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ndius (原來我是漆原派啊)   
2016-07-16 23:02:00※ 引述《hgt (王契赧)》之銘言:
:       你這兩個可能性  我都不太同意   那麼下面我就自己做個小小的
:       "歷史推理"
:       如果仔細就整個張郃本傳來看  可以發現  張郃在袁紹陣營
:       算是相當活躍  該是可以參與機密事務商議的一員
:       於是才有了:
:       "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       "郃曰:“曹公營固,攻之必不拔,若瓊等見禽,吾屬盡為虜矣。"
:       "太祖果破瓊等,紹軍潰。圖慚,又更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
:       裴松之又引漢晉春秋:
:       "郃說紹曰:“公雖連勝,然勿與曹公戰也,密遣輕騎鈔絕其南,則兵自敗矣。”
:        紹不從之"
:       可見張郃經過打黃巾賊 打公孫瓚之後  他的軍事能力已經是非常有水準
:       對於敵人行動的預測能力非比尋常   以至於連幕僚郭圖都很尷尬
其實這邊的敘述有一點微妙就是了,
不管是郃本傳還是裴註漢晉春秋,記載至此其實有一個共通點,
郃本傳的時間點已是烏巢爭論,漢晉春秋中張郃所言之理和田豐,沮授相去不遠,
可能是袁軍連接得勝渡過黃河,沮授已遭撤職的狀態.
也就是說當時袁紹身邊冀州派武官,
最高就張郃高覽,再上去就沒有了,
兩大將顏良文醜已陣亡,督軍沮授遭到貶抑,
直到這種時候,才輪得到張郃上去講這些話.
經歷黃巾,公孫瓚等等軍事,張郃這時的確已是經驗之將,
也在袁紹跟前位置到了中郎將等級,
但在袁紹軍的軍部來說,張郃有記錄的發言權,
卻是建立在更前面的人都因故不在,
包括麴義(雖然不是河北人)自找死路,
顏文兩大將戰死,沮授勸誡到袁紹想要清靜耳根子.
那麼,張郃是真的很早就打進袁紹的武官核心了嗎? 這可能要打個問號.
或者,烏巢爭論時,他的發言輸給了郭圖,
是否代表他的話語權,其實並沒有像失寵前的沮授那般強大?
:        用上面所敘來判斷 張郃在打公孫瓚之後  就已經是非常好的將領
:        袁紹能用他 但卻猶豫不決  反而是曹操可能"壓住"張郃  讓他只能去做一些
:        先鋒官的事  但不確定是曹操刻意  還是真的沒他的位置
:        直到曹叡  才又重新發現張郃有這方面獨特的"料敵"才能
:        以上是我的歷史推理!!
不過再按照順序論,老將張郃也算是活得久才補得上位.
諸夏侯曹第二代也開始出現斷層
明帝即位,司馬懿也不得不去填補夏侯尚病死後留下來的南方防線,
從州都督開始重新練級.
而降將組也是,張遼病死前幾年,已經可以在夏侯惇底下當個小都督,
就算曹休取代過世的夏侯惇,即將病死的張遼仍是當時鎮東陣容中別格的存在;
徐晃自曹操南征荊州開始,經常以統領支軍的身份出現,
原則上也算是可以獨領一軍的存在,潼關之役如此,漢中之役也是如此,
還打出了南宋文人筆中這種評價:
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軍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
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操無敵於建安之時,非幸也。《容齋隨筆(南宋。洪邁)》
張郃除了漢中之役一時代理了戰死的夏侯淵的位置,
但由主君視為如徐晃般的活棋,也是徐晃過世以後,諸葛亮北伐才開始的.
說真的,如果就你的論點為出發點,越論越覺得張郃根本備胎命格,
成長型也好,本來就很強也罷,命格如此真是不可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