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 [分享] 小艾

作者: gw1215 (思想薄弱)   2014-11-14 20:25:11
在他短短的求學生涯裡,小艾已經說了無數次的謊話,演了無數場戲。他太聰明,太知道
怎麼在大人問他學習是為了什麼的時候,露出自信的笑容,睜大眼睛回答:「當然是為了
自己啊!」
http://goo.gl/6DB51U
小艾的基測成績剛剛放榜,他拆開寄到家裡的信,瞄了一眼成績。
「糟了!」他心裡想,這個成績應該上不了第一志願。雖然他心裡早就明白,自己根本沒
有付出努力,考了這個成績已經該偷笑了,但還是很努力的擠皺了臉,走到客廳去報告成
績。
他一走到客廳就哭了,難過地嚷著:「我終於知道,原來我也有要不到的東西。」
他哭的好傷心,哭得父母都捨不得罵他了。要他記住教訓,好好去洗個澡,在高中的時候
,用功唸書,反敗為勝。
小艾上樓洗了澡,剛剛的哭,雖然不是真心難過,但畢竟情緒還是有些波動,也感到有些
空虛。
他成功的演了場戲。又一次。
在他短短的求學生涯裡,小艾已經說了無數次的謊話,演了無數場戲。他太聰明,太知道
怎麼在大人問他學習是為了什麼的時候,露出自信的笑容,睜大眼睛回答:「當然是為了
自己啊!」
可是他沒有說出口的是,他不知道為什麼他要為了自己學習,也不懂為什麼為了自己,是
一件這麼痛苦的事情。
小艾上了高中,他還是好愛去學校。
可是他愛去學校,並不是因為他喜歡學習,而是他喜歡學校的朋友,喜歡和人在一起的感
覺。
他在學習上遇到了麻煩。他不知道自己學這些要做什麼,而且也真的看不懂那些課本上的
字。他沒辦法專心的聽課,就算認真聽了,大多數時候也不知道剛剛聽到的東西是在幹麼

他知道他遇到問題了,可是他不知道問題是什麼。他也沒有動力去解決,因為分數啊什麼
的,考個幾次個位數也就習慣了,簽個名就趴下睡覺,有機會作弊就作弊,沒機會?那便
罷了。誰在乎呢?
小艾的父母,也知道他遇到了困難。所以他們送他去補習。
小艾開開心心的去了,他痛恨補習,痛恨被控制。但是他知道只要他去,爸媽就不會生氣
。什麼成績、學習,對他來說都是說來好聽,做起來一點也沒感覺的一場虛幻,他只想要
在家裡當個被認同的乖小孩,然後自由自在的過自己的生活。
那時候小艾常說:「我知道要好好努力唸書,才會有成功的未來」。這是因為他爸常說,
唸了好學校,同儕的學習,是最重要的,這是好好唸書的理由。可是和小艾有相同夢想的
同儕,不是那些好學生。他在那些用功唸書,功課好得一塌糊塗的同學身上,看不到自己
。他也不想要有成功的未來。
他嘗試跟爸爸說:「我不想要很成功,我只想要自由自在地活著。也許住在山上,養養動
物,種種菜,就這樣過一輩子。」
爸爸笑他天真:「不好好唸書,你連在山上買地的錢都沒有。」
可是他不明白,為什麼好好唸書,就會有錢買地。
轉眼,高三了。小艾的課業越來越「出類拔萃」,已經到了從校排後頭數過來,耐心還沒
用完,就可以數到他的地步。
小艾的爸媽看這樣不行了,只好請家教來教小艾。
家教總說,小艾好好教,好聰明,一教就會。可是小艾自己知道,他從來沒有學會,他會
寫,答案會對,可是他並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家教老師的話,讓小艾的父母有了期望。他們一直知道小艾是聰明的,現在有了家教老師
的認可,他們更確定小艾是可以唸書的。他們看到了希望,認為小艾只是不用功,但也因
此更失望,因為小艾的成績還是沒有起色。
小艾呢?他還是想要當爸媽心中的好小孩,所以他還是有拿起書本,想要好好唸。可是他
落後太多、可是他真的看不懂,可是每當他拿起書本,他都感覺到父母、老師、還有每個
身旁認為他聰明的人對他的期望。好重、好重。
他總會想起媽媽進到他房間,看到他沒認真唸書,在偷看小說時,大發雷霆舉起桌上的文
具、書本,就往他身上砸的往事。
他也會想起媽媽不願意載他到學校上課,因為他不像班上另外一位同學那麼乖的回憶。
有一次睡過頭了,媽媽沒辦法,只好載小艾去上課,小艾在車上和媽媽吵了起來,媽媽一
氣之下,方向盤一轉,後頭的車狂按喇叭,兩個人差點出車禍,把小艾給嚇壞了。
當然小艾也不會忘記,爸爸一氣之下,把拿了把螺絲起子,把他最心愛的籃球刺破的事情
。還有一次他和爸爸鬧僵了,不願意去掃墓,爸爸氣得踹了他一腳。還有爸爸總是說他數
學不行,喔,還有呢,還有呢......
