人魚參加的游泳比賽,有橫跨太陽系的「賽船」,也有通過心靈感應的格鬥……有時
候很難講,電視裡的奧運和書裡的奧運,何者更吸引人。[1]
讀這部書的時候,我當然也會想起中國科幻作家們的奧運或體育主題佳作,比如劉慈欣的
《光榮與夢想》、王晉康的《豹》,都是我許多年前拜讀過的名篇,精彩之處,絕不遜色
於外國名家的演繹。從那時候開始,我就隱約有了編一部中國版「科幻奧運會」的心願。
當然,最初只是一個隨性的念頭,但後來幾年也頗留意這方面的作品。讀得多了,我有時
掩卷而思,感到科幻與競技體育,二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其間頗有若干值得深入探討
的問題在焉。
大概沒有哪個民族不需要某種程度的體育運動,但只有在希臘人那裡,競技體育才以「賽
會」的形式受到極大的尊崇。古希臘有所謂四大赛會,其中最著名和盛大的自然就是奧林
匹克賽會。古希臘奧運會,在傳統說法中始於公元前776年,實際據專家考證,可能要晚
幾十年,定型於前八世紀末期。但其淵源又要古老得多,在邁錫尼文明時期便已有雛形。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也有一些關於賽會競技的描寫。[2]
奧運會及其他賽會的起源是對宙斯等神靈的宗教祭祀。但其真正的發揚光大,卻依賴於古
典希臘興起的人本主義精神。賽會逐漸成為一種世俗節日的競技活動,眾神退隱,而人自
身的體態、動作和成績卻成為古希臘人關注和讚美的重心——雖說當時還局限在「希臘人
」的範圍之內。奧林匹克等賽會中體型健美、身手不凡的運動員,成為這種人本主義肉身
化的呈現。成績突出的運動員,往往擁有自己的雕像,多為健美的裸體,樹立在賽會賽場
和自己城邦的街道上,受到的崇拜與敬愛,絕不遜色於今天的體育巨星。一些藝術家創作
的運動主題作品,如米隆的《擲鐵餅者》、波留克列特斯的《束髮的運動員》、疑似西蘭
尼昂的《拳擊手》等雕塑,以及相關題材的陶器繪畫等,對後世人文藝術的影響,也是無
遠弗屆。
除了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之外,對人自身的肯定和讚美,也催生了古希臘的理性主義自然哲
學與數學。希臘人嘗試著依靠人自身的能力,去獨立思考世界的本源、太陽和地球的距離
,或者數的本質等與現實生活完全無關的抽象問題,雖然艱辛萬狀,但也取得了絕大部分
民族難以比肩的成就。這兩方面的遺產,經歷了兩千年的曲折發展乃至倒退,終於在文藝
復興後塑造了現代世界。今天我們大體生活在一個尊奉人本主義價值觀的世界上,現代人
既像古希臘人一樣擁有各色體育盛會,也以同樣的熱情和更發達的技術測量宇宙的廣闊和
生命的編碼。二者有深刻的內在聯繫,也都是來自希臘的古老遺產。
但在現代世界,二者之間已出現了越來越難以彌合的裂隙,在今日甚至已經相當顯豁。
《奧林匹克憲章》中提出,體育運動的宗旨是「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以促進建立一個維
護人的尊嚴的和平社會」,這是和古代奧運賽會的精神一脈相承的。但是,《憲章》又規
定,奧運會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強」,這其間就有難以忽視的內在衝突。
這倒並不是說激烈的競爭會影響到人際的和諧,而是因為現代的精確測量技術,讓競爭不
僅僅是在同一場比賽上進行,也是在現在和過去之間進行。運動員們可以不斷地「打破世
界紀錄」,讓成績一直呈現出提升之勢。但是,人類自身的體能是存在限度的,不可能無
限提升。自然條件下,人無法跑得比獵豹還快,也不可能像羚羊一樣縱躍如飛。因此,「
更高、更快、更強」也是無法持久實現的,人最終會逼近自身的極限,而永遠無法逾越。
但是,還有一種可能,即通過科技的力量,令人類異化和超越自身,成為某種或強大或奇
詭的「他者」,以此跨越人類自身的極限。
這種不只是理論上的可能,借助於高超的技術手段已經成為了現實。二十世紀以來,人類
的奧運成績在不斷提升,但這些光輝成績卻也變得越來越面目可疑。興奮劑醜聞成為了一
