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Japan_Travel 看板 #1eM-hzZ- ]
作者: comet115 (時光土場) 看板: Japan_Travel
標題: [遊記] 搭藍皮到多良:長崎本線的鐵道旅行
時間: Wed Jun 25 20:26:34 2025
網誌圖文版:https://milkyrailway.blogspot.com/2025/06/blog-post_22.html
倚靠在鮮紅色的欄杆,眺望著一望無際的太平洋。這是在臺鐵南迴線上的多良車站的風景
。儘管多良車站早已在近二十年前廢站,但至今依舊吸引著人們驅車造訪,欣賞懷舊的藍
皮火車沿著壯麗海岸線行駛的模樣。巧合的是在日本也有一座多良車站,同樣可以搭著藍
皮火車欣賞美麗的海景。這次年初的日本九州旅行,我趁著前往長崎的機會,來到了這座
位於有明海岸的小鎮追火車,順道尋找能夠感受月亮引力的景點。
從繁忙回歸寧靜的長崎本線
日本的多良車站所在的長崎本線過去是從博多往返長崎的主要交通廊道,在原本叫做肥前
山口的江北車站與佐世保線分手之後,火車轉往南方,一路緊鄰著有明海西岸往長崎而去
。為了提升過彎時的速度,JR九州還引進了885系傾斜式電車投入海鷗號(かもめ)列車
的服務,和787系電車一同為長崎本線提供一日44往返的班次,成為九州最為繁忙的在來
線特急走廊。
不過在2022年9月23日西九州新幹線通車之後,往返博多和長崎的特急列車全部改經佐世
保線行駛至武雄溫泉車站,再以同月台平行轉乘的方式,讓乘客換搭新幹線前往長崎。西
九州新幹線捨棄有明海西岸路線,改走大村灣東岸,讓本來相當繁忙的長崎本線一下子變
成了只有晨昏時段才有較多普通車運行的鄉下鐵道。
本來依據以往日本政府的慣例,在整備新幹線通車後,並行的在來線會由JR轉移給地方政
府經營。然而,西九州新幹線經過的佐賀縣和長崎縣一致表達了反對承接長崎本線營運的
主張。最後政府決定將經營權改採上下分離的方式,由佐賀及長崎承接鐵路沿線硬體設備
的產權及維護,再由JR九州維持鐵道運輸班次及售票服務。
有明海岸的藍皮火車
西九州新幹線通車之後,江北以南的長崎本線大致以肥前浜為運行區間的切分點,縣境區
間由於人口稀少,一天的普通車班次不到15往返。為了避免在拍攝完火車之後困在攝影點
,建議可以搭配祐德交通並行的太良線公車來進行移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地方政府為了更進一步削減長崎本線的維護開支,因此將肥前浜到長
崎站間的電氣化設備廢除,成為少數從電氣化鐵道轉回非電氣化的案例。JR九州則從其他
地方調來日本國鐵キハ47形柴油客車,並重新塗裝成具地方特色的藍色外觀投入服務,為
逐漸退役的キハ47形找到了一塊新天地。
位於佐賀縣境的太良町是在1955年由多良村、大浦村、七浦村合併而成的行政區,讀音恰
好和多良一樣都是「TARA」。除了合併改名的巧合之外,對臺灣人最熟悉的莫過於南迴線
的舊火車站也叫做「多良」。兩地不但都有多良車站,還都有藍皮火車沿著海岸行駛(雖
然列車編組方式不一樣),對於鐵道旅行愛好者來說真的是不能錯過的旅行體驗。
不過就在撰寫這篇遊記的當下,JR九州於6月中宣布要再追加投入新型的YC1系油電混合動
力車,才轉移至長崎本線行駛不到三年的キハ47形隨即要在7月時退出長崎本線及佐世保
線。想要體驗搭乘日本版藍皮火車到多良看海的朋友,可得把握最後機會了!
隨潮水漲退的海中鳥居
傳說在300多年前,有一位受困在島上的官員被一條大魚所救,於是就在海岸邊為大魚建
立了一座神社祭拜。距離多良車站大約十分鐘步行路程的大魚神社,是當地最為知名的觀
海景點。神社的四座鳥居從陸地向海中排成一排,連結了海中6公里遠的沖之島,以及陸
地上的多良岳,展現了當地居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同時也對兩者敬畏的態度。
和這趟旅程拜訪的佐賀三重津海軍所跡一樣,大魚神社所面向的有明海是日本潮差數一數
二大的海域。海中的三座鳥居也會隨著潮汐漲退,有時泡在水中,或是像我這次剛好遇上
退潮,海中參道因而露出地面讓遊客可以穿過鳥居而行。不遠處還有一條向著海中延伸的
水泥道路,同樣也會隨著潮汐出現與消失,不禁讓我想起臺南一帶也有這樣的類似景點,
實在是頗為有趣。
儘管西九州新幹線通車之後,依傍著有明海的長崎本線不再是往來長崎的交通廊道,交通
也變得不方便。但或許就是少了旅途的繁忙,才能放慢腳步更輕鬆地來到這個與臺灣有著
相同地名的地方,好好地看著海解憂吧。
造訪日期: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