每次小艾拿起書本,看了一下,全看不懂。然後腦中就裝滿了這些事情。還有呢,還有呢
......好多、好痛。
這時候他就會爬到窗戶外面,那個沒種花的小小花台。他會想,如果他就這樣掉下去,會
不會爸爸媽媽就比較心痛,就比較在乎我,那個真正的我。而不是那個做什麼都很合宜恰
當,哪裡都討人喜歡,行為舉止很有禮貌的乖小孩?想著想著,小艾的眼淚,總會不爭氣
的,流向沒有花的花圃,看這眼淚滴下去,想像自己掉下去。想著想著,又睡過頭了。
還好,小艾還有學校可以去。他雖然很討厭上課,總是過中午才到學校,但是他很喜歡學
校的同學。特別是那些和他一樣,聰明的、家裡有期望的、書唸不好的。
他在他們身上找到了自己。他們打球,他們翹課,他們四處撒野,也一起被罰。那是他人
生最快樂的記憶。
最快樂和最痛苦的時光,在高中三年,同時發生,也同時過去了。
小艾上了大學。他考得不好,又一次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
他知道爸爸媽媽很傷心,只是嘴巴不說吧。他自己也很難過,因為他知道自己又讓他們失
望了。
可是對於滿江紅的成績,對於那爸爸口中,超爛的學校,他完全沒有感覺。他只是想要當
個被愛著的小孩,不是被期望著的,不是去填補爸爸媽媽心中期望著的那個小孩。可是他
又想要符合父母的期望,所以他好矛盾,矛盾得快要死掉了。
小艾去大學了。他知道媽媽過得不好。他知道媽媽有好大的壓力,因為爸爸的兄弟姐妹,
學歷都好高。因為爸爸的朋友,學歷也都好高。因為媽媽是所有親友間,帶小孩花最多時
間、最辛苦,和小孩摩擦最多,可是卻又成果最差的。
在家庭生活中,小艾和媽媽,其實都是一個樣子。小艾沒有自己,媽媽也沒有自己。小艾
為了爸媽的期望而活,媽媽為了家庭而活。他們都一樣痛苦。
小艾好愛媽媽,所以在知道了媽媽的痛苦之後,他決定要在只是想單純被愛著的小孩,和
符合媽媽期望的小孩間,做一個選擇。
大學,給了小艾一個試驗的機會。那是個沒人理他,沒人管他的地方。
小艾全沒有去學校上課,一個禮拜關在外頭租的房子裡唸三天書,剩下四天,坐車回家陪
媽媽。他想考個好成績,讓媽媽能夠抬頭挺胸的去告訴那些讓她沒自信的人,我的兒子,
比你們的都厲害。
在小艾準備的過程中,他忽然發現自己學得懂了。他發現他必須用特殊的方法學習,他必
須學得很慢,必須一字一字的看懂。他還是常常不會寫題目,但他開始知道這些東西在幹
什麼了。
然後小艾考上了,轉去了一間好學校。他玩了個花樣,沒去考台大,也瘋狂翹課,用自己
的方式學習,不去補習,按照自己的步調讀書,以這種方式,稍微保持著那個熱愛自由自
在,只想要被愛著的自己。
可惜啊。人生這故事,總是不太喜歡結局歡樂的喜劇。
小艾考上了以後,刻意非常高調,到處講自己好厲害,甚至不惜編造故事,或著貶低別人
,為的,就是要讓媽媽覺得驕傲,可以抬頭挺胸的走出去。
但是媽媽不喜歡這樣,在那麼多衝突,和那麼多失望憤怒之後,她不再相信自己的兒子了
。另外一方面,在學著怎麼學習的過程中,小艾也已經變成了一個不一樣的人了。他開始
在社會的規則和自己的自由上找到平衡點,開始知道怎麼跟上社會的步調,但卻以自己的
方法做事。
這樣的做事方式,是媽媽陌生的。這樣的小艾,也是媽媽陌生的。
在一個晚上,兩個人又為了小事吵起來了。
小艾聲嘶力竭的對媽媽吶喊:「妳知不知道我考這間學校,都是為了妳?」
媽媽心如死灰的說:「少來了,我在你心中,沒這麼重要。」
從那一刻開始,小艾的心也死去了。
他知道這個教育體制毀了這個家,毀了他和媽媽的關係。因為,這個教育體制,只能接納
某一些人,而無法讓小孩子用多元的方式去學習、去成功。這個教育體制,讓小孩沒有了
自己,也讓父母沒有了自己。
小孩沒能力抵抗啊!只能變成不斷符合父母期望的工具,尤其聰明的小孩更是如此。突然
間,聰明變成了一種詛咒。
小艾好生氣,所以他決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成功,要用自己的方式,打倒這個社會。
他隨隨便便就考上了臺大,要唸研究所。在爸爸媽媽的好說歹說下,他去唸了。可是他實
在不想要跟這個學校有任何瓜葛。所以,他又休學了。
