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吳簡裡的"還民"身份蠡測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1-08-09 04:59:49
先講結論,《會稽典錄》:"(徐)陵卒,僮客土田或見侵奪,駱統為陵家訟之,
求與丁覽、卜清等為比,(孫)權許焉"
1.已知駱統死於228年,則徐陵必死於228年之前
2.孫權在駱統死前尤以占募在民間長惡敗俗,生離叛之心,急宜絕置,
權與相反覆,終遂行之(駱統傳)
結合以上兩點,合理推論雖說明定禁止占募,但我們知道像這類賣身契的觀念
一簽下去有時候就是好幾年來著
以致無法在禁募後隨即收到立竿見影的功效,亦即23X年的嘉禾年間
依舊見得到從被占募的身份,還原成普通百姓的還民
此外有學者指出孫吳地方士族控制所屬郡縣的吏,故為保證郡縣吏及其父兄利益
,官府遂允許以下戶民代替
例如有吳簡提到父兄二人,刑踵、叛走,以下戶民自代
以及:六人縣吏兄各假一人自代(簡五.38708)
不排除這些戶下奴服役完後,以還民的身份回復成普通百姓的可能,待查證
吳簡裡的還民,絕大多數都有繳納跟身份密切相關的限米,這也是很有研究空間的地方
回過頭分析步騭的心路歷程:
1.步騭236年曾上疏:"自蜀還者,言蜀欲背盟與魏交通...事已彰露,的無所托,
宜為之備"(吳主傳)
《吳錄》更有一段步騭上表,云北降人欲以囊盛沙塞大江,遭呂岱(太平御覽)、
呂範、諸葛恪嘴角失守笑了出來,足見步先生長久以來始終心懷被害恐懼
另一方面不難看出版友提過的,東吳諸將在言辭上喜好浮誇的風氣
2.237年的中郎將周祗於鄱陽召募失敗,繼而陸遜復仇成功,
料得精兵八千餘人的例子
3.以吳簡說明:其一人大常客不應發遣(簡三.8399)
大常部曲大女劉汝七百租錢(簡一.6027)
告訴我們部曲需收入名籍,而作為依附人口的客則不用
4.臨湘地區的兵曹對長沙諸縣的作部工師,不服而叛逃者,以没收家產、
類似勞改的發配至大屯耕"限田"
目的是繳付沉重的限米,作為手段,強制徙調並予以人身控制
其傳世文獻之具體實例,有見於〈孫休傳〉:
"交趾郡吏呂興等反,殺太守孫諝。諝先是科郡上手工千餘人送建業,而察戰至.."
另外就是時童謠云:"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就建業死,不就武昌居"
多拿下荊州,使得原本江東人必須被迫為擴大後的領地遷徙
出土文物則有湖北鄂城多枚銅鏡上的銘文,透露出是為會稽工匠的作品:
黃武五年二月辛未朔六日庚巳,會稽山陰安本里,思子兮,服者吉,富貴壽春長久
因而存在促使步騭產生與其發送黑戶去屯田,不如基於下面會提到的紅燈景氣
略施小惠來吸引譬如已遠赴前線的現成外來師佐工匠..等
更多人願意投入軍旅,之可能性
甚至不排除步騭先斬後奏,先行自募了一定程度量的部曲,以求自保
再以國家安全為由,事後才徵詢老大孫權的意見
想想早先大搞文藝的劉表,沒禮遇張羨,偏偏張羨又甚得荊南百姓愛戴
或許意謂著,長沙民眾懷有稍微尚武之風的傾向
所以後來步騭召募之計被打槍後,很多長沙地區的被召募者,自然變成還民
《吳書》:"驃騎將軍步隲屯漚口,求召募諸郡以增兵。(孫)權以問(潘)濬,濬曰:
「豪將在民間,耗亂為害,加隲有名勢,在所所媚,不可聽也。」權從之"
最後談一下景氣,《江表傳》有載孫權一道詔令:"謝宏往日陳鑄大錢,云以廣貨,
故聽之。今聞民意不以為便,其省息之,鑄為器物.."
民眾覺得不方便,表示物價是通縮下的便宜,故而面額過大會導致不便找錢
跟下一段同樣呼應前頭的假設
〈孫登傳〉說嘉禾3年時的年穀不豐,頗有盜賊,但愚見以為憑藉過往的收成歉收
仍未足以嚴重撼動物價,否則也不會再過兩年的嘉禾5年,鑄大錢五百了
另有人從吳簡統計過長沙的姓氏分佈,發現並未明顯有少數幾個大姓佔多數
而是各姓較為平均的情況,這合乎另有人統計之,普通編戶齊民所有之私奴婢偏少
畢竟若天龍戶底下有著大量私奴婢,則貧富差距過大下,中低產階級要想買生口
實為難上加難
以前小弟發文討論過孫權讀儒家經典,乃為擷取其自認為實用之處
孔子說過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因此《江表傳》描述孫權讓陳武愛妾陪其殉葬,孫盛對此評論孫權仗計任術
以生從死
這並未與《江表傳》寫孫權推崇大禹"以卑宮為美,今軍事未已,所在多賦,
若更通伐,妨損農桑。徙武昌材瓦,自可用也"有衝突
好歹陸凱大力稱讚自昔先帝(孫權)時,後宮列女,及諸織絡,數不滿百,米有畜積,
貨財有餘。先帝崩後,幼、景在位,更改奢侈,不蹈先迹.."
事實上信道亦信佛的孫權,理應不會悖離道、佛所主張的節儉:
1.在呂蒙病篤時,命道士於星辰下爲之請命(呂蒙傳)
2.《出三藏記集》:"支謙字恭明…獻帝之末,漢室大亂,與鄉人數十共奔於吳…
後吳主孫權聞其博學有才慧…權大悅使輔導東宮,甚加寵秩.."
真的要講的話,孫策時代的江東早有于吉、過江不遠處的廣陵也有笮融大起浮圖祠
以銅為人,黃金塗身
主子很哈簡約,則從步騭日後有意角逐原陸遜大將軍之位的意圖
所作所為勢必不會過度奢華,其臨湘侯治下,與豪族間的角力鬥爭
可想而知會以打壓為主,於是乎便合於吳簡顯示的情況
〈顧邵傳〉說明不可小覷吳國的提拔寒士之風:
"初,錢唐丁諝出於役伍,陽羨張秉生於庶民,烏程吳粲、雲陽殷禮起乎微賤,
邵皆拔而友之,為立聲譽"
那麼步騭召募離吳國前線不遠,又沒被名門大族佔據多數的長沙百姓
伺機建立軍功而起之舉,似乎大有其可行之處?
再閒扯一下,萬一嘉禾年間的道士、僧侶不用繳稅、服勞役,則感受大敵當前的步騭
未嘗不可使一些手段,迫使他們還俗而為還民,自然必須參與賦役
當然以上僅僅猜想,待日後查證囉
作者: wilson00164 (狐狸)   2021-08-09 16:32:00
還民應該就類似"四方大有還民"的紀載吧,表達脫籍後重新歸籍的戶民,吳簡內還有分"還民"跟"新還民"。還有個"步侯還民",可能是籍貫於臨湘侯國的還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