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國志‧陸瑁傳》

作者: Makucy (承先啟後)   2014-06-20 22:29:29
※ 引述《Makucy (承先啟後)》之銘言:
:     陸瑁字子璋,丞相遜弟也。少好學篤義。陳國陳融、陳留濮陽逸、沛郡蔣纂
:   、廣陵袁迪等,皆單貧有志,就瑁遊處,(1)瑁割少分甘,與同豐約。及同郡
:   徐原,爰居會稽,素不相識,臨死遺書,託以孤弱,瑁為起立墳墓,收導其子。
:   又瑁從父績早亡,二男一女,皆數歲以還,瑁迎攝養,至長乃別。州郡辟舉,皆
:   不就。
:     時尚書暨豔盛明臧否,差斷三署,頗揚人闇昧之失,以顯其讁。瑁與書曰:
:   「夫聖人嘉善矜愚,忘過記功,以成美化。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漢高
:   棄瑕錄用之時也,若令善惡異流,貴汝潁月旦之評,誠可以厲俗明教,然恐未易
:   行也。宜遠模仲尼之汎愛,中則郭泰之弘濟,近有益於大道也。」豔不能行,卒
:   以致敗。
:     嘉禾元年,公車徵瑁,拜議郎、選曹尚書。孫權忿公孫淵之巧詐反覆,欲親
:   征之,瑁上疏諫曰:「臣聞聖王之御遠夷,羈縻而已,不常保有,故古者制地,
:   謂之荒服,言慌惚無常,不可保也。今淵東夷小醜,屏在海隅,雖託人面,與禽
:   獸無異。國家所為不愛貨寶遠以加之者,非嘉其德義也,誠欲誘納愚弄,以規其
:   馬耳。淵之驕黠,恃遠負命,此乃荒貊常態,豈足深怪?昔漢諸帝亦嘗銳意以事
:   外夷,馳使散貨,充滿西域,雖時有恭從,然其使人見害,財貨并沒,不可勝數
:   。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越巨海,身踐其土,群臣愚議,竊謂不安。何者?北
:   寇與國,壤地連接,苟有閒隙,應機而至。夫所以越海求馬,曲意於淵者,為赴
:   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棄本追末,捐近治遠,忿以改規,激以動眾,斯
:   乃猾虜所願聞,非大吳之至計也。又兵家之術,以功役相疲,勞逸相待,得失之
:   閒,所覺輒多。且沓渚去淵,道里尚遠,今到其岸,兵勢三分,使彊者進取,次
:   當守船,又次運糧,行人雖多,難得悉用;加以單步負糧,經遠深入,賊地多馬
:   ,邀截無常。若淵狙詐,與北未絕,動眾之日,脣齒相濟。若實孑然無所憑賴,
:   其畏怖遠迸,或難卒滅。使天誅稽於朔野,山虜承間而起,恐非萬安之長慮也。
:   」權未許。
:     瑁重上疏曰:「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誅暴亂,威四夷也,然其役皆在姦雄
:   已除,天下無事,從容廟堂之上,以餘議議之耳。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互之時
:   ,率須深根固本,愛力惜費,務自休養,以待鄰敵之闕,未有正於此時,舍近治
:   遠,以疲軍旅者也。昔尉佗叛逆,僭號稱帝,于時天下乂安,百姓殷阜,帶甲之
:   數,糧食之積,可謂多矣,然漢文猶以遠征不易,重興師旅,告喻而已。今凶桀
:   未殄,疆埸猶警,雖蚩尤、鬼方之亂,故當以緩急差之,未宜以淵為先。願陛下
:   抑威任計,暫寧六師,潛神嘿規,以為後圖,天下幸甚。」權再覽瑁書,嘉其詞
:   理端切,遂不行。
:     初,瑁同郡聞人敏見待國邑,優於宗脩,惟瑁以為不然,後果如其言。
:     赤烏二年,瑁卒。子喜亦涉文籍,好人倫,孫晧時為選曹尚書。(2)
:   (1)迪孫曄,字思光,作《獻帝春秋》,云迪與張紘等俱過江,迪父綏為太傅
:      掾,張超之討董卓,以綏領廣陵事。
:   (2)《吳錄》曰:
:       「喜字文仲,瑁第二子也,入晉為散騎常侍。」
:      瑁孫曄,字士光,至車騎將車、儀同三司。曄弟玩,字士瑤;《晉陽秋》
:      稱玩器量淹雅,位至司空,追贈太尉。
:   評曰:虞翻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陸績之於揚《玄
:      》,是仲尼之左丘明,老聃之嚴周矣;以瑚璉之器,而作守南越,不亦賊
:      夫人歟!張溫才藻俊茂,而智防未備,用致艱患。駱統抗明大義,辭切理
:      至,值權方閉不開。陸瑁篤義規諫,君子有稱焉。吾粲、朱據遭罹屯蹇,
:      以正喪身,悲夫!
   這篇《三國志》列傳的主人公,是陸遜的弟弟「陸瑁」。
   我玩過的三國遊戲不太全,所以不是很確定,
   只能說就我玩過的三國遊戲裡面,
   從來沒有看過「陸瑁」這個人物登場。
   (板友若有在遊戲裡看到過陸瑁,
    還請po個板幫忙提供一下資訊吧,
    先說聲多謝多謝!)
   目前就我觸目所及的資料看來,
   陸遜的後代差不多都在孫吳滅亡&「八王之亂」期間陣亡死難殆盡了,
   東晉以來至南北朝時期,在史傳裡面有名的「吳郡陸氏」人物,
   大部分都是陸遜的弟弟「陸瑁」的子孫。
   〈陸瑁傳〉裴松之注裡提到的陸瑁之孫「陸曄」、「陸玩」,
   都是東晉時期位居高官顯宦的人物,
   也讓吳郡陸氏在東晉朝廷裡站穩了腳跟。
   〈陸瑁傳〉並未詳細記載陸瑁究竟活了幾歲,
   只知道他在孫權赤烏二年(239)去世,
   比他的哥哥陸遜還要早死了約六年左右。
   從《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可以知道陸遜活了 63 歲,
   而陸遜死於赤烏八年(245),
   由此可知陸遜生於東漢靈帝光和六年(183)。
   (隔年「黃巾之亂」就爆發了)
   假設陸瑁比陸遜小一歲,
   在這個假設中,陸瑁生於東漢靈帝中平元年(184);
   而〈陸瑁傳〉說他一直到孫權的嘉禾元年(232)才出來當官,
   「拜議郎、選曹尚書」,那麼此時的陸瑁差不多已是 49 歲左右了。
   在這幾十年當中,未出仕的陸瑁,都住在哪裡呢?
   為什麼「州郡辟舉,皆不就」,一直都不願出來當官呢?
   而他又為什麼後來在年紀將近五十歲的時候,卻又出來做官了呢?~~
   出仕了的陸瑁,只再活了約七年便去世,
   若用上面的假設來估計,那麼陸瑁去世時的年紀,
   最多不超過 56 歲。
   附帶一提,陸遜、陸瑁兄弟的姊妹,
   嫁給了顧雍的兒子顧劭。
   陸遜、陸瑁及顧雍這兩家,都是吳郡吳縣人,
   是同地方的兩支大姓之間的彼此聯姻,
   也可說是同朝大官之間通婚。
   板上以前貼過「漢晉之際『吳郡陸氏』簡要族系圖」,
   (文章代碼:#13b0hJLd)
   有興趣的板友可以參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