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una283 (無)
2025-03-03 11:51:37偶然逛到的,分享給還在茫然的高中生。
沒有深度的喜歡,只是假性志願。
台中惠文高中蔡淇華老師張貼在Collego的文章
2025/2/25
(以下節錄部分內容,詳文請見連結)
演講者在如雷的掌聲中走下台,空氣裡瀰漫著直銷
大會般的亢奮與激情,但我的一顆心卻high不起
來,因為我害怕,害怕「假性志願」。
資訊不足,未經探索的志願,都是假的
國中以前,我的志願是當畫家,畫畫是唯一讓我廢
寢忘食的事。高中時,我的第一志願是念法律--
「我要把壞人全部抓起來!」後來因為三民主義考不
及格,連最後一個法律系志願都填不上,只好照著
分數填,英文莫名其妙考了高標,就填了英文系。
考高分的科目就是我的興趣嗎?
Bear告訴我,分數,等於能力,但不一定等於興
趣,也不等於志願。
興趣也可能不等於志願
Rita是朋友的孩子,剛自高職餐飲科休學,她決定不
再把興趣當志願。
「老師,我念錯科系了。」
「怎麼可能,你不是從小就立志走這一行嗎?」
「以前常和家人住好的飯店,心想以後一定要在這麼
『舒適』的地方工作,誰知道實習後才發現,這行業
真的不是人幹的。切菜、打掃、送餐......每天要搞到
晚上十點才能回家,第二天早上十點又要到班。哇!原來觀光餐飲,根本就不是外表看到的
光鮮亮
麗。」
要提供具體的職業試探
學生常常會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說出「我的志
願」,師長在學生說出「我的志願」時,應該要提供
具體的職業試探建議。例如Rita在進入餐飲科前,
可先到「現場」實習三天,若真的堅持下去,熱度未
減,那就是真的志願了。
志願是「堅持的所在」
每當有學生問我該選甚麼志願,我會回答:「堅持解
決問題的所在。」
因為問題代表困難、代表退縮的機會,若是遇到問
題,你還是沒退縮,還是堅持與那個問題奮戰,代
表你對解決這個問題有熱情,代表可累積專業與不
可取代性,代表那是你志願、職業、與志業的所
在。
為什麼學習歷程需要「解決問題的經驗」?
美國聯合大學申請表有七個提示,其中有兩個問題
可供借鏡:「解決問題的經驗」(Solving a problem)
與「從困難學習」(Learning from obstacles);這兩年
幫學生填寫哈佛、麻省理工、與高麗大學推薦信
時,都被要求要說明該生解決問題的經驗。
怕問題不動腦,是假性志願
我也曾對一個分數上國立大學廣告系的學生說:「在
社團裡,你是最怕問題、最不願動腦、甚至作品最
少的學生,你只是聯考分數高,廣告系會是你的假
性志願。」果不其然,這位學生大學順利畢業了,卻
因缺乏核心能力,一直待業在家。
打死不退真志願!
曾向一個對拍片打死不退的學生說,別管國立、私
立了,填電影相關科系吧,進了這個領域,你就是
王。他後來被視為聯考的失敗者,因為考上「私立大
學」,但是他後來得了台中市微電影首獎,拿了一百
萬獎金,還成為全台第一個錄取世界排名第一,英
國影劇學院導演組的學生。他現在成為大學的老
師,也是成功的商業導演,連Netflix都邀他導戲。
志願不該是衝動的吶喊,「時光膠囊」的廉價浪漫
今世,志願不應再是「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
的廉價浪漫,志願是有邏輯的,師長不應再給孩子
沒思辨、沒邏輯的志願。
村上龍在「工作大未來——從13歲開始迎向世界」中
提到:「13歲是成人世界的入口,國中階段是孩子進
入成年人的預備期,學校及父母若能激發學生對職
業的關心與好奇,學生就會理解要投入不同職業需
要不同的學習。」
然而在台灣,很少師長會認真地與13歲的學生談他
的志願,師長常跳開耗時的職業試探,讓學生用「直
覺」在作文課寫「我的志願」,或天馬行空將「我的志
願」丟進學校提供的「時光膠囊」。
這樣的「時光膠囊」裝進去的,是錯過的學習時光。
根據清大曾對大一學生普查,發現學生對所讀科系
很滿意的只有一半;1111人力銀行曾調查,大學以
上學歷上班族,五成四自認學非所用。《親子天下》
曾對台灣大學大學部的學生做了一份「適性學習、生
涯探索滿意度網路調查」。
這將近800位台大學生,其中不到一半,只有44%
說,若可以重來一次,仍會選擇現在就讀的科系,
有1/4的學生說不會選現在的科系,1/3則說不知
道。
階級幾乎停止流動的年代,能承受「假性志願」成本
的年輕人,愈來愈少
在二十一世紀中產階級萎縮、好工作減少、階級幾
乎停止流動的年代,能承受選擇「假性志願」巨大成
本的年輕人,愈來愈少。
我常幻想,會不會在一場熱血的演講後,13歲的我
衝到台前,拿起麥克風,大聲說出:「我以後想當畫
家。」然後那位講者因為擁有足夠的素養,會對我
說:「很棒喔,那表示你身上有創作的基因,創作會
讓你快樂,你可以用創作為圓心,向外畫圓,在藝
術、建築、寫作、電腦繪圖等相關的領域,去參加
社團、實習打工、或做專題研究,然後遇到問題
後,找到你堅持解決的所在,那將會是他人攻不進
的的疆界,那是你王冠的所在,那是只屬於你的,
第一志願!」
https://collego.edu.tw/Media/Article/1706
——————————————————————-
相信有不少高中生都是被教育努力考好分數
比先想自己想要什麼志願來得重要
這其實是錯的
從高中大學開始就不是「只要努力就有收穫」的
(少數天資聰穎的除外)
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認知自己能力安排努力的方向和策略
走出有效且適合自己的人生
越早練習這點人生才會越輕鬆
可惜的是高中生很少被這麼教育著
家裡有錢=早點尋覓興趣 讀喜歡的科系家裡沒錢=瘋狂讀書考醫牙電資
作者:
lovehan (尋找初衷...)
2025-03-03 14:07:00主旨在騙人浪費時間在沒屁用的學習歷程上面。
作者:
gyqmo (事如春夢了無痕)
2025-03-03 19:18:00每個人的時間跟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應該聚焦在科技業或醫生現在物價房價那麼貴,年薪百萬不是標配真的會辛苦
作者:
pcj (愛睡覺的小熊)
2025-03-04 03:37:00以前是大學教授和學長姐要哄你愛上自己讀的系,現在改成叫你自我催眠自己很想讀這個系再進來讀。以前還可以怪老師或學長姐,現在夢醒了,就只能怪自己。
作者:
una283 (無)
2025-03-04 09:12:00本來老師或學長姐都不會是先知自己選的還能安慰自己至少得到選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