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吳簡的文學想像

作者: khara (高陽酒徒)   2016-08-13 22:16:18
: 推 asdf95: 第二部我只是想寫步練師,我一直覺得這個名字好美,有英姿 08/11 05:52
: → asdf95: 颯爽,很像這個布袋戲人物http://goo.gl/tKYrhG 08/11 05:57
題外話:
其實現代人的文字想像也許與古人未必盡同?
我個人是懷疑步練師這名字也許與天師道有關。
(或者更廣泛一點:某派的民間道術。)
周一良〈論梁武帝及其時代〉稍稍探討過這類名字:
蕭衍小字練兒,很可能他幼少時期本來家裡奉天師道。
所以後來改宗佛教後還自己懺悔說他「弱年好事,先受道法。」
另參
http://chuansong.me/n/308897751539
其實像是「道育」這名字給我感覺也不錯啊。
光聽名字,很像什麼帶幼稚園小孩的親切大姊姊。
可是南朝宋的巫女嚴道育可是捲入一堆政治陰謀的恐怖人物。
先不說什麼政治陰謀(也許又有翻案家喜歡亂扯抹黑論),
但她的特技「通靈」,很明顯是她能與皇室交際的因素。
因而這個名字應該確實也與道教有關。
(順帶提,其實北朝也有男人名叫道育的。漢語某些名字其實不分男女。)
另外有一類女性的名字,現代人也許也較易誤解。
就是叫做「X姬」這類的。
蔡琰字昭姬(文姬),
王肅的女兒司馬昭之妻名元姬,
夏侯威的孫女,司馬覲之妻夏侯光姬等。
現代人也許會有兩種聯想:
1.這是「姬妾」這種女性泛稱。
2.像是日本的位號「某姬」?
其實一直到東漢早期,確實有些名叫某姬的也許只是套用女性泛稱。
但東漢以降直至南北朝,
這種也許是一種「擬春秋風」。
也就是說,《春秋》中的女性常見有
X姬、X姜、X嬴、X媯等等的,
東漢以來似乎也有這種為女子命名的傾向。
但這本質上有兩種誤解:
1.《春秋》中這種稱號並不是真的人名,或是謚、或就是稱號。
但東漢以來這些是真的當名字用的。
2.《春秋》中這些X姬、X姜的後面冠的是本姓,
但東漢以來用這類命名的往往未必考究,似乎喜歡套X姬的最多。
舉例來說,除了上述三例以外,
還有例如李固之女李文姬(說起來李該是嬴姓)、
晉簡文帝之后王簡姬(通說瑯琊王出自姬是沒錯啦……)等。
(《華陽國志》還可以找到好些個X姬)
(可惜吳簡之女性名我未得見,不知是否地域、階級有別而異?)
姬以外,以姜為名或字的第二字的也有:
後漢趙岐妻馬融族人馬宗姜(說起來馬該是嬴姓)、
漢中李穆姜、
犍為趙媛姜、
梓童文季姜。
此外劉宋文帝的袁皇后諱齊媯、
梁朝阮修容(後來尊為太后)名令嬴,
這兩位不知是否考證過的。
(袁為陳國分支,舜後,媯姓沒錯。但袁齊媯據說家境貧寒?
阮令嬴本來也不姓阮,雖說據說阮出自嬴啦。)
另外還有一類是乾脆不用古姓,
直接把新的姓套在名或字的第二字。
荀爽的女兒荀采字女荀就是一例。
此外《華陽國志》有好些例子:
蜀郡:
司馬敬司
陳助陳
常元常、常靡常、常紀常
羅貢羅
何玹何
梓童:
楊敬楊
這些個似乎都是仿春秋風的命名或命字方式。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8-13 22:20:00
霹靂三教裡面道家一向是裡面最霸氣的一教吳簡的女性名倒看不出什麼規則的像卵、陵、阿、汝、思、草感覺大多跟身旁事物相關萬里黃沙不見僧,狂風暴雨掩儒生;三教原本道為首,焉能平坐共齊名!
作者: milk7054 (莎拉好正)   2016-08-13 22:28:00
三世道君一出場魔域就龜縮,反觀三教之子...可是合修會掌權的是五儒生,南宮佈仁、百里抱信青陽子掌權後,合修會反而爛掉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8-13 22:34:00
〈走馬樓竹簡女子名字分析〉這篇倒有些推論過度,因為後來對孫吳的戶籍復原來看,女子地位倒沒那麼低,平民只是取最容易理解的名字可能還是主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