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由柯P的蔣經國事件 看歐洲戰後轉型正義

作者: kakakaka (卡四)   2014-09-06 23:03:36
http://goo.gl/JRgHti
彭振宣
6小時 ·
我這篇要說的話,大家應該很不愛聽;甚至會「聽不下去」,不過我認為還是有必要讓大
家知道這個觀點,也請大家看完後可以思考一下。
這幾天開始出現許多激烈批判柯文哲有關:「蔣經國時代對於政府官員操守及政商關係的
嚴格規範,應該成為台灣政治的典範。」的言論。
雖然我和諸位相同,對兩蔣所建立的貪腐與壓榨結構深惡痛絕,前兩天也已經談很多相關
的罪惡歷史;但我對柯文哲說這話是否應該被嚴厲批判,甚至逼他表態推翻前言,我是有
所保留的。
因為這牽涉到「轉型正義」的策略問題。
我看到有人舉例到:「你不可能看到有現代德國人選市長會稱讚希特勒是政治典範。」這
句話令我想到最近正在看的《歐洲戰後六十年》一書中正有講到歐洲在二戰結束後所進行
的轉型正義策略。或許可以做為借鏡:
與現代歐洲視希特勒為罪惡象徵的印象不同,在二戰結束十年間的歐洲,希特勒在各國的
支持者仍眾。以德國為例:1946年紐倫堡大審剛結束時,礙於同盟國軍事佔領的壓力,只
有6%的德國人覺得審判不公。但在4年後,也就是1950年,認為審判不公的德國人反而暴
增到30%以上(三分之一)。1945~1949年的調查,多數德國人認為「納粹主義立意佳但
應用不當。」1946年底,美國針對美國佔領區內民調,37%受訪者公然承認「滅絕猶太人
、波蘭人和其他非亞利安人種,乃是確保德國人安全所必須。」同一民調中有三分之一德
國人認同「猶太人所擁有的權利不該和亞利安人種一樣。」《歐洲戰後六十年》
1952年的民調則有37%德國人認為「境內沒有猶太人,對德國較好。」同一年則有四分之
一的德國人對希特勒仍存正面評價。實際上現在歐洲對希特勒與納粹的評價,是透過至少
「三代人」,60年以上的教育才能達到今日的成果。
而在當時,歐洲各國在面對佈滿納粹支持者,與戰時與納粹合作者的戰後歐洲,基於兩點
,無論是西方自由主義陣營還是東歐共黨陣營都不打算在立即貫徹「轉型正義」:
(一) 外部各自存在著強大的敵人(東西冷戰),因此急著搞垮內部團結對外的力量是
相當不智的。
(二) 由於使政府順利運轉,復興歐洲是當時當務之急,所以攏絡戰前占社會中間技術
人員與官僚多數的納粹黨員是當務之急。
當時無論是哪個陣營的政府,都很清楚要完成長期的轉型正義,必須先鞏固新政府在短期
的施政績效,才能握有正當性。共產黨執政的東德政府,更將這樣的想法與馬克斯理論結
合,理論化為:「造成納粹興起的原因是戰前德國錯誤的政治經濟結構,所以與其急著做
追究個人責任與道德再教育,還不如先包容前納粹黨徒。等到社會與經濟結構的改革成功
,作為上層結構的文化價值自然會跟著轉變。」《歐洲戰後六十年》
後來成為西德第一任總理的康拉德.艾德諾(Konrad Hermann Joseph Adenauer),更直
接挑明了呼籲應停止去納粹化措施:「不要打擾納粹同路人」。他持的理由是:「要德國
人面對納粹罪行-不管是在受審訊時、在特別法庭上或是接受再教育計畫時-比較可能的
結果是激起民族主義者的反彈,而非促成悔罪。正因為納粹在德國如此根深蒂固,這位日
後的總理認為較明智的做法,乃是允許甚至是鼓勵在這個問題上沉默以對。」《歐洲戰後
六十年》
因此1951年,在巴伐利亞,94%的法官、檢察官,77%的財政官員,農業部60%的公務員