直縈繞著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夢魘,某些國家甚至給女運動員打雄性激素,來創造比賽
的奇蹟!即便從合法的方面來說,通過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深入研究,用科學的訓練方法
、周密的營養搭配,乃至一些專門研發的藥物來打造超人之軀……似乎也在逐步「物化」
運動員的身體。如果比賽成績是通過機器般的嚴密程序取得的,那麼人的尊嚴與榮耀又從
何談起呢?一言以蔽之,人性與科技的碰撞離合,在競技體育領域中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
。
科幻小說以幻想的形式,將體育與科技或社會科學的愛恨糾葛進行了極富趣味的演繹,同
時,也令我們對此的思考超出現實問題的畛域,而在若干之前難以企及的新層次或方面上
展開,給人以極大的想像及反思的空間。下面,編者想結合本書中的一些作品,來略加討
論。
二
(本節涉及書中小說的一些具體設定和情節,擔心被劇透的讀者可直接跳到第三節)
\\\
對於體育科幻題材最早進行探索的中國科幻作品,首推遲叔昌發表於1956年的《3號游泳
選手的祕密》:在一場游泳比賽中,3號游泳選手林小波周身塗上了某種從魚類身上提取
出來的潤滑劑「鰻魚1號」,大大減少了水的阻力,因而取得了打破世界紀錄的驕人成績
。不過,這其實只是一個引子,故事幾乎沒有正面描寫比賽的過程,主要篇幅都用來講述
林小波如何從父親的故事中得到靈感,又如何進行發明創造,得到效能最佳的潤滑劑。小
說的最後還展望了潤滑劑在社會生活各方面運用的美好前景。
這篇寫於五十年代的少兒向科幻小說,曾在多年間膾炙人口,或許不太適合當代成人讀者
的閱讀口味,但想像的趣味至今仍然令人讚嘆。不過,《3號游泳選手的祕密》其實重點
並不在於體育比賽本身,相關的描寫也很少,而在於科技發明改善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
歌頌了林小波鑽研科技、勇攀高峰的精神,這也是早期中國科幻的共同點。
但不難看出,這個設定在體育比賽方面會引起一些爭議:身上塗著神奇的潤滑劑,即便真
有這樣的助力,也並非人自身的稟賦所致,難道不算是某種「違規」嗎?作者也意識到其
中或有一些問題,所以在小說中寫道,林小波主動提出不應領冠軍獎盃,但評委們肯定和
獎掖她的刻苦訓練和拼搏精神,仍然將冠軍給了她,以皆大歡喜的結局結束了這個富有童
趣的故事。但真正的問題或許尚未被提出。
鄭文光也是較早探索體育科幻題材的中國作家。他寫於1979年的《女排7號》,讓一個仿
真機器人偽裝成人類運動員,去打女排比賽。機器人因為有著人類難以企及的速度、力量
和準頭,毫不費力便贏得了比賽。這個相對簡單的故事只是借當時正熱門的女子排球介紹
一下機器人的能耐,也未深入討論比賽的「公平」問題;不過寫於1980年的《泅渡東海》
具有了更高的複雜性,也大為推進了這方面的探討。故事講述一個年輕的游泳運動員任以
平挑戰人類的極限,從上海游到日本長崎,數天數夜一直不停地游泳,被人猜測是機器人
或者外星人。中間也有人進行搗亂,經歷了一些波折後,任以平還是成功抵達了長崎。最
後謎底揭曉,原來這位游泳健將小時候受過重傷,安裝了「陽電子人工大腦」進行修復後
,才具有了超人的能力。
也許有人會問,這和機器人有什麼區別?不過,任以平所裝的人工大腦,似乎只是對其受
損的大腦進行修復和提升,而非替代。另外,他的軀體和四肢仍然是百分之百的人類肉身
,只是通過人工大腦的某些激發,令身體煥發出了內在的潛力。通過這種方式,鄭文光能
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公平問題,令讀者相信,雖然有機器幫忙,但運動員創造的奇蹟,仍
然來自人體本身的能力。
鄭文光承認,對此仍有一些爭議。不過他借文中人物之口,表達了故事的中心思想:
但是,重要的不是紀錄,而是這場表演——不,這場試驗在人類面前打開新的視界:人類
