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阿塱壹古道爭議的背後

作者: psykidnapper (中央處理單元)   2012-04-11 23:20:22
我記得之前討論過,
說,回討論,就用Re文吧!
不過原文太長就刪一刪。
在完全沒有花時間多思考這篇文章的情況下,
我想我多少抱持著與作者一樣的態度,
我對於環保的看法是我覺得進根與芽之後最大的收穫,
這對於我從國高中那個高喊環境,憎恨人類的環保份子,
到我現在對環境的態度,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這中間我也修了很多課,
社會學、法律、生態學,都有很大的影響。
不講那過程了。
我在寒假社遊去宜蘭時曾經問過劉小黑、宗嶧、陳懿:
你們覺得根與芽應該是個只思考環境價值,
並且與其他人討論事情時只強調環境價值的團體,
還是根與芽應該是思考多元的價值,
但是特別強調環境價值的團體?
對我來說,
對於環境的關心只是眾多需要被考量的價值之一。
持著環境至上的觀點的人,
就像清官一樣的可怕,
就像法匠一樣可怕。
我覺得我們的使命,
是在環境價值仍然在許多事情討論中被忽略的社會中,
提出、討論,
使得問題更加複雜,可是也可能更加清楚。
至於決策的結果,
只要是各個價值都被代表、考慮、討論,
且這些價值在決策後仍能被關注,
不論結果是什麼,
都是令我們滿足的吧。
最後,
留下幾個寫得很好、
看了可以長知識,
且我們都該思考的段落。
作者:程一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研究所)
在60年代當全球環保意識覺醒時,環保還是一門新興的知識,當時有心的人以訴求減少開
發來救地球為重點,引發世人廣泛的回響。在大筆金費的挹注下,這個議題在80年代變成
顯學,卻也變了調。我不能說它沒有貢獻,但卻培養出一批只會批判開發,卻不知民間疾
苦的「基本教義派」分子,他們會要求對方全盤接受他們的訴求,並認為他們的看法是不
容質疑的。海龜保育界也出現過類似的現象;認為推動海龜生態旅遊,是沒有辦法中的辦
法。
不過在90年代中期以後,當保育面臨與原住民利用野生動物及其棲地資源相衝突時,過去
的環保及保育觀念就必須加以修正,加上跨學門知識整合的風氣日盛,讓世人對環保及保
育,有了全新的詮釋。此時,早期理論中的四大元素;環境、當地居民、開發者及外來使
用者(如遊客)中被最忽略的「當地居民」,便逐漸獲得應有的重視。在經濟及社會學家的
介入後,許多的數據均證實,適當的當地居民之參與,會帶來開發與保育雙贏的結果,而
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溝通與教育。
...
在參與這個案子審查中,讓我最震撼的不是抗議的人潮及與論,也不是網路上大量的報導
,因為當審查會決議出來後,就和所有的抗爭戲碼一樣;煙消雲散。讓我最震撼的是,儘
管國內出了許許多多的「台灣之光」,研究不斷的講求「攻頂」、「傑出」,投資5年5百
億來打造「超英趕美」的研究環境…,社會上對廢核家園、再生能源、環保教育…議題,
討論的和顯學一樣。但光從這個審查案及社會的反應可看出,國人,不論是哪一階層,在
生態保育的觀念上,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世界觀,爭議一起就壁壘分明、不明辨是非了。
在這種風潮下,彰化縣的國光石化案,會落得兩敗俱傷的結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
生態保育的問題是因人而起的,所以核心問題是人而不是自然,不開發或是停止開發,並
不代表環境就會愈變愈好,否則地球史上就不會有「大滅絕」及「大發生」的現象。然而
,生態保育卻因人的問題,而變成一個非常實際的「跨領域」學門,在這裡「生態」反而
成了次要的角色,如何產生替代方案,連外道路的改善,社區的實際參與及經營管理,當
地人如何從劃設保留區中獲益(增加收入),如何有效的管制大量湧入的遊客,相關的住宿
、垃圾、水源汙染..這些才是自然保留區劃設後所急需面對的問題。雖然在調查報告中有
相關的建議,但卻十分空泛,完全不是針對當地社區所設計的。
目前,台東縣與屏東縣政府,為了阿塱壹古道的收費問題爭吵不休,就是沒有完善規劃的
結果。如果我們不正視生態保育的複雜性及專業性,而是用簡單的思維去決定社會的走向
,那很快的,旭海村就會和台灣多數的偏遠地區一樣;當地有辦法的人會背井離鄉,到較
有發展的地方去築夢,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外地來此做生意的「新移民」!.
作者: jennylin1553 (Hsin)   2012-04-12 00:34:00
你這樣引言 不知情的人會誤以為是我說的啦= =將某個信念奉為圭臬 某種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危險性吧
作者: psykidnapper (中央處理單元)   2012-04-12 11:58:00
那我修一下~
作者: a8012a (小黑)   2012-04-13 20:56:00
最近都更案也是這樣,台灣越來越少數暴力...= ="我認為根與芽可以支持多元價值,本來就不受限制不過環保社團是個簡便的介紹,但實質上還是可以做其他事
作者: jennylin1553 (Hsin)   2012-04-14 11:39:00
其實根與芽原本就不只有環保...人、動物也都需要關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