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 如果高中可以重來QQ

作者: zeephine (你在猶豫什麼)   2016-08-29 18:43:25
學測的部分比較沒內容因為我當時太混了就當勸世文看看吧
重考指考倒是超多血淚辛酸歷程QQ現在想到還是覺得痛苦
以下正文
===================================分隔線=====================================
104學測部分
國文:13級分
主要從高一開始累積,個人認為認真聽課很重要(前提是有個很棒的老師),到升高三
暑假我是採取狂寫考卷策略,加上老師軟性規定每週至少練兩回非選擇題,來培養寫作的
手感。
國文我沒有買各大出版社的題本,只有買一本歷屆試題,大約在考前一個月開始寫,
寫完之後記得絕對要訂正!連我這種寫練習卷超討厭訂正的懶人,都知道歷屆要訂正,就
看的出來歷屆有多重要。
然後歷屆寫完訂正完大略會知道學測考的題型,尤其是近幾年的,抓出沒出現的古文
,把最後讀古文的重心分配一下,近幾年考過的大略讀過就好,而很久沒考出來的讀熟。
還有近年來,不管是學測或指考,國學常識都有越(幾)來(乎)越(不)少(考)的趨勢,所以
讀書分配上可以拿捏一下這部分準備的時間。
像我很懶所以前年準備古文三十的時候只抓了自己認為可能會考的幾篇出來認真讀,
大勝戰(類似搶救國文大作戰)也都沒翻過,因為自己語感字音字形都還行,這樣蠻偷吃步
的(其實是懶),因此真的想要考好的人千萬不要學。
平常可以多閱讀文言文,這樣寫題目的速度會越練越迅速,你讀文言文的幫助不止是
幫助文言文題組的閱讀,連白話文的閱讀也會跟著提升,雖然學測時間還蠻足夠的,不過
我認為可以多培養點語感和閱讀速度。
英文(11級)、數學(8級)、社會(10級)、自然(7級)前三科還有寫完歷屆試題自然整個裸考
所以有多混可想而知了,學測的準備方法就到這邊結束XDDDD
題外話,我高中是三類組(目標一類但學校一類爛死)結果自然科除了化學其他壞了了
,社會科又因為自然組老師不重視,所以我學測自然和社會的下場才會賠惹夫人又折兵
(我承認不用功是事實QQ)。但建議跟我一樣的同學可以認真想想轉組的可能性,大多都是
擔心會指考所以高三下去社會組。
====================================分隔線====================================
105指考部分
我是下學期休學重考,準備的時間約4.5個月而已QQ
因為重考還是太爛所以就不報成績惹QQ
國文:
我是跟著重考班的古祥老師的課程走,但是對於一年沒有碰這個科目,語感整個不見
,也因此這次考試準備上我也是著重在寫考題(北模中模全模的98~105我都有寫),自知準
備時間很緊湊才會以寫考卷來抓回語感,但是真的沒辦法像高中時的語感那樣巔峰。
除了寫考卷,主要是讀老師的講義,我覺得文學流變、唐詩宋詞元曲、考詩詞重組,
都是指考常見的題型,然後學測和指考最大不同是文言文增加很多,但可作答時間卻減少
到80分鐘,所以語感、閱讀速度極為重要,不過我指考準備的確沒有放很多心力在國文上
,所以考出來算是中規中矩。
英文:
英文這科(後標)我整個考炸了,所以好像也沒什麼好說的。
大概就是7000單要背熟(我就是沒有全部背完QQ),其他可以參考板上神人的心得。
數乙:
這科是我準備最有心得的科目,高中時期的我連指數對數、多項式、排組都不會,但
重考路上還是成功的自己把它們拾起來唸惹。
一樣因為時間太短,我選擇關鍵60天,每天寫一個大單元(eg.數與式、排列組合),
沒有照講義的時間排是因為我要靠這本書找回我對數學的記憶,所以我大概除了講義後面
附的歷屆之外,其他部分一個月寫完。錯誤的地方、不會算的題目我會先做記號,這樣以
後複習的時候才知道自己哪些題型容易卡關。
接著除了補習班每週考試和每天的數學練習卷之外,我開始寫北模全模(中模太偏所
以沒浪費時間在上面),錯的一定會訂正,填輔導問解題大學生,一定要自己親自算過。因
此我會要求解題大學生算在計算紙上給我,聽完講解之後回座位馬上算,卡住的部分再看
計算紙上的算法。再不會的話,再出去問解題大學生(人很好直接給line隨時可以問XD)。
我從以前超討厭數學,到重考後我才發現數學其實是所有科目最容易的,只要會算就
分可以拿,哪像國英手寫的地方超吃閱卷老師主觀的評斷,真的極力建議同樣討厭數學的
學弟妹不要放棄它,而且算出來超有成就感的啊!最重要的是讀數學這科要找到方法,去
思考遇到題目要用哪些解法,而不是死背解題步驟,才不會一直在裡面鬼打牆。
最後,一樣習慣考前的一個月開始寫歷屆,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如果剛開始就寫歷屆,
我一定幾乎全部都不會寫,那挫敗感很重,一覺得挫折就不會想碰這科;當我已經把講義
寫完模考練完,再來寫歷屆真的很爽,寫完至少有前標以上(不過指考算錯整個爆掉惹QQ
只達到均標)。
歷史:
我的弱科,除了因為高中一直在三類耍廢之外,也因為我高三沒有上過選修,所以讀
來比應屆社會組吃力很多。
歷史我平常模考大概都40左右徘徊吧,我一開始進重考班真的很頭痛,最後選擇用學
測講義來讀指考,這看起來很不明智,但我的想法是先把底打起來再去做題目。這科我的
準備方法很樸實,唸講義、翻課本、寫題目。
而我最容易卡住的部分是,例如:一個戰爭,但講義只會寫年代、簡短的導火線、結
果,然後我看下來我還是不懂它整個前因後果在幹嘛,所以這時候打開維基看故事比較快
,我很容易把它當小說看,之後就自然而然記住了,如果也是跟我同類型的同學,我大推
維基百科,但希望你們學校老師不會沒收手機。
最後指考完我從原本的40幾進步到62.5(均標),雖然對其他高手來說可能不以為然,
可是自己蠻感動就是惹,我可以你一定也可以。
地理:
地理也很討厭,從高中上課就在睡惹,一直到重考我還是沒唸。
最後裸考還有及格XDD。
啊因為我只想要考法律系所以地裡沒唸。
公民:
公民是我最拿手科目,我認為買公民講義cp值太低,所以我用板上好心人提供的講義
再搭配課本,把講義上沒有的東西看課本補充上去,最後補充完都只唸講義。然後我高中
時最差的部分是經濟篇,可能因為大學修了一學期經濟學,所以後來唸第四冊還蠻輕鬆。
第一冊要注意各種社會學家提出的名詞;第二冊政治篇常考重點是各種國家行政制度
,我統計出來通常最愛考內閣制,因為台灣本身類似雙首長制,而總統制比較不繁雜,感
覺大考中心才那麼愛出大家比較不熟的內閣制,還有投票部分聯立制和並立制也要注意算
席次的問題。
第三冊法律篇搞清楚憲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的不同,還有各種定義(eg.民法的帝
王條款是誠信原則、刑法則是罪刑法定)千萬不要搞混記錯,高中的法律篇不用死背,用例
子下去理解即可;第四冊經濟學部分供需的圖能讀懂就差不多了,再加上外部效果的線條
移動而已,把圖看熟畫得出來很重要。第五冊和第六冊就先略過,主要公民是相對好拿分
的科目,一定要把握住。
====================================分隔線==================================
重考的心路歷程
也許這比較適合發在重考板但板上應該蠻多人正要重考了
我想說的是,重考很累、非常累、他X的累。
決定重考前你該認真的想想:
為什麼做這個選擇?
為什麼願意放棄一些東西(可能是你的大學生活、可能是你比別人晚一年)?
有沒有辦法忍受重考時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
如果行,恭喜你可以開始為自己努力了;如果有一絲的猶豫,我建議別踏上這不歸路吧!
我偶爾在高中板回文嘴砲自稱重考肥宅應該好幾個人都認的出我的id
在我大一上結束時我很慌我措手不及
對於科系的厭惡、對於系上的讀書風氣、對於未來繼續唸的茫然
逼得我得做出一個決定:重考?轉考?轉系?
最後選擇重考一開始很害怕還是經過學姐和朋友的開(說)導(服)才終於下定決心
附上重考班生活:
6:30起床→7:10火車→8:25進班→21:30離開→22:45到家耍廢一下→00:00睡覺
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通勤生活過了4.5個月
剛開始很累尤其是冬天根本只想繼續窩著不想起床
大約一個月後開始適應作息慢慢進入狀況(雖然到最後一個月快撐不住很常偷睡覺XD
我是個很愛交朋友的人
可是重考班裡根本沒時間交朋友大家都在唸自己的書
所以一整天沒講過半句話也是常常有的事情
不過我後來都會天天填輔導跟解題大學生嘴砲(那是我整天最快樂的時候)
也還好不管以前的朋友還是大學朋友會固定某幾天陪我講電話
有知心的朋友真的很重要
以及在心理狀況不好的時候我覺得不要硬念書會很可怕
曾經我負面情緒到了滿點最後撐不住真的不行時才去掛了精神科
還有讀書很重要的是要讓眼睛休息(我在重考期間眼壓太高都要固定回診很麻煩很燒錢)
只要你覺得自己狀況不對就要讓自己慢下腳步休息
甚至一天都不要讀書出去走走也好
然後讓我最耿耿於懷的是重考時都沒時間運動
不知不覺4.5個月胖了10公斤
如果可以抓出時間運動就去動這樣才有體力讀書
不然現在專職肥宅真的很哭 幫自己QQ
====================================分隔線======================================
最後
文章很長但如果你有看到這裡我真心感謝
還記得剛好蹲重考時遇到生日整天得埋首書堆中沒人幫我慶祝QQ(19歲生日會衰都是真的)
一位政大法畢業的板友給我的話:不覺得把自己的生日花在實踐夢想上更有價值嗎?
希望正在努力的你能用現在所有的犧牲,換未來一切的璀璨!
共勉之。
作者: backpacker18 (It's Fucking RAWWWW)   2016-08-29 19:22:00
數乙完全沒準備90路過嘻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