本身,該怎樣發展自己?智能機器人日趨完善,不是有的科學家認為,人類已經受到挑戰
了嗎?任以平這個綜合人的出現提供了一條途徑……(中略)可以證明,人類是有幾乎無
限的發展潛力的。不是機器代替人類,而是人類在機器的幫助下,把自身提到一個更高的
水平,這就是我們從龍志林總工程師的實驗中總結出來的重大意義。它預示著,人類會徹
底克服自身的異化,開拓一個無限美好和璀璨的前途![3]
在這一邏輯下,人和機器的結合(今天往往稱為「賽博格」)就並非矮化或異化人性,而
是通過機器的助力,發掘人自身的潛能,將人的力量提升到一個新的水準。「更高、更快
、更強」和人本主義的理念自身並無矛盾,反而相輔相成。
新生代科幻作家凌晨的短篇《最後的殘奧會》(2016)繼承了鄭文光的這一理念,不過是
在另一方向上進行了探索。故事講述一種細胞中蘊含的人體再生機能的發現,令傷殘的運
動員能夠恢復身體健全以參加奧運會,而當所有殘疾人都能夠恢復健全,殘奧會自然也就
不復存在了。可以想像,對這種機能的進一步激發,可以使得每個人都擁有完美的身體和
能力,但屆時奧運會本身還能否存在,就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了。
無論如何,如果人體內在的潛能需要異質的元素來進行激發,那麼本身是不是一種人的異
化,仍然是可疑的;另外,如果這種潛能迥異於普通人類的表現,那麼是來自於人體內部
還是外部,也沒有實質的區別,人類將面臨分裂和解構的危險。王晉康的中篇小說《豹》
(1998)從基因科學的角度切入了這一問題。小說中,美籍華裔運動員謝豹飛在奧運會上
一鳴驚人,在百米賽道上跑出了9.45秒,這是一個奇蹟般的成績(目前真實的世界紀錄是
博爾特創造的9.58秒)。謝豹飛一度被視為黃種人之光,但真相是,他體內被身為生物學
教授的父親嵌入了獵豹的基因片段,所以才能快步如飛。而這種基因也改變了謝豹飛的人
性,令其具有了猛獸的嗜血本能,終於無法自控,失手殺死了自己的未婚妻。
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刑事案件真相大白後,謝豹飛是不是「人」成為爭議的焦點,許多人認
為,謝豹飛雖然具有異種基因,但完全具有人的思維能力和情感,當然是無可置疑的人類
,但也有人指出,謝豹飛不僅身體裡有動物基因,其嗜殺傾向也來自於食肉動物的狩獵本
能,這已經超出了人性。不過,對「人」的定義並非王晉康所關注的重點,雖然故事以悲
劇收場,但他借謝教授之口吐露了這樣的理念:基因改造本質上與進化一脈相承,為了在
未來適應特殊環境等需求,人體的基因嵌入研究仍然要堅定地繼續下去。
在小說發表整二十年後,「基因編輯」問題因為一系列爆炸性新聞而成為現實的熱點,小
說中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正反面的思想論戰,至今對我們理解基因編輯的倫理意義仍有重要
啟示。這些已經遠遠超出體育的範疇,不過作為人類身體性呈現場域的體育運動,無疑是
探討相關問題的關鍵領域之一。在《豹》及其擴寫的長篇版《豹人》(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3)中,也隨著情節的發展而全方位深入探討了奧林匹克精神的興衰,不同人種體育競
技的先天優劣等相關問題,至今仍不失為一部全面深刻的華語體育科幻傑作。
劉慈欣發表於2003年的《光榮與夢想》——也是本書的冠名之作——同樣深入地探討了奧
運與體育精神的內涵,但卻不是從劉慈欣最擅長的硬科幻設定出發,而出人意料地選擇了
社會科幻的角度。在故事中,奧運的和平理念被創造性地發揮,人們嘗試通過綜合奧運比
賽成績的方式來模擬和取代戰爭,這在理性上是和平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但結果,在馬
拉松比賽中,一個女孩面對不可戰勝對手不顧性命的拼搏,卻激發起了同胞們同仇敵愾的
勇氣,讓戰爭仍然不可避免地爆發。這提示我們,體育運動所彰顯的,也是奧運《憲章》
中所尊崇的「人」,從來不是抽象唯一的理念,而是生活在現實脈絡中具體的、身份不同
