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一些文科問題

作者: qazsedcft ( 蛋包飯 )   2019-08-29 00:26:24
●國文三題
https://i.imgur.com/mhHCS9r.jpg
想請問E選項
我認為是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
導致作者沒什麼愧疚感
因為文化背景的緣故所以不認為他的懷疑有什麼問題
而後面他所想到的莫須有則是他在回想自己過去的文化造就現在的自己
閱讀
https://i.imgur.com/TaZrTTj.jpg
https://i.imgur.com/gIWPsnY.jpg
詳解翻譯
https://i.imgur.com/m6odvG0.jpg
詳解說是伯氏
但伯氏不正是狐突嗎?
https://i.imgur.com/RxIXvlk.jpg
完全聽不懂培根說什麼
在網路上也找不到聽得懂的解釋
●社會一題
在寫題目的時候看到一篇108學測的題目
忽然想到德行論是不是可以這樣解釋 (因為不太能理解德行論的意涵)
我的思路
當這個人擁有道德就代表這個人有對自己行為有所認知,而進行行為時是由自我的意識而從
事的,因此這種行為可以被稱為道德。而行為的好與壞是第三者以自己的立場去界定的因此
不能做為判斷道德的標準。
道德來自自我認知→認知而從事行為→行為本身是道德的
不過強迫行為不就違反道德了嗎?
還有道德論的道德是誰界定的阿?
作者: andy015674 (低調奇人)   2019-08-30 18:59:00
請大家指點我一下 感謝~!
作者: sliderliu (小滑)   2019-08-30 19:01:00
↖˙
作者: tmcharvard (tmcharvard)   2019-08-30 00:19:00
前半句你已經理解了,而後半句則表達雖使他們詼諧有些生氣(此處的生氣是指"比平常活躍"),但除了憤怒但也無計無施,這狀況只會使他們看起來更困窘可悲...你只要想想只能生氣發洩情緒卻無其它方法可做可想時,會不會覺得這個人(代入自己的狀況也可以)窮途末路無計可施,既困窘可悲又可憐呢~~~我個人會去這樣解讀另外狐突那一題,你說"伯氏不正是狐突",沒錯,就是同一個人,那句話的出現的前提在於申生受父命去攻打夷狄,狐突勸申生放棄作戰,認為不應該勞民傷財發動戰爭,不該受命出征,勸他逃走,申生卻仍是遵照獻公的指示,出征夷狄。然而,就算是勝利了,仍然無法獲得父親的歡心。所以才會有"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這句後悔不聽大夫狐突之言的感嘆看到這一句,我不知為何就會想到韓信不聽蒯通之言的那種感覺...第一題,上面大家都提很多了,主要作者表達的就是一種文化不同造成的道德想法的差異沒錯但當他對自我的過去反省後出現質疑時,又想到那是他過去的社會文化基礎下大家都會有的理所當然之正常反應時出現的一種過去的自我懷疑,所以在那當下,他是不認為他過去的那種理所當然的(懷疑)是對的若真的不認為有何問題,連"慚愧"這兩個字都不會出現的正因為有了這種認為過去的這種想法可能有錯,所以才會出現"慚愧"的意識,差別就在多少而已
作者: vankhub (尊爵不凡)   2019-08-30 11:44:00
舉例來說,如果救人是一個善的行為,那我們知道就會去做不會有人知道這件事但卻不做,所以也沒有強迫的問題當然亞氏也提到有些狀況,像是人在抉擇階段可能"軟弱"可是多數的情況就是我所說的這樣我後來有回頭翻公民課本,發現篇幅短成這樣實在難以理解德行論,畢竟它的複雜之處跟細節其實很多,研究好幾年都不是問題。如果有興趣可以去翻閱亞里斯多德的兩本倫理學如果考試取向的話就多做一些情境題就比較熟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