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孫靜傳》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17-05-19 06:13:00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     孫靜字幼臺,堅季弟也。堅始舉事,靜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為保障,
: :   眾咸附焉。策破劉繇,定諸縣,進攻會稽,遣人請靜,靜將家屬與策會于錢唐。
: :   是時太守王朗拒策於固陵,策數度水戰,不能克。靜說策曰:「朗負阻城守,難
:      ^^^^^^^^^^^^^^^^^^^^^^^^^^^^^^^^^^^^^^        ^^^^^^^^ ^^
《水經注.卷四十.漸江水》:
"浙江又逕固陵城北,昔范蠡築城于浙江之濱,言可以固守,謂之固陵,今之西陵也
。浙江又東逕柤塘,謂之柤瀆。昔太守王朗拒孫策,數戰不利。孫靜說策曰:朗負阻
城守,難可卒拔,柤瀆去此數十里,是要道也。若從此出,攻其無備,破之必矣。策
從之,破朗于固陵"
在孫策尚未繞去柤瀆前,從沿江築城可知,是有先打水戰的機會
注意"王朗拒孫策"這句我認為是孫策不利,再對照"數度水戰,不能克"
理論上應該是水、陸其中之一打不贏,才會尋求另一條途徑,對吧
否則一路贏的情況下,是不太會刻意就此打住而改別的方法,除非有什麼特別原因
這方面還望補充別的史料來佐證
假使是王朗不利,則表示孫策已經渡水成功且連戰皆捷,開始圍城
那又何必刻意多繞一圈水路,結果還不是一樣要攻城
所以我的推論是,數度水戰 即為數度 水戰,但是孫策水戰不能克王朗
只好偷偷走水路繞去柤瀆,在周昕趕到前搶先登陸,之後兩邊才打起陸戰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的情況而已,歡迎一起討論別種情況
: :   可卒拔。查瀆南去此數十里,而道之要徑也,宜從彼據其內,所謂『攻其無備,
:    ^^^^^^
: 我把「數度水戰」理解作『數』次『度』過『水』去作『戰』,
: 是從前後文去判斷的。
: 孫靜指出孫策目前遇到的問題,
: 是王朗「負阻城守,難可卒拔」,
: 可知孫策軍當前主要的作戰目標是王朗據守的那座「城」,
: 孫策軍幾次出戰,是要去「拔」城的。
: 從孫靜的話,得知王朗的作戰策略是「負阻城守」,
這樣是否也可解釋成,王朗負阻城守,不讓孫策軍有機會「渡水」跟他們(野)「戰」?
否則會寫成數度水「拔」城、數度水「攻」城,不能克
拔XX城、攻城兩詞在《三國志》裡,有用很多次嚕
: 而從〈孫靜傳〉前後的記載看來,
: 王朗軍是採取恃險守城態勢,
: 沒有與孫策軍『水戰』的跡象。
水戰的跡象..王朗傳:
"朗自以身為漢吏,宜保城邑,遂舉兵與策戰,敗績,浮海至東冶。策又追擊,大破之"
獻帝春秋:
"孫策率軍如閩、越討朗。朗泛舟浮海,欲走交州,為兵所逼,遂詣軍降"
只能說到底是追到東冶外圍水域就水(海)戰了,或跑去東冶陸戰,限於史料不足啊
只找到稍微接近三國時期的史料,《水經注.卷二.河水》:
"禹合諸侯,大計東冶之山,因名會稽是也。河逕其南而纏絡遠矣....
河水又東逕允川,而歷大榆、小榆谷北,羌迷唐、鍾存所居也。永元五年(94年)
,于逢留河上築城以盛麥,且作大船,于河峽作橋渡兵,迷唐遂遠依河曲"
在羌人那邊尚且可駛大船,則下游這邊理應更容易打水戰吧?
: :   出其不意』者也。吾當自帥眾為軍前隊,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詐令軍
: :   中曰:「頃連雨水濁,兵飲之多腹痛,令促具甖缶數百口澄水。」至昏暮,羅以
: :   然火誑朗,便分軍夜投查瀆道,襲高遷屯。(1)朗大驚,遣故丹楊太守周昕等
: :   帥兵前戰;策破昕等,斬之,遂定會稽。(2)表拜靜為奮武校尉,欲授之重任
: 孫靜所獻計策,不但「出其不意」,
: 看來還『攻敵之必救』,
: 於是使得王朗匆匆忙忙派周昕等人領兵出戰。
: 那座「難可卒拔」的城,
: 便不再是非拔不可了~~
這段蠻有趣的,帶罐子去查瀆道、高遷屯裝乾淨的水
所以那附近搞不好有河,只是不清楚多寬多深,打不打的成水戰
照資治通鑑寫的時間,是盛夏高水位的八月就是了,所以才雨多雨大到"雨水濁"?
: :   ,靜戀墳墓宗族,不樂出仕,求留鎮守,策從之。權統事,就遷昭義中郎將,終
: :   於家。有五子:暠、瑜、皎、奐、謙。暠三子:綽、超、恭。超為偏將軍。恭生
: :   峻。綽生綝。
: :   (1)臣松之案:今永興縣有高遷橋。
: :   (2)《會稽典錄》曰:
: :       「昕字大明。少游京師,師事太傅陳蕃,博覽群書,明於風角,善推災
: :        異。辟太尉府,舉高第,稍遷丹楊太守。曹公起義兵,昕前後遣兵萬
: :        餘人助公征伐。袁術之在淮南也,昕惡其淫虐,絕不與通。」
: :      《獻帝春秋》曰:
: :       「袁術遣吳景攻昕,未拔,景乃募百姓敢從周昕者死不赦。昕曰:『我
: :        則不德,百姓何罪?』遂散兵,還本郡。」
: :   評曰:夫親親恩義,古今之常。宗子維城,詩人所稱。況此諸孫,或贊興初基,
: :      或鎮據邊陲,克堪厥任,不忝其榮者乎!故詳著云。
(王)朗家傳:
"會稽舊祀秦始皇,刻木為像,與夏禹同廟。朗到官,以為無德之君不應見祀,
於是除之。居郡四年,惠愛在民"
也難怪同為愛民的周昕,會願意為他舉兵對抗入侵者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