的、彼此衝突的人群。正如科技上的加成有可能導致體育的異化,在社會體制上一廂情願
的設計,也會令這一理念分崩離析……
比起上述相對嚴肅的探討,本書中其餘幾篇作品,從各種奇妙的角度對未來體育運動的可
能進行了演繹,貫穿其間的體育精神仍然令人矚目,但又多了幾分旁逸斜出的奇思妙想,
說來更接近《科幻奧運會》的旨趣。比如,田興海的《負限奧運會》(2016)是對《光榮
與夢想》的致敬之作,運用了後者的許多元素,不過實際上主題相去甚遠。這部作品的設
定是一種反面的奧運會,要求竟然是「更低更慢更弱」!小說以100米短跑為核心,描寫
了運動員們根據不同的科學原理,各出奇招,來實現不允許靜止的最「慢」速度。作品想
像奇妙、知識豐富且富有幽默,在讀完《豹》《光榮與夢想》這樣的嚴肅深沉之作後,再
讀此篇戲說,想必能令讀者大為解頤。
長鋏的《674號公路》(2007)是一篇曾奪得銀河獎的佳作。小說描繪了美國加州一場不
平凡的賽車,賽車所進行的674號公路似乎有魔怪出沒,令絕大多數挑戰者鎩羽而歸,而
歸來者也會發生極為奇特的變化。最終,一位賽車手以勇氣和智慧破解了674號公路之謎
,那竟是一種特殊結構的空間……小說的長處在於以驚人的想像力,將現實世界的賽車和
數學空間的性質,兩個似乎毫不相干的領域連接起來。其驚異感和創新性,即便在本書中
也極為突出。
在將風馬牛不相及的領域予以創造性結合這一點上,謝雲寧的《夢繞地心》(2012)也未
遑多讓。這篇小說是圍繞著現實中的著名球星梅西展開的。梅西雖然天才絕倫,戰功赫赫
,但在一些南半球的重大球賽中卻總是表現不理想,故而曾有「沒戲」這個綽號。作品設
想其球技竟然與地球內部的神秘生物有關,主角將深入地心,為探求真相和挽救梅西注定
的敗局而背水一戰。作品的設想極宏大瑰麗,而以萬眾矚目的世界盃為高潮和焦點,這種
奇妙的結合使得作品非常之「燃」。順便一提,謝雲寧是一位硬科幻作家,也是資深的球
迷(更是阿根廷和梅西的粉絲),故而才能寫出這樣奇詭而燃情的作品。
《夢繞地心》以2014年巴西世界盃為背景,在寫作時,這自然是作者心心念念的未來盛會
。此外,如98年的《豹》以04年雅典奧運會為背景,03年的《光榮與夢想》以08年北京奧
運會為背景,昔年對未來體育盛事的展望催生了這些想像與激情並重的作品,如今那些曾
萬人空巷的比賽已為陳跡,許多驕人的成績也被淡忘,但昔日的情懷卻通過作家的想像而
長久流傳,透過激情燃燒的文字,讀者仍可以感受到那些遠去的「光榮與夢想」。
彭思萌的《野獸拳擊》(2016)則是一篇相對另類的作品。相較於上述許多科幻故事,這
篇小說更富有現實的關懷。小說講述了一個在工作中鬱鬱不得志的白領通過VR遊戲的方式
玩上了拳擊比賽,在身體的對抗與搏擊中找到和重塑自我的故事。表面上,這部作品與其
他的體育科幻有相當的差距,但仔細想來,卻是互為鏡像。如果說從《3號游泳選手的祕
密》到《豹》等作品探討了科技發展對體育的影響和異化,那麼《野獸拳擊》則是通過科
技所創造的虛擬世界,找回了更為「原始」的人體搏擊,並以此提醒在舒適妥帖的高科技
生活中越來越沉迷的人類,身體性的存在與搏擊有其不可剝奪的尊嚴和意義。主角雖然在
最後的比賽中敗於虛擬拳王,但卻重燃起生活的熱情。這也就更接近體育運動的本質與初
心:也許體育真正的意義並不是「更高更快更強」,而是通過挑戰極限,奠定人自身存在
的根基。我們能否從中找到對上文所提出思想問題的某種解答至少是啟迪呢?無論如何,
這部作品作為本選集的收官之作實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三
如這篇序文開頭所說,本書的淵源是多年前讀過的一部英文小說集。但具體編撰工作的緣
起,則是2019年底一次科幻活動上和科幻作家凌晨的聊天。閒談中,我提到了這一選題的
設想,凌晨姐非常欣賞這個概念,並很快牽線,讓力潮文化邀請我擔綱編撰這樣一部本來
只是空想的選集,於是一切正式啟動。
本來我的設想,是希望純以奧運會為題材來編撰一部集子,但細想之下,還是將範圍擴大
到廣義的各類體育競賽,庶幾更能體現這一選題的全面意義。本書以劉慈欣的作品標題「
