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36(孫綽、支遁訪羲之)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9-01-29 22:25:27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36
:   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
   ^^^^^^^^^^^^
:   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王本自有一往雋氣,
:   殊自輕之。後孫與支共載往王許,王都領域,不與交言;須臾支
                  ^^^^^^^^^^^^^^^^^^
:   退,後正值王當行,車已在門。支語王曰:「君未可去,貧道與
:   君小語。」因論《莊子》〈逍遙遊〉,支作數千言,才藻新奇,
:   花爛映發;王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
   這則《世說新語》故事,
   講的是王羲之對名僧支遁從不理睬到大大欣賞的轉變過程。
   上面在原文作的標記符號,
   其中的「王都領域,不與交言」這兩句,
   究竟要如何解釋,我感到很好奇。
   網路上最容易找到的解釋,
   出自徐震堮的《世說新語校箋》,
   認為這裡的「領域」一詞「似是深閉固拒之意」。
   朱鑄禹的《《世說新語》彙校集注》一書,
   對於本則故事的「領域」則有下列注解:
     案,《六書正譌》:「山之高者曰『領』,俗作『嶺』,
     非。」「領域」即守險之義。本書有「今日與談,可堅其
     城壘」之語,可證此意。一作自高崖岸解,似亦可通。
   朱鑄禹將「領域」解釋作「守險」,
   與徐震堮解釋的「深閉固拒」,
   兩者意思相近,
   就是說王羲之對待支遁的態度是很矜持地傲岸自守,
   一派不屑與支遁交談共言的模樣。
   (不過,朱鑄禹舉「今日與談,可堅其城壘」這兩句,
    來比擬王羲之的「領域」,好像有點不太貼切,
    因為兩者的意思不怎麼相同。這裡暫時先跳過不多說。
    「可堅城壘」出自《世說新語‧言語第二》79)
   除了以上說法之外,我在想是否有其他的理解可能性?
   畢竟「領域」這個詞,在當時並不常見,
   意思顯然也與今天我們常用的「領域」一詞不同。
   我認為這則《世說新語》故事中的「領域」,
   有可能是編寫這則故事的文士的新創造詞,
   將「領」、「域」二字各別取義之後加以組合,
   然後放進這則故事的情節脈絡之中。
   這則故事一開始,說王羲之「作會稽」,
   指的是王羲之出任右將軍、會稽內史;
   由於當時司馬昱是「會稽王」,
   因此作為封國的會稽郡便成為會稽「國」,
   會稽國的長官也就從郡之「太守」改為國之「內史」。
   換句話說,「內史」與「太守」基本上是同等同質的官員。
   會稽內史王羲之上任之後,
   孫綽很熱心地帶支遁來找王羲之。
   但是王羲之還滿看不起支遁的,
   所以王羲之就「都領域」,不與支遁交談,
   過了一會兒支遁大概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會有什麼進展,
   於是便先告退也。
   那,王羲之「都領域」可以怎麼解?
   「都」=總、全然
   「領」=統理
   「域」=範圍地區
   組合起來,理解為王羲之總是一直在處理他的會稽內史公務,
   也就是王羲之「都」「領」其「域」(之事);
   這裡的「域」字,指的就是會稽國∕郡的管轄地區。
   也就是說,支遁來訪期間,王羲之老在忙他的會稽政務,
   其實王羲之就是在裝忙、做「正事」,
   表現得像是沒空與支遁有所談論,
   (算是給朋友孫綽一點面子,不直接說我懶得理他~~)
   但實際上是不想、不屑與支遁說話。
   「王都領域」,如果這樣解釋,能通嗎?(搔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