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到東京車站前散步:丸之內巡禮必備知識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終生台大人)   2018-02-22 21:29:50
最近好文不少XD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7885/2993852 邱秉諭
開滿商店的火車站,地下道的農民市集
造訪東京的台灣旅客,應該都不會錯過東京站(東京駅)吧。
東京站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地標之一,東京火車站的盛名,出自於完工於1914年的「丸之
內側站房」,這是由明治時代日本建築家辰野金吾設計的仿西式磚造建築。辰野金吾在工
部省工學寮(東京大學工學部前身)學習建築學時,受教於喬賽亞康德(Josiah Conder
),康德是在明治時期前往日本擔任政府顧問的英國建築師,於當時日本建築界具有巨大
影響力,被稱為「日本現代建築之父」。
絕大部分的人是從地底下抵達東京站的。因此,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車站外觀,而是車站內
琳琅滿目的商店。為了迎接2020年的東京奧運,近年來東京站做了內部商業空間的整修與
擴張,因此許多商店這陣子才開幕。
即使不到地面上,也能從東京站前往四周區域。東京站正前方、通往皇居方向的大道「行
幸通」(行幸通り)下方便是一條通道,在這條稱為「行幸地下通路」或「行幸地下藝廊
」(行幸地下ギャラリー)的地下通道,不僅兩旁展示著包括台灣平溪線鐵路在內的世界
各國鐵路照片,每周五11:30-19:30也定期舉辦農民市集「青空市場」。
或許你會問:為何農民市集不辦在地面上?因為地面上,也就是行幸通路中央的線型廣場
「行幸通遊步道」,依規定不得從事商業行為。
改建後的大廈,以裙樓保留歷史風貌
沿著行幸地下藝廊,可以找到通往「丸之內大廈」(丸ビル)與「新丸之內大廈」(新丸
ビル)的入口,這兩座聳立在東京站前方、行幸通起頭處兩旁的宏偉建築,各有37層樓與
38層樓高,是集辦公大樓及購物中心於一體的複合性大廈。新丸之內大廈的七樓戶外露臺
可免費進出,是個眺望東京站美麗建築的好地方。
這兩棟大廈,雖然都是經過重建的作品──丸大廈是1923年初建,2002年改建;新丸大廈
是1952年初建,2007年改建──然而,在低樓層部分也就是「裙樓」,則都保留了裝修前
的大正、昭和時期外觀設計。細心的人,更會發現附近的「KITTE」大廈,其裙樓亦採用
了這樣的安排。
這並不是巧合,而是出自政府與當地地主的共識。明治時期,日本政府將東京站前的廣大
土地賣給三菱集團進行開發時,規定此地的建築物高度不得超過31公尺,因此改建之前的
丸大廈亦未超過這個高度。
1988年,簡稱「大丸有」的大手町、丸之內、有樂町地區的59個地主(皆為法人,含各種
企業及各種協會)共同成立了「大手町、丸之內、有樂町地區再開發計畫推進協議會」,
後來改稱「大手町、丸之內、有樂町地區都市計畫協議會」(大手町・丸の内・有楽町地
区まちづくり協議会),簡稱「大丸有協議會」。
大丸有協議會與千代田區政府(大丸有地區所屬的行政區)、東京都政府、JR東日本(東
京站的管轄者)針對該地區的發展進行積極檢討後,達成共識:將建築高度限制放寬至
150公尺左右,部分重要據點則允許達到200公尺左右的高度,以新的天際線重新營造整體
地區的統一感。同時,為了維持街道的人性尺度,也規定改建後的建築需在低樓層部分留
設裙樓,並如同往昔那樣,以31公尺線為準,該高度以下的建築外觀需保留歷史風貌。
除了以裙樓維持地區的歷史風貌及人性尺度,大丸有協議會對於大型招牌及電視牆等屋外
廣告物也有規定:東京車站前方(也就是丸之內一帶)的建築物不得有屋外廣告物,後方
(八重洲、日本橋一帶)的建築物則允許設置。
都心商務樞紐地,每日臨時徒步區
從丸之內大廈的後門走出來,便站在「丸之內仲通」(丸の内仲通り)這條以行道樹與金
屬路柱包圍車道、確保道路兩旁行人空間安全的清爽街道上。
每年聖誕節前後,長約1.2公里的丸之內仲通,會以LED燈裝飾超過200棵行道樹。入夜後
