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蔣琬費禕辯駁-談談蜀漢中期的國力(前)

作者: ander112233 (ander112233)   2017-04-02 04:16:24
寫這篇文章,不是什麼推廣理念還是傳教,只是要求單純回歸蔣琬費禕歷史的本來面貌。
(或是要較真論,回到陳壽眼中蔣琬費禕的面貌)
他倆已經被黑一段時間了。
在談本文之前,深怕有些人不懂,我們先來解釋「廟算」。
什麼是「廟算」?
所謂「廟算」就是戰爭前的狀況評估、戰爭打的方式如何、投入的資源多寡、預計達到什
麼成效。
還不懂?套在蜀漢而言就這幾個字:依蜀漢的國力,應該怎麼打?
論到國力,三國中期之後的各國國力:
蜀漢相對簡單:諸葛亮時期是上昇階段、蔣琬時期仍持續上升但已趨緩、費禕時期平穩甚
至些微成長、陳祗時期開始無量下跌持續到劉禪親政。
蜀漢常備兵力在蔣琬費禕時期約十到十二萬,陳祗後期到蜀漢滅亡前夕常備兵力十萬餘。
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平都是十萬兵力,蔣琬費禕時期的兵員素質顯然比陳祗時期拉伕來的
強,無當飛軍的覆沒就在陳祗時期。
有人懷疑蔣琬費禕時期的國力,其實這點問我不如問經歷過那時代的人陳壽、譙周。
《三國志》當中陳壽給蔣琬、費禕的評:
”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
家和一,然猶未盡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也。”
裴松之注”蔣、費為相,克遵畫一,未甞徇功妄動,有所虧喪,外郤駱谷之師,內保寧緝
之實,治小之宜,居靜之理,何以過於此哉!今譏其未盡而不著其事,故使覽者不知所謂
也。”
至於譙周,蜀中耆老派大檔頭的譙周、被人深惡痛絕著的譙周,他不表態本身就就是一種
態度-在蔣琬費禕執政時期,他做最多的反而是勸諫劉禪別耽於游樂-他認為這檔子事遠
比蔣琬費禕北伐更虛耗國力呢?
曹魏中期國力,曹魏非傀儡皇帝中曹叡時期最強,但諸葛亮死後曹叡開始怠政,營建宮室
成為興趣,曹魏國力緩慢下跌,曹芳即位而司馬懿曹爽共秉朝政時持平,曹爽架空司馬懿
後又開始緩慢下跌,到興勢之戰更是深跌到谷底,一直擾擾攘攘低谷徘徊到了高平陵事變
司馬氏掌權後開始上漲,然而由於東興之戰、合肥新城之戰、壽春三叛、姜維第四次到第
九次北伐,上漲幅度不是很大。隨著諸葛誕之亂(壽春三叛最後一叛)被平定與段谷之戰
獲勝,司馬昭內外再無強敵,開始全力暴兵……
曹魏的常備兵力於曹叡統治時期,兵力40-47萬,曹爽執政時期的興勢之戰後一度少到
30-37萬,到高平陵事變後司馬家族主政,緩慢回升到60-65萬,諸葛誕之亂(壽春三叛最
後一叛)被平定後到魏滅蜀之前,兵力膨脹到80-90萬。
曹魏的國力變化當然是參考《三國志》魏傳史評。
孫吳方面稍微簡略談一下:
孫權中期就開始衰退了,一堆良臣猛將死於兩宮之亂衰退更重,諸葛恪執政時期東興之戰
到合肥新城之戰之間短短曇花一現,隨即因過度動員而民力盡喪,加之上層政治鬥爭權臣
盡出、參與壽春二叛(毋丘儉之亂,微上揚)與三叛(諸葛誕之亂,下挫)、孫休誅孫綝
(微幅增長)、交趾攜叛(下挫),孫吳連孫權中期的舊觀都無法恢復。
接下來,理工科的可以把筆拿出來了。把蜀漢與曹魏的中期國力畫一下。
蜀漢與曹魏中期國力最接近的時間點在興勢之戰後(244年7月)到高平陵之變(249年2月
)這四到五年之間,只看兵力是三倍多,而這尚未計入蜀漢與曹魏當時的兵員素質與蜀漢
國力平穩甚至些微成長VS曹魏關中過度動員、費禕姜維吵吵鬧鬧的無間合作VS曹爽夏侯霸
與郭淮不合(因為興勢之戰郭淮先跑)這些變因。這都在費禕執政時期。
費禕有沒有好好利用這個時機呢?姜維第二三次北伐的時間點(247年、248年)可以提供
參考。
觀察姜維第一次到第五次北伐,蔣琬費禕的北伐法是這樣的:
攻擊
衡量自身能力與國力,每次動員個兩三萬,其中一萬長期服役於漢中武都前線的精銳交給
姜維作為尖刀,另外一兩萬則是由後方輪換練兵,作後勤補給後繼掩護的工作,而其餘的
六七萬能休養生息,回家抱老婆生孩子,國力能負荷並繼續增長,先慮敗再求勝,勝雖不
是什麼大勝,敗亦不會有什麼大敗。就這樣慢慢地逐漸蠶食魏國邊境孤立據點替魏國放血
,逐漸擴地到西平。
防守
漢中長期留三萬防兵,按照魏延留下的「重門」舊制,在漢中武都陰平西平諸郡各要地插
滿防禦工事多置弓弩,以強將銳卒守禦,工事中弩兵可強弩齊發,隘口下可輕騎疾行,並
可相互救援、接應,並利用漢中險要的地形,以及各個要地、隘口,派遣精銳部隊進行防
禦反擊的策略。讓曹魏覺得入侵入不敷出(如夏侯霸、鄧艾都覺得很麻煩)。真的有傻鳥
還是要進來(曹爽),那打他一陣爽的,短時間想要拉近兩國差距就是這一刻。
接下來,談談一個誤區:費禕是主和派、不北伐派、未來再北伐派、不支持姜維派,所以
沒有重用姜維。
我不知道這個傳聞是哪來的,也不想追究,我只舉事實:
1.蔣琬才是那個比較不看重姜維的人。
姜維的第一次北伐是很奇妙的狀態。
”延熙元年,(姜維)隨大將軍蔣琬住漢中。琬既遷大司馬,以維為司馬,數率偏軍西入
。” 《三國志.姜維傳》
第一次北伐,一場軍事行動而已,卻”數率偏軍西入”。
幾乎是一回本營就立刻被蔣琬叫出去,這叫能者多勞嗎?還是眼不見為淨?
