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 蘇花改生態監測 路殺事件低於西部

作者: su31tak (su31tak)   2022-12-08 17:25:26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geomedia.com/environment/article/content-15750.html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廖禹婷報導
一般提到道路工程,直覺聯想就是會破壞生態。但11月17日由農委會特生中心揭示的
一項生態調查報告,顯示「工程」與「生態」共存的可能性。
2012年起,交通部公路總局委任特生中心,針對「臺9線蘇花改」道路工程期間、通
車營運後兩個階段,進行為期10年的生態調查。這次調查累積超過20萬筆生態資料,
包含臺灣珍稀保育類、特有種,及許多當地新紀錄種。監測結果也發現,施工時雖然
對當地物種及數量造成波動,但由於在工程時,就有納入生態友善措施,因此完工後
野生動物的活動頻度也逐漸恢復。外界關心的路殺事件,營運三年的記錄遠低於西部
公路一年發生的數量。
https://imgur.com/IViOJPW.jpg
臺灣野山羊是蘇花改地區指標物種之一,也是臺灣特有種。
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攝影:張義榮
道路工程兼顧棲地保育 蘇花改為期十年的生態監測之路
臺9線蘇花路廊是臺灣東部唯一聯外道路,但因地形崎嶇、道路侷限,只要發生豪雨
或颱風,就容易坍方甚至阻斷道路,也常發生大小車爭道的狀況,造成安全疑慮。交
通部公路總局於是自2009年起,推動「臺9線蘇花改計畫」(簡稱蘇花改),以宜蘭
蘇澳為起點到花蓮大清水為終點,計畫在2011年開始動工,2020年完工通車。
由於蘇花路廊鄰近為野生動物棲地,為兼顧當地豐富生物多樣性與棲地品質,蘇花公
路改善工程處(簡稱蘇改處)便自2012年起,委託特生中心協助執行蘇花改「施工中
暨營運階段指標生物研究計畫」,在施工期間展開當地生態調查及指標生物研究,並
長期監測、評估工程對生態的影響。
特生中心將生物研究及生態監測,分為「施工階段」及「營運期間」兩階段進行,內
容包含「生物相調查」、「指標物種研究」及「特殊專題研究與應用」。主要根據動
物習性及棲地特徵設置樣區,並選擇適合的調查方法、按季節進行調查研究。同時,
也有提供蘇改處施工、通車營運前後的保育方法,並協助檢視生態友善措施效益,提
出具體的改善建議,希望能降低負面衝擊。
https://imgur.com/v0xwSLf.jpg
蘇花地區是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命寶庫,監測過程還發現當地新紀錄種。圖為黃喉貂
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攝影:張義榮
蘇花地區「生命寶庫」 調查累積生物資料破20萬筆
這項歷時十年的蘇花改生態監測即將完成,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張簡琳玟指出,生物
相調查結果反映蘇花地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可說是「生命寶庫」。
截至2021年,全線已記錄到哺乳類44種(包含蝙蝠類24種)、鳥類220種(含環頸雉
與猛禽)、爬行類38種、兩生類22種、淡水魚類39種、蝦類19種、蟹類10種、鱗翅目
蛾類1,401種、維管束植物917種等,總共為當地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建置25項調查
資料集、13類物種名錄,生物資料突破20萬筆。
張簡琳玟說,當地豐富的野生動植物中,除了包括許多臺灣珍稀保育類或特有物種,
例如臺灣野山羊、林鵰、環頸雉及叢花百日青等,更有許多當地新紀錄種,例如黃喉
貂、玄彩蝠及臺北樹蛙。
https://imgur.com/638DN1p.jpg
叢花百日青是蘇花改地區珍稀植物。圖片來源:特生中心提供/攝影:朱恩良
工程與生態如何雙贏? 道路8成為隧道及橋樑、設置生態友善措施
