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談CBA

作者: XBogaerts (Undertale)   2018-03-16 01:24:54
Owners Emerging As Clear Winners From Last CBA ─ JJ Cooper
http://bit.ly/2FThXgP
老闆們明顯的在上回CBA談判中獲勝,球員在這場勞資競賽中完全被扣倒。不過老闆們要
確定他們在慶祝的時候不要太過分。
當Mike Moustakas向1y $6.5M合約低頭時,球員方正式的升起了白旗。這個冬天成為煉獄
,許多球員等不到甜美的合約價碼。打出生涯年的Moustakas原本以為他能獲得比1y
$17M QO更大張的合約,但是他最終只能拿到連一半都不到的合約。不只是Moustakas,
Lance Lynn, Alex Cobb, Jake Arrieta, Neil Walker, Carlos Gonzalez不是低頭就是
還在等合約。背後原因可能是豪華稅實質上成為硬性上限,把買主趕走、也有可能是各球
團單方面的決定退出今年市場讓FA價錢崩盤,或是其他種種原因。
CBA生效後的第一個完整休賽期中,球員走上了老闆畫出來的錯誤道路。老闆們給了球員
們福利,像是聘請球場主廚、新增休息日等等,而老闆方面獲得的是FA價格崩盤、國際球
員簽約金大幅收緊、QO照樣鎖死FA球員。球員拿到福利,老闆省了好幾百萬。
QO的問題已經很久了,很多球員都因為球隊不願意犧牲選秀籤而拿不到多少合約─甚至有
拿不到合約的球員。前次CBA談判中更改了QO懲罰,但是同樣的問題依然存在。
老闆們在CBA談判中拿下重磅級的主要利益,球員方則沒收回多少籌碼。老闆們沒要到國
際選秀,但是得到了對他們來說幾乎等效的省錢系統─新CBA之下確保了每隊能花的錢都
不多,每隊能出的標金也非常明確。
2016年光是教士隊就在國際市場上砸了$80M(含稅),今年整個聯盟只花$150M。不只是FA
身分的Moustakas,國際球員的大谷翔平也深受其害,因為極低的簽約金上限限縮了他能
拿到的金額。在上一期CBA/入札制度之中,大谷可以拿到$150M等級的大合約。
球員方曾認為犧牲掉國際球員能讓球團把預算挪到FA市場上,然而這並沒有發生。這只讓
大谷的價值變得非常高,因為他的合約遠低於實際價值。
對,那時候大谷當然不是球員工會的一份子。
而因為CBA的有效期限是到2021年,球員方這段期間已經束手無策了。而跟許多坦隊一樣
,他們接下來的球季會面臨更多敗仗。
不過老闆們最好聰明一點,他們必須確定勞資雙方能在下一次CBA談判中好好坐下來談。
1980年代的共謀事件、1994年大罷工以及2002年幾乎引發罷工的前例中,勞資嚴重對立是
雙輸局面。過去15年之中勞資談判順利很多,沒有引發罷工的契機還能舉辦WBC,是其他
主流運動所看不到的榮景。前兩次CBA談判都沒有引發罷工或封館,所以這次對球迷來說
是場幻滅。雖然資方是極度競爭的環境,但是老闆們必須減少勞資雙方的摩擦。這不只是
為了棒球界的健康,也是為了自己球團的健康著想。
下一次CBA談判還很久,但是老闆們該考慮調整QO補償與懲罰系統。現在幾乎每個球團都
用同樣的方式在操作,沒有多少球員能讓球隊願意放棄首輪籤,放棄其他順位的籤一樣也
限縮了球團的興趣。
老闆們可以選擇完全砍掉QO補償制度來換取開放選秀權交易─先前談判中受限的原因是:
選秀籤跟QO補償制度是綁在一起的。
但如果這樣的變化太過劇烈,也可以選擇單純的砍掉簽QO球員的懲罰。失去QO球員的球團
依然可以收到補償籤,但是廢除懲罰的話能讓FA市場買氣回升一些。
作者: Werth (鬍某)   2018-03-16 09:39:00
推! 很多原因,還是得回歸市場面要推下一篇 推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