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土地徵收和環評審查的問題才是投資癥結

作者: saveme (hihi)   2017-07-09 19:06:36
人權宣言第十七條,
二.任何人之財產不容無理剝奪。
在歐美,徵收土地是以實價徵收。
且不論徵收價格為何?
一定要所有權人同意才可以徵收,
而徵收是一種契約,
照契約慣例及法律,
不可以強迫威脅等違反個人自由意志的手段,
以及欺騙隱瞞手段,
此等契約在法律上一律不成立。
※《ab946514》的觀察啦:
: 標題: [轉錄] 土地徵收和環評審查的問題才是投資癥結
: 時間: Sun Jul 9 16:55:11 2017
:  
:  
: 【轉錄來源】
:  
: 中時電子報
:  
: 【文章標題】
:  
: 社論-土地徵收和環評審查的問題才是投資癥結
:  
: 【完整內文】
:  
:  
: 對於企業界來說,今年上半年是個很特殊的一年,從一例一休的宣導期和輔導期開始,各
: 行各業和規模不等的業界人士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而更令人感到憂心則莫過於在台灣設
: 廠的「非經濟因素」投資障礙。
:  
: 從台積電擔心夏季缺電和電力供應不穩定,以及「非核家園」所提前造成電價調漲開始,
: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希望各國企業前往美國設廠,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號召逐漸明確化,
: 我國石化業龍頭和鋼鐵業與面板廠都表達前往美國設廠的具體承諾,甚至還有「如果非必
: 要,不會在台灣投資」的「愛之深,責之切」之感慨。而日前立法院臨時會已三讀通過
: 「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將先編列4年4,200億元的預算規模,其中占半壁江山的「軌
: 道建設」,未來能不能如行政院所預期達到的經濟效益固然尚不得而知,但土地徵收與環
: 境影響評估的審查,無疑將會形成企業界在台灣投資設廠不可預知的成本。
:  
: 首先,在土地徵收方面,由中央主管機關提出興辦事業計畫,進而主導建設開發的傳統模
: 式,能不能適用在更重視「程序正義」的審議民主時代,在蔡英文總統正式宣布要重建苗
: 栗大埔徵地案的「張藥局」之後,企業界人士心中有著很深沈的憂慮。依據政大地政系徐
: 世榮教授的估算,前瞻計畫裡面的所謂「軌道經濟」,可能會引發地方政府進行另一波大
: 面積的區段徵收,可能導致11萬5千人面臨迫遷的處境。果真如此,則屆時基於「土地正
: 義」和土地徵收必須符合「公共利益」與所謂「國家重大建設的必要性」之普世理念,社
: 會各界和社群媒體所集結起來的力量,會不會使得企業的投資經營成為眾矢之的共同撻伐
: 的對象,勢必會成為企業參與國內重大建設時所不得不納入考量的非經濟因素。
:  
: 其次,在6月中旬以來對於亞泥花蓮廠因為續發營業執照所引起的爭議,再次凸顯出環境
: 影響評估審查的重要性。由於環保署第11屆的環評委員在7月底卸任,而環保署所公告第
: 12屆環評委員的遴選活動也將在7月20日截止前接受社會各界的推薦,然後再進行遴選程
: 序;然而前所未見的是,因應公民社會的審議程序需求,環保署從今年8月1日起,將會直
: 播環評會議,而每個任期為時兩年的環評委員,特別是除了政府機關代表之外,21位環評
: 委員當中占有14人的學者專家,在接受法人、機關、大專院校、學術研究機構、環保公益
: 團體推薦進行遴選時,新增「被推薦者必須同意直播」的條件。換言之,除了內部討論程
: 序時之外,「環評現場,線上直播」,將會是未來環評審查的主流趨勢。
:  
: 仔細探究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和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的委員代表,前者的
: 機關代表則有內政部、國發會、公共工程委員會、農委會、法務部,而後者的機關代表有
: 環保署、衛福部、科技部、農委會、內政部、以及國發會。就學者專家代表觀之,土地徵
: 收審議小組為數17人裡面,現任9位學者專家的研究專長包括:地政、環境影響評估、都
: 市計畫、城鄉規畫、以及民間團體的代表;而由21人組成的環評估審查委員會本月底屆滿
: ,14位學者專家之研究專長則包括:地政、經濟、人類學、海洋、地質、水土保持、環境
: 工程、公共衛生、以及自然資源管理。
:  
: 正由於學者專家委員占有至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比例,在委員會審查「網路直播」的
: 政策發展趨勢之下,來自學術界和民間非政府組織的專家學者們,在參與專業論述之餘,
: 能不能比目前制度運作擁有更客觀理性的討論空間,值得我們更長期的加以關注。政府行
: 政首長的重大決策,是透過委員會機制的設計所做成,在「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相
: 互衝突的時候,政府官員的政策專業所無法解決難解的價值衝突,是不是只有透過這種「
: 委員會治理」的方式才能夠達成,學者專家的研究專業和決策參與,會不會因而成為行政
: 首長推諉政策責任的藉口,仍然有待更多政策個案決策過程的觀察。而對於企業界而言,
: 「委員會治理」會不會因為審查過程採用「現場線上直播」,從而更傾向於土地開發和環
: 評審查,「以正義之名」其對於台灣產業經濟發展的長期影響,是政府必須加以正視的重
: 大課題。
:  
: 【轉錄連結】
: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09000040-260202
:  
: 【轉錄心得】
:  
:  
: 投資應該只是受到影響的其中一環,伴隨台灣的時代背景演進、公共議題的參與,帶來了
: 「超越專家」效應,土地開發、環評審查終究是由人評,公開直播絕對是好事,讓民眾
: 有權利看到、了解自己關心的公共議題,但要如何才能避免「聲音大」凌駕在「專業」的
: 決策之上,將會成為相當重要的課題。是否這樣可以發表意見看法的審查直播平台採取實
: 名制登入,反映出權利和責任的重要,要能對自己的看法、建議有相關責任?
:  
:  
:  
:  
:  
:  
:  
:
作者: qooisgood (不告訴你)   2017-07-09 22:17:00
所有權人同意才可以徵收 那我請問課徵囤房稅的依據是什麼 人家所有權神聖不可侵犯耶憑什麼用重稅逼迫人民交出手中的財產
作者: milk7763 (甘摳郎)   2017-07-10 10:28:00
徵收跟囤房差太多了吧,所得越多稅越多,房子越多稅越多,不是一樣嗎?
作者: lbowlbow (沉睡的小貓)   2017-07-10 14:39:00
這就是資本主義跟社會主義的取捨…純資本主義最後就是戰爭,因為差距大到只能跟你魚死網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