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何孫權沒有留龐統為他做事?

作者: chordate (封侯事在)   2021-09-09 14:59:57
: 另外扯一下中國古書中的「上中下三策」這種提案法。
: 中國古書常見這種提案法,或出於言己,或出於判敵,乍看之下就是把面對局勢的
: 方案從最好的排到最差的。可是實際上,這些語境裏往往有着與「優劣」不同的意
: 涵。
: 「上策」往往是如果成功則獲利最高,可是這種方針卻也是風險最大的策略;「中
: 策」是獲利與風險居中,「下策」,往往是看似最穩健保守,看似風險不大,但獲
: 利也最差的策略。
: 而軍事行動中,不是生就是死,冒死而求生,有可能逆轉局勢,求穩而膽怯,最後
: 卻仍然可能一步步被吃掉。
: 《三國志‧龐統傳》,當劉備與劉璋關係變差,劉備猶豫於是否該翻臉,是要以孤
: 軍冒險取下蜀地作抗曹之資本,還是老實回去顧荊州時,龐統跟劉備提案說,「暗
: 中挑選特種部隊,趕路直衝成都,一舉解決,是上計;詐稱要歸荊州,騙取解決掉
: 楊懷、高沛,然後穩健進兵,是中計;不冒險,老老實實回去荊州,以後的事以後
: 再說,是下計。」劉備採取了他的「中計」。《三國演義》對此的詮釋是,(用劉
: 備的臺詞說出)「軍師上計太促,下計太緩:中計不遲不疾,可以行之。」就是上
: 計風險太大,下計簡直沒用,只好採取中計的意思。
: 這種「上中下三策」在漢籍古書中亦用於判敵。其實隱含的意思就是「我就知道對
: 手那個膽小鬼不敢採取最冒險但最能獲利的策略,他一定只敢穩扎穩打,他想穩扎
: 穩打,就等着被我們打死」。這種論述亦多處可見。
請問對於判敵來說,薛鑒料英布是最早例子嗎?
不知道有沒有更早的?
上乃召見問薛公。薛公對曰:「布反不足怪也。使布出於上計,山東非漢之有也;出於中
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上曰:「何謂上計?」令尹對曰
:「東取吳,西取楚,并齊取魯,傳檄燕、趙,固守其所,山東非漢之有也。」「何謂中
計?」「東取吳,西取楚,并韓取魏,據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勝敗之數未可知也。」
「何謂下計?」「東取吳,西取下蔡,歸重於越,身歸長沙,陛下安枕而臥,漢無事矣。
」上曰:「是計將安出?」令尹對曰:「出下計。」上曰:「何謂廢上中計而出下計?」
令尹曰:「布故麗山之徒也,自致萬乘之主,此皆為身,不顧後為百姓萬世慮者也,故曰
出下計。」上曰:「善。」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09-09 15:37:00
蘇代為解齊伐宋之急 而遣燕昭王書 提到"挑霸齊而尊之,使使盟於周室,焚秦符,曰「其大上計,破秦;其次,必長賓之」。秦挾賓以待破,秦王必患之.." 算嗎?
作者: khara (高陽酒徒)   2021-09-09 21:52:00
這類策略比較,初應該是戰國時,但我較熟也是薛公始。薛公論點很怪,說英布不顧百姓,卻不敢賭最大,戰略保守。而實踐上英布也並非那麼保守,只是劉邦直接與他決戰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