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哲五@台中 3/25 玖樓共生公寓的地方連結

作者: faye76 (・_・)   2016-03-25 00:02:34
【哲學星期五@台中】─
「共居、共享、共生:玖樓共生公寓的地方連結」
【時間】2016/3/25 (五) 19:30~21:30
【地點】想想人文空間
【地址】台中市中區民權路78號
【主持】高佳薏|哲學星期五@台中志工
【主講】潘信榮,城鄉所碩士生 / 玖樓共同創辦人
【主辦】哲學星期五志工團@台中
共同住宅的概念源自1960年代,
丹麥的一群家庭認為當時的房屋及社區制度不符他們的需求,
在1967年組織了約五十個家庭成為一個理念社區,就是首個現代共同住宅計畫。
共居住宅的緣起是為了幫忙職場媽媽分攤育兒工作而發展成的共住模式,
大多是臥房獨立,但共享廚房、餐廳、洗衣等公共空間。
隨著高齡社會來臨,共同看護也成為一種方式。
有些團隊致心建立融合不同世代的社區,也有的共同住宅社區是專門服務銀髮族。
在共同住宅概念興起之前,
紐約市在1920年代已經有共用設施且鄰居間交流融洽的合作公寓。
而中國的四合院、客家的圍屋等都有相似的特性,甚至發展更早。
回到我們所居住的台灣,有群年輕人到台北求學,
在這個房價數一數二高的城市,除了宿舍,還有沒有除了蝸居以外的選擇?
面對負擔不起的城市,會否只能是一個不婚不生小孩的城市?
一個高齡化的城市?
一個空屋率居高不下的城市,我們如何回應居住問題,
又該如何想像「家」的空間?
哲五邀請到剛從台大城鄉所畢業的潘信榮,請他來跟大家分享
他從2015年開始,在台北市和幾個朋友一起弄了五間實驗中的共生公寓,稱作玖樓。
裡面有些嘗試,譬如其中有的將客廳轉化為共同工作室,
有的將廚房開放共食聚會,有的將陽台改造成可以唸書兼喝咖啡的空間...,
這些空間分享的活動其實在台北已不罕見,
但他們試著讓這些事同時在日常的「家」之中發生。
【參考資料】
玖樓官網 http://www.9floorspace.com/
BIOS monthly: http://www.biosmonthly.com/contactd.php?id=6888
【哲學星期五@台中Facebook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aichung
【Café Philo─哲學星期五】https://www.facebook.com/cafephilotw
【哲學星期五官網】http://www.5philo.com/
作者: orangeJUNSU (ROXY)   2016-03-25 18:43:00
推哲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