由於重大道路工程容易造成棲地破碎,影響當地生物生存,常與「破壞棲地」劃上等
號。不過在特生中心的調查下,也發現計畫對於當地生態的衝擊並不顯著。
張簡琳玟指出,在長期監測物種族群及數量之下,蝙蝠類總數雖然在施工期間有波動
,但至今都仍有新物種被發現。至於當地指標性物種,例如臺灣陸域最大特有種動物
「臺灣野山羊」及「環頸雉」,雖然施工期間兩者族群數量的確有受影響,但隨著工
程逐漸完工、干擾減少後,活動頻度又漸漸恢復了。
為了確認通車營運後,車輛燈光是否會對棲地帶來干擾,特生中心也以蜘蛛類作為調
查監測對象,發現蜘蛛在高、中、低三個燈光影響樣區內,數量跟物種數皆呈穩定上
升趨勢。
另一項外界常關心的路殺問題,雖然在通車後頭三年,分別發生了3起、19起及41起
的路殺事件,不過張簡琳玟說,若與西部高速公路1年3個月內,就記錄到的2萬多起
路殺事件相比,蘇花改目前路殺現象並不算嚴重。
蘇花改之所以能降低對棲地的破壞與衝擊,張簡琳玟解釋,是因為道路規劃高達85%
為隧道跟橋樑(63%隧道、22%橋樑),對棲地切割及破壞影響較小,完工後也能盡量
恢復到原棲地樣貌。此外,工程期間也十分注重生態友善措施,會依據不同生物特性
,在道路工程的適當位置,設置道路防護網、鳥網圍籬、動物爬坡道及生態廊道等。
「蘇花改雖然很便利,但卻感覺不出當地有被開發過。」特生中心研究員兼主任秘書
鄭錫奇認為,未來政府重大工程涉及棲地開發時,也應參考類似做法,規劃短、中、
長期的監測及研究計畫,才能真正觀察當地開發前後的生態變化趨勢,在政府工程與
生態保育間取得雙贏。
https://imgur.com/wrLiTu8.jpg
環頸雉為臺灣特有亞種及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雖然在歷年調查過程發現族群數
量的確受施工影響,但隨著逐漸完工、干擾減少後,活動頻度又漸漸恢復。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
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
生態保育、能源節約與能源效率、綠建築等各面向。期許能替沒有選票的山林、濕地
、海洋、土地發聲。
~~轉錄心得~~
在國家地理網站碰巧看到一篇由蘇花改切入環境議題的文章。可以看見若以生態圈系
而言,道路的開發所造成的影響在種種預防和改善措施之下,衝擊並沒有想像中的大
,而橋樑和隧道等立體化封閉式道路也讓完工後的影響範圍限縮在落墩處和隧道口,
不會如傳統路堤、路塹一樣容易造成大範圍的棲地切割。
除了新建道路的影響外,也需要考量的是若真如某些團體所言,以現有的平面開放式
路廊加強改善,雖然工程地點是現有公路,但如此的工程量體以及平面道路的施作方
式,是否會反過來比起新建高規格道路造成更大的破壞?
作者: WongTakashi (善良之喵)   2022-12-08 18:17:00
環團最大宗旨就是希望能夠零破(ㄎㄞ)壞(ㄈㄚ)
作者: gogodavid (yes~)   2022-12-08 19:05:00
明明打長隧道對環境破壞小,就只有環團在那邊胡鬧,浪費多少稅金和寶貴生命
作者: PsMonkey (痞子軍團團長)   2022-12-08 22:09:00
等等... 用路殺這個指標會不會太有趣了點...
作者: shter (飛梭之影)   2022-12-09 00:41:00
壓到老鼠會被計入路殺嗎?
作者: Tschaikovsky (柴培德)   2022-12-09 04:02:00
好奇當時反蘇花高的人士現在有沒有開上蘇花改...
作者: anddy (滾阿滾的貢丸人)   2022-12-09 09:15:00
有阿 蔡中岳承認走過蘇花改
作者: ncuephysics (量子佛法陳俊智師兄)   2022-12-10 07:10:00
有人類在的地方就有破壞 除非人類全部消失
作者: su31tak (su31tak)   2022-12-10 19:07:00
但破壞的大小和程度是能改變的
作者: trtcool   2022-12-10 23:01:00
車流改走長隧道,對生態的衝擊是可能減小的
作者: weyward (chuo ward)   2022-12-11 21:11:00
媽的環團全家死光啦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