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ECFA四週年:利出一孔下的兩岸關係

作者: sck921 (The Fate)   2014-09-18 21:03:20
來源:BBC 中文網
原址: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9/140911_tw_ecfa.shtml
ECFA四週年:利出一孔下的兩岸關係
記者:林楠森(BBC 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更新:2014.09.11
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正式生效四週年的當下,台海兩岸的關係達到了空前未
有的密切程度。兩岸關係與二十多年前首度開放探親的蔣經國政府時代相比,已不可以道
理計。
相對二十多年前的鄧小平蔣經國時代,眼下中國早已取代美國成為台灣的最大貿易伙伴國
,而在蔣鄧時代被禁止到台的中國公民,現在則是台灣最大的觀光客來源。
此一迅速發展的關係,在今年三月佔領立法院議場的太陽花學運曾被認為受挫,但從兩岸
官員正在台灣秘密進行的貨物貿易談判來看,ECFA協議的推動一如兩岸當局所說並不受影
響。
在聲勢浩大的太陽花運動中越來越多台灣人表達對ECFA的疑慮,他們說這種造成台灣對中
國經濟依賴的協議,是讓北京控制台灣的統一基礎工程;聲援運動的香港人並以CEPA的經
驗對台灣人提出警告說,今日的香港,將會是明日的台灣。
這樣的疑慮在台灣一直存在,只是在太陽花運動中呈現了大規模爆發。台灣當局四年前簽
定ECFA時則表示,台灣與大陸簽定的協議都沒有出現一國兩制或和平統一這類政治語言,
其採取的是"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並且創造台灣往前邁進的空間。
不過並不是沒有白紙黑字寫進統一字句,就代表著走向實質統一的可能性不存在。用佛光
山星雲法師的話來說:"來往,你來我往,來往多了,誰來誰往就搞不清楚了,那就統一
了"。
利出一孔
從民調來看台灣人在主觀意願上支持統一者甚少,且在ECFA簽署後人們對台灣人的自我身
份認同不減反增,對於ECFA在台灣得到的支持,台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張國
城則從春秋時代管仲"利出一孔"的中國傳統統治方法來理解。
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他說這種治國術在東方社會特別普遍,兩岸當局執政上也有許
多例子,利出一孔的基本概念是國家掌握經濟利益分配,且將多數利益傾斜在少數特定人
身上,特定人因得到利益挹注而會特別支持執政者。
而在特定者之外的多數百姓並不會想當然耳的因沒有分配到利益而反抗,相反的他們會圍
繞在執政者周圍遵循其遊戲規則,以期待獲執政者開門讓他們參與分配。
張國城表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這樣的特定者通常是資本家,除了資本家可以得到較大利
益外,在資本家底下工作的人們也可以分配到利益,雖然其分配到的利益相對少了許多,
但他們也會成為具利益分配權力當局的擁護者。
台灣2012年總統選舉在相當程度上印證了張國城的觀點。在投票前夕,企業產值佔台灣國
內生產總值過半的眾多資本家,紛紛站出來呼籲人們要選出遵守"九二共識"遊戲規則的
政黨,而台灣民眾也用選票對此一呼籲作出響應。
張國城指出北京並沒有天真樂觀地認為台灣人民會歡迎在中共統治下的統一,其通過ECFA
作為利益分配者的策略是:就算台灣百姓不願意,但在經濟上、在形勢上也不得不接受此
一現實。張國城說並過去幾年台灣經濟不振,也強化了這種利出一孔策略的效果。
雖然台灣一派人士說台灣民主將能抵擋統一的壓力,但從數年前一份就幾個東亞國家對民
主看法調查來看,台灣有接近半數受訪者認為民主最重要特色是人人有食衣往行的生活所
需,這樣的比例不僅高於東南亞國家,也高於中國。
"向台灣說再見"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學者沙特在四年前兩岸簽署ECFA時曾指出,台灣已繞行到中國軌道上
,失去自己選擇未來的行動自由。他認為此一形勢難以反轉,而且許多人並沒有意識到這
個現實。
而在ECFA簽定四年後,芝加哥大學學者米爾夏摩發表的一篇論文則進一步說,在中國經濟
看來還將不斷壯大下,時間並不站在台灣一邊。這篇名為"向台灣說再見"的論文提到,
中國經濟從80年代迅猛增長時,多數美國人與亞洲人都認為這是好消息,且直到今日一些
台灣人還是這麼想。
米爾夏摩認為從台灣的角度來說,這些人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台灣幫忙創造了一個足以
終結其獨立地位的巨人。
相對於沙特或米爾夏摩的觀點,過去幾年間在台灣更廣泛傳播的是曾被馬英九邀請到總統
府演說的日本學者大前研一看法。大前研一在演說中形容ECFA是台灣的維它命,其後來並
進一步稱ECFA為台灣的"偉哥"。
這兩種不同看法將導出人們對ECFA是反對還是支持,而人們究竟持何種態度在不同民調中
顯示出不同信息。ECFA曾經是台灣兩大政黨領袖公開辯論的題目,在野的民進黨曾持反對
立場並主張要經公投決定,但其在2012年總統選舉前改變態度稱該黨若執政將會概括承受

相對於調查形式與取樣方法具很大彈性的民調,張國城認為從馬英九推動ECFA後獲得連任
及國民黨持續在國會過半來看,ECFA獲得了台灣民眾支持,因為相對來說選舉可視為是由
政府舉辦最大規模,也最具公信力的民調。
然而在協議四年後的反服貿太陽花運動中,從一些參與者稱其要"認錯"兩年前投票支持
馬英九,似顯示人們的認知與幾年前那種ECFA是維它命或偉哥的時期,已不相同。
張國城則認為從太陽花運動巨大聲勢來看,台灣民眾已不像沙特四年前說的那樣未意識到
自身處境,但即使意識到失去選擇未來的自由,人們是否有能力、方法與時間來作出改變
,則仍有待觀察。
心得:雖然是幾天前的舊新聞,但是相較於其它大家常見的主流媒體;
   BBC 可以說是比較具有公信力的外媒。
   透過閱讀國際媒體的報導,也更能讓我們從它國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主要也是希望板上能多一些其它來源的資訊(新聞)報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