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中國觀:大水缸迷思與現實階梯

作者: porfu (一個人)   2014-09-03 08:21:36
※ 引述《requiem (Babi Yar)》之銘言:
: 要考慮另外兩點:
: 第一點是二次大戰後,台灣移民潮較早。中國大量移民是在改革
: 開放後,而台灣移民潮大概早了一個世代。但此時的「台灣移民」
: 很有可能包括1949年從中國隨國民黨政權遷居台灣,僅隔一個世代
: ,就再度移居美國的人士。從刻板印象看,父母親輩與本人在台灣
: 出生,且在台灣受教育後,到海外定居的「台灣移民」大概是以
: 1970,1980年代居多。
  這是肯定的。移民這件事上,台灣在冷戰期間是非常盛行的。美國
  1990的人口普查估計有24萬人出生於台灣。這當中當然包含非永久
  住民像是留學生,但是原本提出來23萬人的數字肯定是低估的。
  美國普查局報告:http://tinyurl.com/8o49ake
  如這份表格顯示,1980年代對美移民確實快速增長。1980的普查只
七萬人是在台灣出生的,但是十年後的普查中這個數字增加為三倍
  。我很好奇近兩次的數字為何,但是沒有找個相關數據。
  出生地跟族裔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問題。23萬人的數字是根據美國在
  2010人口普查中,在族裔問題上不勾選現成的選項,而在「其他」
  下填入Taiwanese。想當然爾,很多中老世代的移民不會去做這件事
  。在某些家庭中,甚至一些年輕的二代都還是認同自己是Chinese。
  沒辦法,在美國促成族裔認同的脈絡跟台灣還是差很多的
  。
  順帶一提幾個從陳祥水老師1992一本書裡讀到讓我印象深刻的數字
  。以下是概譯。
  p129-"在1974年,台灣的22,366名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有2,285人出
  國留學,而學成歸國的只有486人。一直到1986年,台灣每年平均
  輸出4,632名留學生,但僅回流793人。"
  概略來說,在那個「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的年代,
  台灣前十分之一會念書的學生中(聯考錄取率約10%),至少十分
  之一的出國留學,而其中八成都沒有在短期內回國。這相當程度上
  導致在台美人成為高技術移民的代表之一。根據Portes和Rumbaut
  (2001:83),在美國2000普查裡,台灣出生移民有三分之二(66.7%)
  有大學學歷;在所有主要移民團體中,這是僅次於印度移民的69.1%
  。
  
  這一部份當然跟當時的政治經濟局勢有關。當時有威權政治、白色
  恐佈、高材生就業困難的問題,而美國的就業待遇又比較好。但是
  這也有族群文化的影響-有流動經驗的族群對移民的看法通常也比
  正面,或至少不排斥。所以不管是國共戰爭退下來的外省人/新住
  民,還是過黑水溝的福建廣東移民後代,離鄉背景找尋更好的條件
  在家族跟親友圈中本來就有相對高的支持。
: 第二點與第一點有關,就是移民潮的年份受到國際局勢影響頗大。
: 台灣移民最大的移民與僑居地是美國,這個跟冷戰年代的經濟與
: 政治機會限制有關。但從1949年以後,中國再次大量移民海外的
: 年代是從1980年代的改革開放政策開始。正值冷戰末期和國際經濟
: 勢力圈洗牌,中國新移民的僑區地更加多元。
: 如果拿法國德國澳洲,甚至韓國等其他地方的中國和台灣移民
: 人數來比,應該有跟美國非常不一樣的結果。
  中國移民的廣泛程度確實是台灣不能比的。不過在「中國」這個大
  象(對中國的討論常有瞎子摸象的問題)下,移民也是有特定的輸
  出脈絡。朝鮮半島的中國移民長年來自渤海灣或是東北鄰近地方。
  而跨洋移民早年多半來自兩廣。近二十年福建開始有超越的趨勢。
  
  
  回到討論移民的原旨,我想人數不是個適當的討論點。拿相對人數
  比較台灣絕對是移民輸出傳統興盛的地方。如果跟中國比較,我猜
  測只有廣東或福建可能會勝過台灣(但別忘了中國境內流動很盛行
  ,差別只是沒有出國罷了)。
  如果真的要指出中國政治上的問題,高比例的富商移民絕對是警訊
  。馬雲的香港藉很難是個案;一個國家搞到高官跟有錢人都紛紛尋
  求退路,我是不太能信賴其對人民權益的保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