,整條街道即化為華麗的燈海,稱為「丸之內霓彩燈飾」(丸の内イルミネーション),
是東京的浪漫景色之一。
如今的丸之內仲通兩旁,固然都是辦公大樓的裙樓,但在一樓則是各色商店,街道充滿活
力。其實這條街早先並非如此,建築物上上下下全是辦公空間,白天充斥緊張氣氛,下班
後則死氣沉沉。後來,建築物的低樓層改供商業使用、高樓層則維持辦公使用,這種「混
合使用」(mixed-use development)讓這條街增添了人味,而對當地上班族而言,可在
公司附近購物也是一大福音。
為了讓街上的店家與房東得以共榮,大丸有協議會進一步向政府申請許可,讓丸之內仲通
在平日的11:00-15:00以及假日的11:00-17:00成為臨時徒步區。徒步區實施時,街道的各
個出入口會擺上「步行者專用」的告示牌作為路障,車輛不得通過。
這樣一來,丸之內仲通就引來了更多人潮,商店的營收增加,房東(也就是將一樓出租給
商店的辦公大樓)便有可能逐步調漲租金,分享利益。由於丸之內仲通的臨時徒步區造就
了利益均霑,大丸有協議會積極說服政府讓這個臨時徒步區能夠繼續,甚至派遣專人在徒
步區實施時計算人潮,以證明徒步區的集客力確實強大。
軍佔期、倫敦街、日本酒與巡迴巴士
沿著丸之內仲通往南走,會看到右側有一棟屬於「明治安田生命」保險公司的大樓。在嶄
新的外觀下,大樓內部卻完整地保留了一棟歷史建築,也就是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
財、1934年竣工的「明治生命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日本戰敗投降收場,日本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盟軍佔領。在1945至
1952年的佔領期間,盟軍接收這棟建築供美國遠東空軍(現稱太平洋空軍)司令部使用。
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的重要諮詢機構、由美蘇英中四國組成
的「對日理事會」(Allied Council for Japan)第一次會議就在這裡召開。目前,明治
生命館開放讓公眾免費參觀。
從明治安田生命大樓面對著丸之內仲通的正面走出來,對面的大樓裙樓與街角的較低矮商
店建築之間,有一條令人好奇的小徑。沿著小徑走入,眼前出現一片氛圍與四周全然不同
的空間,這是一座以紅磚樓房為背景的英國式庭園。
紅磚樓房的設計者,就是號稱日本現代建築之父的英國建築師康德,而這棟完工於1894年
的建築物之業主則正是三菱公司,該建築物稱為「三菱一號館」,於1968年拆毀,目前的
版本是2009年重建完工的,作為西洋美術館「三菱一號館美術館」使用,也有三菱企業史
文物展示空間。
站在三菱一號館前,讓人一時以為置身英國倫敦而非日本東京,事實上這並非偶然。明治
時期,由於康德對日本建築界的影響力,丸之內一帶集中建造了許多英國式紅磚樓房,因
而在1910年左右出現了「一丁倫敦」(the London mile)的稱呼,被視為東京的倫敦街
。目前,只有重建後的三菱一號館能讓我們遙想當年此地的建築風貌。
逛到這裡,如果時間尚未超過晚上八點,不妨沿著丸之內仲通再繼續往南走,到右側「國
際大廈」(国際ビル)的「福光屋」小酌一杯,這是來自金澤的老字號,丸之內店2016年
8月才開幕,值得一試。
口中殘留著日本酒的香醇滋味,你可以跨過丸之內仲通,到對面的「新國際大廈」(新国
際ビル)搭上免費的「丸之內穿梭巴士」巡迴公車,回到東京站對面的新丸大廈前,完成
這趟丸之內地區的簡單巡禮。
咱們北車有了北門 也算是改觀啦XD
作者: Xkang (一日台大人 終生台大人)   2018-02-22 21:35:00
看看丸之內大廈 咱們的雙子星還在難產XD
作者: honmayan (疑心暗鬼戦士)   2018-02-22 22:37:00
雖然有附原文連結 但建議還是把原文作者的名字也放進來吧
作者: Akulamaru (Akula)   2018-02-23 00:26:00
可以再來排一次東京行程了,之前去兩次都整修中還都剛好遇到下雨,淋雨拍施工圍籬Orz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