光榮與夢想」為書名,並非因為大劉的聲望和名氣最為突出,而是這一標題最能體現競技
體育中蘊含的人類精神,這也是本書所收錄的各篇小說中所共同珍視的價值,雖然對此的
表現演繹各有不同。以這一標題為全書冠名,再合適也不過。
具體的編輯工作,雖然不無波折,但總體還是比較順利。在此,我謹以編者的身份,感謝
許多科幻界師友的熱情幫助。作家們的賜稿,當然是對本書最大的支持。此外,諸多師友
也以其他方式協助了本書的編撰工作,凌晨姐從開始就全程參與本書的策劃,沒有她就沒
有這部書的誕生,她還為本書專門擴寫了《最後的殘奧會》一文,使之更為豐滿生動;敬
愛的「大劉」劉慈欣老師,不僅欣然同意賜稿,還在往來信函中告知我幾部相關主題的早
期作品,令閱讀面有限的我思路大為開闊;著名科幻作家和學者吳岩老師也推薦了若干作
品,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吳老師還熱心牽線,幫助我設法解決了已故的遲叔昌先生作品的
版權問題。在此,還要感謝遲叔昌先生的兒子,知名科幻和科普作家遲方先生的鼎力支持
。
力潮文化的劉念女士也深度參與了本書的策劃和編撰,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議並全權負責
後期的編輯工作,在此一併致以深深的感謝。
遺憾的是,鄭文光先生過世多年,其版權情況複雜,編者通過吳岩老師聯繫到先生的家人
,也得到了他們的理解與支持。但因鄭先生作品的全部版權都在某公司手上,幾番請求,
終未獲版權方允可,所以本書未能收入鄭先生的《泅渡東海》這一重要作品,只能通過上
文中的介紹和引用,令讀者略明大意。
另有若干作品,有的經我們百般努力而聯繫不到作者或版權方,有的因篇幅問題不能不割
愛,有的仔細思量並不完全符合本書的主題,還有一部本擬選入的作品,因作者自我要求
謹嚴,認為水準不足而請求撤稿,都未能收入本書。當然,由於筆者閱讀範圍有限,雖向
多方科幻同仁徵求作品和推薦,但想必遺珠仍有不少,本書與阿西莫夫主編的《科幻奧運
會》自然仍有一定差距,這方面的問題與不足,完全是編者的責任。
其實,對本書構成最大挑戰的,並非編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而是較此更「科幻」百倍的
現實。本書本擬在2020年夏天上市,借東京奧運會的東風引起更廣大讀者對體育科幻的注
意。但因為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東京奧運會宣布延遲一年,令本書也推遲到2021年。這
不僅是現代奧運史上,也是古代千年奧運中從未有過的事件,竟然被我趕上,不能不為之
苦笑。這大概是超過一切小說的、真正的「奧運科幻」了。
時至今日,新冠疫情幾度起伏,本書卻不能再多耽擱,否則對不起諸多師友的鼎力支持。
據說,古代奧運會的召開本有禳除瘟疫的用意,希望本書也能為此貢獻一點精神力量。希
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世界能夠擺脫疫情的威脅,人類將以茁壯健美、活力四射之軀,
再次回到古老的奧運賽場上,展現嶄新的風采。
註釋及參考文獻
[1] 這部選集中兩篇作品有中文版:亞瑟·克拉克的《太陽風》(曾多次發表,如收入克
拉克同名短篇集《太陽風》,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1998,亦曾以《太陽帆船》的標題發
表)和羅伯特·謝克里的《陷落人海》(收入謝克里選集《世界雜貨店》,新星出版社,
2019)。
[2] 詳細介紹可參見王以欣《神話與競技:古希臘體育運動與奧林匹克賽會起源》,天津
人民出版社,2008,第一、二章。
[3] 《鄭文光科幻小說全集》第二卷《海豚之神》,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3,第222-
2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