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蓮月燒鑑賞與大田垣蓮月其人

作者: GETpoint (擲雷爆卦)   2015-07-13 22:10:17
蓮月燒鑑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KnOBKch_o
蓮月焼(れんげつやき)は江戸時代後期の尼僧、大田垣蓮月が自詠の和歌を釘掘りで刻
ん- だ陶器。 
蓮月焼は贋作が多い事で知られている。 
(寛政3年1月8日(1791年2月10日) - 明治8年(1875年)12月10日)
http://blog.udn.com/highsea/8022895
大田垣蓮月, 俗名誠, 出身武士家庭, 生父是伊賀国上野的城代家老藤堂良聖。她在出生
後十天被送往京都知恩院, 成為山崎常右衛門大田垣光古的養女。她曾兩次結婚(17歲,
29歲), 生有一男三女偕早夭; 三十二歲(1823)出家, 法號蓮月。之後,在岡崎、粟田、
大原、北白川等地燒陶維生, 成為傑出的陶藝家, 她親筆上書和歌或法書的陶藝被尊稱為
蓮月燒。明治八年(1875),八十五歳去世。她的詩讚美平凡的日常生活。
以下文章節錄自:《江戶時代那些人和那些事》 磯田道史著 李其融譯
蓮月燒是幕府末期,由人稱絕世美女的尼姑大田垣蓮月(1791~1875)所燒製的器皿,上面

刻了他創作的和歌。某次茶席的主辦人表示:「蓮月女士個性相當剛烈,而她的歌亦如其
的逸聞。
蓮月生於京都的花街。然而,在她出生沒多久就被迫與母親分離,成為某位服役於寺院的
武士之養女。這是因為蓮月是津藩藤堂家城代長老‧藤堂新七郎良聖的私生女,因此她的
出生並不能公諸於世。但是,不愧是城代長老的女兒,她的美貌足以令人目不轉睛,而她
在十九歲結婚。然而,她的小孩接二連三地死於疾病,也和第一任丈夫離婚了。而她的第
二次婚姻,原以為總算是抓住了幸福,這次又發生了丈夫病死的悲劇。蓮月打從心底深愛
著第二任丈夫,在他死去的前一晚,蓮月立下誓言。她將自己美麗的黑髮一口氣剃掉,做
出「我藉此弔念你的冥福」這般永恆的愛的誓言。但是,蓮月實在是太美麗了,儘管她成
為尼姑,仍有年輕男子寫情書給她、向她求愛。蓮月開始打從心底希望自己能變得更醜。
蓮月想,若是自己像個老太婆一般,應該就不會有男子向她求愛了。
她於是用鐵製的拔釘器,將自己的前齒給拔掉。
據說每拔掉一顆便倍感疼痛,血流如注。(出自《蓮月尼全集》)
還非常年輕的大田垣蓮月是位如此剛烈的女性。但是,她的本性應該是個內心清澈的人吧
。隨著時間流逝,她總算是成為一位穩重的尼姑。當碰到有困難的人,就會將自己的衣物
脫給別人,而若碰到祝融之禍燒傷的人則是會給予他們被褥。蓮月將「半紙」(寫書法用

宣紙)放在洛北西賀茂的小屋的架子上,並發給孩童。但是,也有利用蓮月善意的有心人

,在紙用完的時候,派小孩去領。(出自《蓮月尼全集》)
儘管如此,蓮月仍保持滿臉笑容。她燒製陶器、書寫短詩、收人謝禮,過著幸福的生活。
而且每年年末,她都會將剩餘的錢一一收集起來,拿給村子的庄屋(江戶時代負責村政的

員),說:「請把這些錢當作修築道路的捐贈金吧。」就這樣一毛不剩的回去。
蓮月認為「世間如夢」。「如今,再添無用之物,僅是多餘而無益。」
(出自記寄給富岡鐵齋之書狀)豪不拘泥於物。但是她倒是平時就準備好棺材,並把棺材當
成米缸來用。不過,這類無欲無求的人往往很長壽。當有貧困的人去世,她就將那副棺材
送給他。據說,收下蓮月所贈與的棺材的人相當多。
當幕府末期美國的黑船來航時,把日本人搞得天翻地覆。大家都這麼想:「我們被強大的
美國襲擊了。得想個辦法還以顏色才行。」說起來,日本人很容易隨波起舞。全國人民都
頗為感情用事,人人都開始高喊「攘夷」口號。
但是,仍然有少數人能夠冷靜看待此事,她有著將美國來航一事視為「對將來的日本來說
,這也未必是件壞事」的先見之明,而這個人就是蓮月尼。
居住於京都已過六十載的蓮月尼並沒有特別了解海外情勢。她只是揉捏著陶土燒製陶器度
日。確實,蓮月尼絕非泛泛之輩,她的作品有名到贗品充斥市面。但有趣的是,蓮月尼就
算發現製作自己贗品的人也不會生氣。她會認為:
「若是我所燒製的陶器能養活更多人的話就好。」
甚至會反過來援助這些仿製贗品的人。
正因為她是這般無欲無求的人,因此就算全日本的人都開始仇視美國,她也能以冷靜的眼
光想著:「美國只是來到日本而已,他們什麼壞事也沒做。」
蓮月尼作有下述和歌:「亞美利加似春雨 或然悠閒若霖澤」
用白話文來說便是「美國來了,但它就像春雨一般非常溫和。或許它還能潤澤世間呢」的
意思。
1868年,在德川幕府垮台之後,新政府軍已經做好攻入江戶城的準備。再這樣下去,江戶
將成為一片火海,將會有許多人死亡。在最後關頭,西鄉隆盛與勝海舟會談,藉著這雙雄
的講和,總算在千鈞一髮之際拯救了江戶的城鎮。
上述所言,是世間為人所接受的說法,但我認為拯救了江戶的,搞不好是某位女性那份真
切正經的見解也說不定。
正當新政府軍要出征攻打江戶之際,頗有指揮官之姿的西鄉突然收到一張長條紙。有此一
說,這張紙條是在三条大橋直接交在西鄉手上,而上面以女性毛筆字跡寫著一首和歌。西
鄉一看,上面如此寫著:
「是敵是友 或勝或敗 皆屬可憐 因念及本是同胞」
遞上這首和歌的人是當年七十八歲的尼姑,大田垣蓮月。聽到鳥羽伏見之戰屍體遍野的慘
況,她難忍情緒直接上告西鄉。西鄉也真不愧是個人才,他客氣地走向這位尼姑回復說:
「敬請放心。」並致力於消弭戰爭。這件事也因此為人所知。
我很喜歡這種平凡之中見偉大的故事,與眾人分享之。
作者: restinpeace (二郎)   2015-07-14 01:04:00
作者: phantom23 (九降風)   2015-07-14 11:29:00
厲害的女人 有推的價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