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各科讀書方法

作者: j20150212 (敏娟)   2017-09-11 21:59:58
之前PO了可以跟大家討論課業的邀請,蠻多人詢問讀書的想法。
想說發文分享,或許能更有效益。
不過以下就是我個人想法,不代表一定對或適合每個人,不同程度不同腦袋構造不同目標
不同資源的人,讀書方式當然就不一樣,選擇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一科一科來。我猜文章應該會很長。
PS,我重考過,第一年考65,第二年自學重考考到了71,國13,英社14,數自15。
關於國文,基本上分成兩部分,題目和作文,題目分成兩類,背的和理解的,作文分成兩
類,分析的和長文。
關於國文,坦白說第一年我完全沒有任何想法,有補習,不過那老師講的有些零散,我在
古代人事物理解上理解進步很多(他真的很會講故事),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一個系統性。
因此第一年,我國文基本程度還是不爛,但沒有那種來一題我殺一題的自信。
重考那年換了一間補習班,那間補習班風格是一個禮拜一本講義,講義最後會有菜根譚之
類的話,一本講義一個主題,每本講義老師一個禮拜上完,背後有題目,題目有詳解。
在那樣的系統下,我有了一個禮拜打敗一個單元的信心,國文能力有沒有變強我不知道,
但信心多了很多。
如果身邊沒有這樣的補習班或沒有辦法有補習的資源,建議買那種把題目分單元出的,一
次一百題字音字型,接下來一百題重排字句之類的,我覺得狂寫類似的題目,容易抓到手
感,找到每個單元解題的技巧,如果找不到,去問老師連續十題同一個單元的題目,或許
就會發現老師只固定用某些技巧了。
如果需要一整份的混合題型,建議網路上找歷屆模考題,蠻容易找到的。
理解型的題目難以準備,閱測啊,哪一個不合理啊等等,很難,所以訓練的方式就是每一
個題目不管答對或答錯,都要有強烈的理由,不能用"感覺是C"這種說法放過自己,一定
要抓到出題者敢這樣考是因為某某段某某句話等等,才算真的懂。抓久了就會了,就能了
解出題者邏輯了。
題目的重點在於,要快,國文很常遇到的問題是寫不完,每次練習整份的考題,一定要想
辦法題目加作文限制在時間內,習慣了之後,才不會上考場狂緊張。
關於作文我能力不好,不給太多建議。
我第一年作文神差,基本上三大題都只有拿到一半以下的分數,第二年也沒有好到哪去。
但我第二年因為自學重考,時間自己安排,休息的時候我一直看簡媜的水問和女兒紅,我
看不多散文,但這兩本書我幾乎是到背起來的地步,然後想這幾段話能夠用在什麼樣類型
的題目。
做法好不好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很容易因為簡媜文章風格,結果作文長文都是悲哀情緒。
然後特別強調作文很重要的是,看懂題目並且切題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超多人忘。
關於英文我很爛不多說。
我只能說我遇到很好的補習班老師,她後來出國念書,我受她影響很深。
她會一篇一篇幫人看英文作文,從高二時她就願意跟學生用英文交換日記,她的用心我真
的沒有看過任何其他老師能做得到,不管學校或是補習班。
能夠遇到她我很榮幸,也因為跟她算熟,所以高三去上課都很抖,怕被發現沒寫作業,讀
得不夠多。
然後她做的英文補習班講義也是一級棒,我利用她做的講義抓到很多重點單字,我從來就
不抱著四千五百單狂背,或是一本小本的學測必背講義。她的講義很用心,一遍一遍讀,
慢慢也就把重要單字都記起來了。
我的單字記憶是一次一次看著英文內容記起來的,忘了就查,查了再忘,忘了再查,有查
過一次兩次,有沒有嘗試查了再記第三次第四次呢?
如果它出現那麼多次,它肯定值得。
如果你願意花夠多的時間在英文上,肯定就會遇到那些重要的單字一次兩次三次四次。
如果沒有補習,一直做模考題查那些單字通常也會有效果。
然後英文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是,千萬不要覺得每個單字都要會才能作答,通常除非解題
剛好要的單字不會,不然只要能看懂六七成,就夠解題了。
訓練自己在還沒完全懂全部單字前解題,也是很重要的訓練。
關於數學。
數學分兩種程度,第一種程度是根本就沒有基本觀念的,問絕對值的幾何意義,不會;牛
頓插值怎麼做,不會;問勘根定理前提是什麼,不會;問指對數差在哪,不會;問西格碼
意義。不會;問直線排列,重複排列,組合跟重複組合差在那,不會;問機率定義是什麼
,不會;問相關係數意義是什麼,不會;問正弦餘弦用途差別,不會;問圓跟直線關係怎
麼判定,不會;問向量內積的幾何意義是什麼,不會;問兩面角定義是什麼,不會;問空

重的兩直線有哪些情況怎麼判定,不會;問矩陣的乘法意義是什麼,不會,問拋物線橢圓
雙曲線定義,不會等等。
如果上面這些都不會,那就弄會(我只是隨便列舉每個單元重要的其中一個觀念),每個類
似的基本概念都弄會,不會會解難題,就有一半以上的數學分數了。