我不敢猜測,我只知道蔣琬本營當時在討論的重心是,「漢沔襲魏興、上庸的戰略」、「
將本營由漢中遷至涪縣」兩個議題。
”琬以為昔諸葛亮數闚秦川,道險運艱,竟不能克,不若乘水東下。乃多作舟舩,欲由漢
、沔襲魏興、上庸。……由是琬遂還住涪。” 《三國志.蔣琬傳》
漢沔襲魏興、上庸戰略不需要涼州系將領,需要的是水軍將領。所以他不需要姜維。而他
對姜維這些涼州系將領的處置也很有趣。
”輙與費禕等議,以涼州胡塞之要,進退有資,賊之所惜;且羌、胡乃心思漢如渴,又昔
偏軍入羌,郭淮破走,筭其長短,以為事首,宜以姜維為涼州刺史。若維征行,銜持河右
,臣當帥軍為維鎮繼。” 《三國志.蔣琬傳》
留一個虛銜涼州刺史給姜維,要他到漢中武都的羌地厚植實力,等到姜維撫羌有所成效能
拉起一隻軍隊攻河西,我帶兵做他的後繼在所不辭-
你把動員來的兩三萬軍隊都拉走去作漢沔襲魏興、上庸戰略,漢中只留王平為首的三萬防
兵(防兵也是得輪休的,平時大概只有一萬出頭,當然,曹爽打進來,休假抱老婆生小孩
的防兵都得出現,興勢之戰王平掌握的三萬這麼來的),(這時連萬兵都沒有的)姜維拿
著空頭虛銜去撫羌,讓他自生自滅,有沒有搞錯?
最後,「漢沔襲魏興、上庸的戰略」被費禕、姜維阻止與蔣琬病重未成,但「將本營由漢
中遷至涪縣」則實行,並造成後來興勢之戰費禕差點趕不上的結果,所以後來費禕才把本
營再度遷回漢中。
(興勢之戰曹爽進軍時,蔣琬大軍在涪縣,蔣琬病重無法帶兵,費禕從成都趕到涪縣把大
軍拉到漢中)
”遣尚書令費禕、中監軍姜維等喻指。……由是琬遂還住涪。疾轉增劇,……” 《三國
志.蔣琬傳》
2.費禕支持著姜維的第二次到第五次北伐,做他的後勤補給與後繼掩護。
這我就不多說了,看年表就知道。
費禕如果是主和派、不北伐派、未來再北伐派、不支持姜維派,早就學蔣琬把姜維調離現
職坐冷板凳,讓他自生自滅啦,還幻想北伐哩?
3.費禕給姜維萬兵精銳,任他自由行動,是對他的重視與愛護。
蜀漢雖然有兵十萬,但每次北伐都只動員兩三萬人。
即使是千古一相又配享於武廟殿上的怪物諸葛亮,其實也只有第一次與第五次十萬大軍齊
動員。蔣琬費禕當然不意外。
總不可能遇上阿姆羅一個就認為聯邦軍的機師全都是怪物,千古一相又配享於武廟殿上的
怪物又不是雞蛋能隨時隨地生出來。
然後,費禕給姜維萬兵精銳,任他自由行動,這代表什麼含義?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動員十萬,魏延要個五千兵就被打槍。
費禕北伐動員不超過兩三萬,主帥費禕要不要留兵?廖化、張翼等宿將要不要給兵?漢中
武都前線關隘要不要守兵?這樣費禕還給姜維萬兵精銳自主行動,根本是青睞有加。
而且主帥費禕、宿將廖化張翼等人帶的是與姜維精銳比起來不如的菜兵、新兵、嫩兵,這
差距就更大。
作者: meredith001 (ああああ ̄▽ ̄)   2017-04-03 00:03:00
以當時漢的國力能給一萬其實算猛了
作者: curance (我覺得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2017-04-03 02:11:00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04-03 02:29:00
荊州系的蔣費想先奪魏興上庸很正常 自然不對盤涼州系的姜維以費禕擅長當和事佬的個性 襲魏興上庸的爭議 有可能選中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