媽媽完全不能諒解這個決定,和小艾又吵了起來。小艾說:「我恨死臺大了,什麼好學校
,I just don't give a damn。如果不是因為你,我根本不會回來唸書。你想要第一志願
的小孩,搞得我累死了。」
媽媽卻說:「我從來沒有想要第一志願的小孩,我只想要你好好努力,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說真的,我覺得你的資質,只考得上中央。」
小艾氣極了。他不明白什麼叫做只想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想要的東西,就是把書本
都丟了,去山上種菜。大人們,根本不准小艾去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因為他很聰明,聰明
的小孩是不能不讀書的。
結果現在,他考上第一志願了,媽媽又宣判他不夠聰明,不是第一志願的料。
他好氣好氣,又一次決定復仇。他不理家裡人的反對,逕自休學去當兵。他站哨的時候背
單字,拉屎的時候讀論文,請到了一間很好、比台大好很多的學校。
但這還不夠。不夠、不夠、不夠。
他又繼續帶著恨意去努力、努力、再努力,努力得人格都扭曲了。然後他請到了一間超級
知名的學校。
他錄取的第一天,就去買了一大堆有校徽的衣服,整天穿著,一個禮拜七天都穿著,逮到
場合就穿著。
不認識他的人以為他很驕傲,很以他的學校為榮,很在乎學校名聲。
其實,小艾心裡還是那句老話:"I just don't give a damn."
他只是想要向這個社會復仇。向不把小孩當個體尊重的社會復仇,向不能容納多元學習方
式,不接受有些人無法用學校那一套學到東西的教育體系復仇。小艾用他自己的方法,達
到了這個教育體系底下,大部分的人都無法達到的成果。但他只是一個不被社會認可,沒
辦法做自己,不自由,也沒有爸媽愛著的垃圾。
垃圾成功了,垃圾贏了。他唯一達成的,就是小時候那個父母對他的期待,他不但可以在
需要的時候,繼續當回那個貼心、討人喜歡、舉止合宜、人見人愛、長輩緣極好的小孩,
而且這一次,他讀的還是名校。
就這麼簡單。只是一件事情,他就贏了。
然後小艾看了看鏡子裡的自己,他不認識這個人了。
他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他沒辦法做自己,沒辦法達成對自己的期待,他痛恨
鏡子裡的那個人,更痛恨那個人就是現在的自己。
最重要的是,他不快樂。他再也快樂不起來了。
然後小艾消失了。大家都找不到他。
不過倒是找到了他的遺書,上面寫了滿滿的,是他的悔恨,是他的無力與無奈。是他再也
沒有力氣呼吸,是他在這個社會裡,贏了也輸了的傷痕累累。
這是小艾的故事。
小艾是我和幾個非常親近的人的綜合體。算是綜合起來,最強但也最悲慘的版本。
他反應的,是我們的親身經歷過的痛苦。我們有些人挺過來了,有人,和小艾一樣,先去
休息了。
我還記得這些事情帶給我的痛。也記得這些事情帶給這些我最親近的人的痛,還有看著他
們痛時,我心中的痛。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看到現在的小孩在教育上受苦,我完全能夠親身體會他們身上的痛。
對多元學習沒有包容的教育、不把小孩當成個體來看待,只當成滿足父母期望的工具的教
育、為了小孩好,不讓小孩選擇、限制小孩自由,讓小孩痛苦的教育,是可以殺人的,是
可以毀滅家庭的。
我知道,因為它發生過,而且我也看到它還在發生。
所以我在乎,我憤怒。
所以我不支持第三學期制背後,父母認同這政策的想法。
所以我看了臉書上Wu Sansan的文章,覺得好生氣,又好難過。
我認同這不是父母的錯。
這是讓父母變成這樣的社會的錯,是讓父母變這樣的教育體系的錯。
可是這樣的錯,只能靠父母、靠大人來改變了,小孩子在這個社會上,是講話沒人聽,也
不知道該怎麼反抗的。
可不可以,我們一起記起我們小時候的痛,然後讓孩子們,不要再痛下去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