第二種程度,已經有理解所有基本觀念的能力了,能夠說什麼馬上懂,那麼就多寫模考題
,有些像是單冊講義的題目就不用寫了,找那些出題新穎的題目寫,練習看到沒看過的題
目還是能有想法的能力。
還有,很幸運我有一個很用心的數學補習班老師(在彰化),講義的紙用最好的,講義很厚
很大,因為他寧願一面講義只有三題題目,但要給學生足夠的,像學測試題的計算空間。
他將數學中的重點列舉成一頁一個重點,總共一百個,讓我能夠翻到一頁講義開始會想這
頁的概念是什麼。
講義的背後還會整理各種模考題,讓我們永遠不缺乏練習的機會。
所以把每個數學概念牢記心中是很重要的,計算過程要能夠清楚也很重要,才能讓自己一
直知道自己在幹嘛,而不是那題目上所有數自亂湊。
所以解題時的空間也很重要。
關於生物,我覺得有系統的背,會很有效率。
而所謂有系統,就是要弄懂,弄懂他到底在講什麼,用自己的話去背,只要背那些專有名
詞就好,就會容易很多。
關於物理。弄懂弄懂弄懂。
弄懂每個定律背後的意義,弄懂背後條件,弄懂它的邏輯。
物理要背的東西真的不多,如果你發現你物理背的很辛苦,肯定你讀錯方向了。
物理不是應該背,而是應該去注意,力的方向,有沒有接觸,有沒有移動,有沒有旋轉,
有沒有反射,有沒有繞同一顆星體,有沒有古典和近代的不同等等。
等你做物理題目是注意這些東西而不是考記憶力時,也就上了一個檔次了。
(也感謝我有一個重視觀念的物理老師)
(當然,該背的還是要背歐)
化學,不是我的主強項,但我覺得習慣把東西都想成一顆一顆原子組成,然後習慣去想像
化學式實際上原子怎麼跑,鍵結電子怎麼跑,也就能進步很多了。
地科,我的強項之一。(因為興趣)
基本上偏向背科,不過我還是喜歡像生物那樣一個系統一個系統背。
唯一難用背的解決的是天文。
天文要抓到幾個重點,第一個,每個名詞的定義,什麼叫天球,什麼叫視星等,什麼叫亮
度,什麼叫絕對星等,什麼叫光度,什麼叫恆星日,什麼叫太陽日,星星顏色代表什麼,
星星為什麼東昇西落,為什麼晚為什麼早,月相怎麼來,潮汐跟著誰走等等。
名詞定義會了,接下來要嘗試讓它整體運動,一天後星空,一個月後星空,把星星拉到10
秒差距,星星會怎麼演化,赫羅圖表示什麼等等。
最後,三度空間概念要練習,赤經赤緯怎麼劃分,為什麼春秋分日夜等長,為什麼北半球
會看不到南半球一些星星,為什麼南北極會永晝,為什麼太陽日軌跡會偏移等等。
這些會了,相信天文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最後關於社會科。
地理需要的是理解,理解每個名詞當初為什麼這樣定(人文地理),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現
象(空間地理),理解那裡是什麼地形(世界地理),理解那裡有什麼文化(世界地理)。
歷史需要層次,而不是從頭把書第一句話背到最後一句,相信我,一般人背不來的,就算
真背起來,大部分題目看到還是傻眼。
比如說晚清歷史,可以先背所有戰爭
鴉片戰爭,為了貿易問題,但解決的不夠,所以英法聯軍,英法聯軍完,開始有自強運動
,外國也沒有那麼直接的侵略了,但還是有藩屬國問題,所以打了中法戰爭,還有甲午戰
爭。
甲午戰爭後中國潰敗,國內開始覺得自強運動方向錯了搞維新(結果戊戌政變),國外開始
覺得中國連日本都打不贏所以開始瓜分風潮,但美國沒分到所以推門戶開放政策。
之後慈禧為了自己利益居然爆發了八國聯軍,之後為了平民心開始把光緒那套拿出來甚至
加深加廣,但後來日俄戰爭讓人覺得好像是立不立憲的問題,於是開始立憲運動,出了皇
族內閣,人民失望轉向革命。
用一套大脈絡把一段歷史串在一起(感謝這樣教的高中老師),接著記熟了,再把骨肉填進
去,比如說當初鴉片戰爭的虎門附約牽了什麼內容之類的(租界,領事裁判權,協定關稅
,片面最惠國待遇)。
這樣一層一層有層次的讀進去,肯定比第一個字背到最後一個字還難忘。
關於公民,我覺得把所有專有名詞都找到一個例子,並且強烈連結在一起,其實名詞不多
,然後就去瘋狂做題目吧!
做題目比仔細看公民講義內容重要。
以上是我的經驗分享,如果內容有錯,請一定要特別指正我,不要讓我害了萬千考生。
有不一樣的想法也歡迎留下。
如果你是學測應屆考生,不管高三或是重考,都歡迎問我課業問題,不過我是希望是你真
的身邊沒人可以問了,因為我不會很快回答,也不見得厲害,也不希望這樣的資源被不是
必須的人濫用。
如果家境不好或是真的沒有人能一起討論的人歡迎加line,j20150212。
也歡迎如果在台中約一起念書。
不過我的時間資源還是有限,請不要抱太大期待,也不要認為我的陪伴是義務。
歡迎底下討論。
作者: Jasonchen415 (jasonchen)   2017-09-11 22:23:00
吳岳嗎吳岳的講義真的有用嗎 我要考107學測考了兩次模考 他教的題目只出個2 3還在考慮要不要寫他的講義2 3題
作者: celestine412 (Celestine)   2017-09-12 20:17:00
考生推!
作者: onionku10201 (onion)   2017-09-16 13:3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