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高中老師:教育的問題在層次而非程度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8-09-23 19:15:58
高中老師:教育的問題在層次而非程度
褚天安/高中美術教師
暑假時有位學生傳Line給我,說她轉學考試錄取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他是我前年
自願在學校成立的「夜畫班」學生之一,當年由於學測成績只有3字頭,為了滿足理所當
然要升學的期待,念了某大學夜間部,可是仍然沒有放棄在夜畫班所立下的目標—藝術修
復,蟄伏了兩年總算看到機會,在該校轉學考試唯二兩個項目:藝術史與口試都拿到高分
,「從來沒當過榜首」,在Line的字裡行間裡也讓我感染到那股振奮,很為她慶幸經歷了
一次過去在學校裡從來沒有的高峰經驗,這對其自我評價與信心有很大幫助。
我們的學校總是聚焦在學生程度而非心理需求層次,暑假結束,開學第一節課迎接學生的
竟然是複習考(其實考卷規格根本是模擬考),家長日報告事項大多數跟大大小小各種考
試日程有關,然而當人的心理需求層次沒有提升時,即使提升了所謂考試程度,也只是為
了應付考試,更遑論學以致用,所以常常看到「博士賣雞排」、「碩士考清潔隊」等新聞
,聚焦在大材小用或浪費教育資源都只是表面觀察,其實這些事實反映出的是個人的需求
層次仍以「基本需求」為主。
國中生就學過的馬斯洛心理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層次分成基本需求與成長需求,基本
需求包括生理、安全以及愛與隸屬,成長需求則是尊重、求知、審美與自我實現,忽視需
求層次,偏重學習程度的教育,其實才是導致許多高學歷者僅想用文憑滿足基本需求,甚
至發現高學歷等於高失業時,轉過來放棄學習,這可以解釋為和許多人離開學校後就不再
學習,不再閱讀,因為在「基本需求」這個層次裡,物質慾望與人際關係遠比精神上的充
實更重要。
很多人以為一定要先滿足基本需求才會向上發展,然而人類歷史告訴我們,人可以在即使
基本需求仍不足的情況下超越界限,追求更高境界,這也正是文明進展的原因,即使程度
不足也可以越級挑戰,用定型化、量化作為評量程度標準的學校體制往往無法支持到這樣
的學生,也完全偏離了學校的意義。
雲林縣有一所公辦民營的藝術學校,草創之初,無論在教學資源與學生程度,都非常不足
,但是學校的教育重點放在先提升學生「心理需求層次」,以其音樂班為例,以前我也以
為學音樂一定要從小開始、且要家境富裕,想不到這所學校許多學生去到之前完全沒有基
礎、家境普通,甚至根本無須入學考試,但是時間證明了他們的信念,這幾年無論在台灣
各大學生音樂比賽、大學入學成績上,學生表現完全不輸一般經過篩選的音樂班學生,證
明了上述的看法「層次提升、程度會跟著提升,層次太低、即使程度好也走不遠」。
我的思緒回到監考的教室,眾人皆睡,而我仍得監考獨醒,正是此時寫照。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922/1434806/
因材施教是基本的要求,值得思考的是若學生層度參差不齊
要如何取捨跟找到平衡點教書,是一個考驗老師更大的挑戰
術科教學沒碰過,不知實際情況如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