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呂乂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7-10-03 21:02:31
※ 引述《Houei (金山好吃粥,伸!)》之銘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呂乂字季陽,南陽人也。父常,送故將劉焉入蜀,值王路隔塞,遂不得還。
: :   乂少孤,好讀書鼓琴。初,先主定益州,置鹽府校尉,較鹽鐵之利,後校尉王
: :                       ^^^^^^^^
: :    這裡說的「鹽府校尉」,真正的官名是「司鹽校尉」。
: :    一時好奇,去查查看曹魏、孫吳是否也設置專門的官員來管鹽。
: :    沒有查到曹魏有類似的官職,但曹操曾命「謁者僕射監鹽官」,
: :    時間約在曹操與袁紹對峙前後;
: 時間點確實差不多,《通典.食貨十.鹽鐵》:
: "獻帝建安初,關中百姓流入荊州者十餘萬家。及聞本土安寧,皆企願思歸,而無以
: 自業。於是衛覬議以為:...(跟〈衞覬傳〉相同故略之)..."
: 但〈衞覬傳〉後面又有一段:
: "「....歸者無以自業,諸將各競招懷,以為部曲。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彊。
: 一旦變動,必有後憂....又使司隷校尉留治關中以為之主,則諸將日削,官民日盛,
: 此彊本弱敵之利也。」
: 而從《典略》:"建安十六年,(馬)超與關中諸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
: 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凡十部,俱反,其衆十萬,同據河、潼,建列營陣"
: 可見如果沒衞覬來這吸兵大法的話,西涼軍搞不好有機會衝到15萬 up?
: 考慮漢中 - 關中之間的地形,真要搞起閉關自守
: 說真的一點都不意外XD..衞覬、荀攸都曾吃張魯的閉門羹而過不去過,其他待補充
把這邊引用到的《三國志‧魏書‧衛覬傳》貼在這邊供大家參考:
(按慣例,為便於大家閱讀,以下我將原文自行分段)
 「衛覬字伯儒,河東安邑人也。少夙成,以才學稱。太祖(曹操)
  辟為司空掾屬,除茂陵令、尚書郎。
  太祖征袁紹,而劉表為紹援,關中諸將又中立。益州牧劉璋與表
  有隙,覬以治書侍御史使益州,令璋下兵以綴表軍。至長安,道
  路不通,覬不得進,遂留鎮關中。
  時四方大有還民,關中諸將多引為部曲,覬書與荀彧曰:
   『關中膏腴之地,頃遭荒亂,人民流入荊州者十萬餘家,聞
    本土安寧,皆企望思歸;而歸者無以自業,諸將各競招懷
    ,以為部曲。郡縣貧弱,不能與爭,兵家遂彊。一旦變動
    ,必有後憂。
    夫鹽,國之大寶也,自亂來散放,宜如舊置使者監賣,以
    其直益巿犁牛,若有歸民,以供給之;勤耕積粟,以豐殖
    關中。遠民聞之,必日夜競還。
    又使司隸校尉留治關中,以為之主,則諸將日削,官民日
    盛,此彊本弱敵之利也。』
  彧以白太祖,太祖從之,始遣謁者僕射監鹽官,司隸校尉治弘
  農。關中服從,乃白召覬還,稍遷尚書。」
附帶一提,衛覬就是捕縛聖手之一「衛瓘」的父親。
: :    曹操此舉乃「如舊置使者監賣」,也就是恢復舊制。
: :    《續漢書‧百官志》說東漢管理鹽的官員,編制在郡縣當中,
: :    並非由中央直轄;但看起來中央政府應該還是有派遣官員兼任「使者」,
: :    專門負責各地鹽的煮賣事務。這裡的「使者」大致可理解為『欽差』的意思。
: :    這個「置使者監賣」的制度可能在漢末大亂中廢弛了,
: :    曹操則聽取衛覬的建議,派官員主持鹽政,
: :    被選中擔當鹽政總提調的中央官員就是「謁者僕射」,
: :    為光祿勳轄下所屬官員。
: 《通典.秩品一》:
: "魏官置九品:....第六品:尚書左右丞 尚書郎中 祕書郎 著作丞郎....
: 太子侍講門大夫 太子中舍人 太子常從虎賁督、司馬督 水衡、典虞、牧官都尉 
: 司鹽都尉 度支中郎將校尉 司竹都尉 材官校尉 驃騎、車騎、衛將軍府從事中郎"
: 看不出來司鹽都尉是不是歸太子管的@@
: :    至於孫吳,有看到他們也設置了司鹽校尉一職,
: :    但從何時開始設置就不得而知了。
: 不曉得司鹽校尉 & 司鹽都尉有何差別@@...《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一 廣東二》:
: "寶安廢縣縣南二百五十里。本東官鹽場。三國吳甘露二年,置司鹽都尉於此。
: 晉改置縣,並立東官郡,亦曰東官城"
: 《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一 浙江三》:
: "馬嗥城今縣治東。《南越記》:吳兵至此,忽有大風,兵敗馬驚,因名。
: 漢吳王濞於此置司鹽校尉。晉咸康七年,移縣治此,後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