,曾是納粹黨員。1952年西德的外交官三分之一是前納粹黨員。外交團中則有43%曾任職
納粹黨衛軍,17%則是前蓋世太保成員。而在東德雖然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但同樣也是
大量啟用前納粹黨的成員加入政府機構。
而在義大利,戰後上台任司法部長的共黨領袖帕爾米羅.托利亞蒂(Palmiro Togliatti
),也同樣認為義大利「有數百萬人因為和法西斯政權有瓜葛而惹上不忠的罵名,那些人
在政治立場上絕非全屬右派。置身這樣的國家,托利雅蒂看出把國家推到內戰邊緣-或者
應該說把已在打的內戰拖的更久-有什麼好處。」《歐洲戰後六十年》
而當時有兩個勵行轉型正義卻失敗的兩個國家,一個是希臘的共黨游擊隊堅持要肅清國內
所有的納粹殘黨。因此希臘國內的右派勢力便只好引入英國人自保,最後演變成右派在英
國支持下反而大規模彈壓左派的情況,最後左派一路被打壓到1970年代。另一個則是奧地
利共產黨:「當地的共產黨於1945年晚期的選舉裡,失策拒絕納粹小黨員和前共產黨員決
定勝負的關鍵支持時,使得戰後的奧地利共產主義注定走上窮途末路。德國共黨看到這一
教訓,於是決定向數百萬前納粹黨員提供服務和保護。」《歐洲戰後六十年》
以歐洲的例子,大家可以想想現在就要求「正義完全貫徹」是不是一個明智的作為。我認
為兩蔣的壞事確實要予以譴責,但對過去曾經參與整個共犯結構的人,是不是能提供一個
讓他們有機會自新的台階可下。這裡我就要讚賞李前總統提出的「經營大台灣,建設新中
原。」以及「新台灣人」等概念。這些都是設計來讓有自省能力的國民黨支持者,有台階
可以轉化為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新台灣人。也因此李登輝才能夠得到絕對多數的民意支持
來推行他的「本土化政策」。我認為柯文哲是有意要師法李前總統,只是表達方式過於拙
劣。
打算「選首長」與我們一般推行理念的公民運動是不同的。我們推動公民運動,當然可以
大張旗鼓的宣揚我們所相信的價值,藉此做到轉化社會推動進步的效果。但做為行政首長
,雖然也應該推動自己所信奉的價值;但仍是要考慮社會中異質民眾的權利。就像德國戰
後納粹仍是國內的多數派,但也只能慢慢轉化;若是硬幹,只會型成內戰或是種族清洗等
可怕後果。
當然這中間利害拿捏是需要技術的。我承認柯文哲這次確實有失誤,但若是為了矯正這次
失誤,卻造成了更多人團結到國民黨那邊去,恐怕是得不償失。
===
這篇可以看到歐洲在轉型正義的進程。
底下留言有講到韓國的部分,也可以看看。
作者: pagenotfound (404 not found)   2014-09-06 23:28:00
因為這牽涉到「轉型正義」的策略問題。整天在那砲說轉型正義做得不夠的別忘了正享受民主化後政權和平轉移的紅利當然台灣轉型正義做得很差,現在透過公民社會的參與把力量深入政府體制中,把那些威權結構拉掉或許可以達到部份的轉型正義現在就兩個價值觀(史觀)對立僵住啊如果獨派等合計過半,人數硬壓過去我沒話講現在立委也罷免不了/立法委員也沒有過半再高的價值都是拿來喊爽的與其這樣還不如稍微讓步,然後透過公民參與把我們跟對岸的差異 ex.文化價值/法制等 拉出差異但是在上一代死光前,台灣還要再往前走啊.這叫做務實抱歉,只是覺得文章有點水,想了想就刪了
作者: SantanaJohan (加油!王牌~振臂高揮唷!)   2014-09-07 02:33:00
有人真的吃飽太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