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退出立法院後,王奕凱參選台北市議員

作者: yommy1108 (chiakila)   2014-09-02 19:55:34
【後太陽花的運動臉譜】:退出立法院後,王奕凱參選台北市議員
今年 3 月 18 日 Udn TV 報導,「在立法院靜坐的反服貿群眾,突然在晚間九點多的時
候突然衝進立法院側門,甚至還從地下車道進入立法院當中,同時還有上百名學生進入議
場裡面,大喊要開會。」而其中首批衝進立法院的學生當中,有一位是活躍參與社運的王
奕凱。原本他在 318 太陽花學運當中只是一名默默無名的積極參與者,然而太陽花學運
決定退場當天,王奕凱衝向主席台怒批林飛帆、陳為廷黑箱作業,因而一嗆成名,成為媒
體的焦點。
王奕凱,華梵大學哲學系休學,他身兼許多不同的角色,包括凱基證券副理、野草莓學運
成員,太陽花社運成員,士林觀光發展協會副會長助理,台灣古典音樂協會理事等等。
退場之後,挾有媒體光環優勢的王奕凱,參選士林北投區市議員。雖然王奕凱是以無黨籍
身分參選,沒有政治人脈與資源,但他在金融行業工作多年,客戶散布在士林區各地,另
外再加上自己曾在夜市擺攤,市場、夜市都已累積一定的人脈。盤算著從以前累積到今日
的社會資源,長期關心政治的王奕凱決定今年豪賭一回,參選台北市議員,原因呢?他說
:「為了拿回屬於人民的政治主導權。」
一旦他這把賭贏,那麼不僅有機會在議會中推動實質改革,而且其更大的象徵意義是:「
沒有政治人脈與資源卻能選上北市議員」,這意味著公民參與政治選舉未來將有更多的可
能。以下是《BuzzOrange》專訪王奕凱的文章,從政見構想、參與運動的緣由到參與
318 太陽花心路歷程,王奕凱什麼都談,來看看他怎麼說。
《BO》記者林紜甄(以下簡稱林):是什麼樣的因緣際會,讓你開始參與社運,並決定要
進入體制內並參選士林北投區台北市議員?
王奕凱 (以下簡稱王):我第一次參與社運是在 2008 年陳雲林來台發生警察搶國旗的
事件。當時台大李明璁教授帶著學生去行政院靜坐,還跟警方發生衝突。之後,大家就跑
去中正紀念堂靜坐,我當時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就覺得政府為什麼可以這樣對待人民
?靜坐的第一天,我就前往現場之後並問現場民眾,坐在這邊靜坐有什麼意義?他跟我說
,如果聚集的人越多就越有力量,才能靠民意來對政府施壓。我認同這樣的方式。於是就
坐下來跟他們一起抗議。
加入靜坐之後,現場就開始分組並自我介紹,也就是在那個場合我認識了林飛帆、陳為廷
、妖西等人。我們當時的工作就是串連各校維持運動能量,而陳為廷當時是唯一的高中生
組。我們還舉辦全台會師大遊行,但社運人氣直直落,運動最後就以失敗收場。
當時參與運動的成員,有些人回到學校去讀書,有些人是跟我一樣辦休學去工作或是去搞
其他的組織。而我那時候是大三,因為我想了解社會本質的樣貌,參加完野草莓之後便休
學工作,後來,我們這個組別就串連起來一起開了一家叫直走咖啡的咖啡廳。我們將直走
咖啡經營成 NGO 的聚集地,我們都會在那邊聚集討論議題,像是反核電影、同志大遊行

三年後出現反媒體壟斷運動,參與野草莓的人又再次聚集,另外還有些陌生的面孔參與這
次的運動。反媒體壟斷我並沒有參加,但我觀察到,這些參與野草莓的人再度聚集,而這
群人從高中生變成大學生,但始終不變的是,他們不斷的去衝撞政府。從野草莓到反媒體
壟斷,不斷衝撞政府的過程中,我就開始思考我要當怎樣的人?我是要當一個平凡人,然
後捐錢給他們,還是要跟他們一樣不斷衝撞體制?而我的角色又是什麼,我要加入還是要
默默支持?
這幾年,我們在不斷衝撞的過程中,也發現到台灣的主體性在瓦解。
像是我所在的金融業領域中,他們都是在討論怎麼從國民黨那邊得到更多的利益,討論股
票什麼時候上漲,股票分析師還辦講座向民眾鼓吹,如果今天不投給國民黨,經濟就不會
好。在反媒體壟斷運動歷程,我看到的是:從 2008 年野草莓運動中國對台灣的
矮化,到簽了 ECFA 之後中國對台灣的金融統治。接著,中國再把手伸進到媒體業,引發
了反媒體壟斷運動。因此我認為,我們只是在背後支持是不夠,一定要有人站出來。
現在運動缺的不是錢,缺的是大家站出來的力量。
另外,再加上今年又是選舉年,一定要有所作為。不能再對單一議題打,我們要設法把單
一運動的能量聚集起來,看可不可以政治化。拿取政治權力來抵抗中共入侵,搶回我們的
主導權。因此,我才決定走入體制內參選士林北投區台北市議員。
林:你曾參與 318 太陽花學運,可否分享你的心路歷程?
王:太陽花學運還沒發生時,我們就約了一群人聊一聊,後來我們就辦了阻擋國民黨論壇
,並請了張之豪還有野草莓的發起人,辦了兩場、三場之後,又找了南部的基進側翼來宣
傳他們的理念,並慢慢地聚集了獨派的組織辦了許多論壇,之後我們就組成北部的基進側
翼組織。說到服貿這個議題。記得今年 3 月 12 日當天,我們跟台聯、在野黨聊天,想
說如何組織起來去打服貿這個議題。那時還在跟妖西、賴中強律師、蔡丁貴教授討論這個
議題要怎麼打,還緊張討論萬一服貿過了怎麼辦,那時我還記得賴中強說,放心不會過啦
,民進黨一定會站上主席台阻擋。
但隔沒幾天就發生張慶忠 30 秒通過服貿的事件。發生之後,大家都很憤怒。因此,3 月
17 日前一天晚上,我們就在立法院外面靜坐絕食,聊下一步該怎麼辦,但不論決定是什
麼,我們都說好如果有行動,就要一起參與。後來,有人把我們拉過去說,晚上的行動要
有心理準備,我們這幾個人的行動可能會受到刑罰。如果願意就留下來,不願意就走。而
我選擇留下來做點事情。最後,要衝進立法院的時間一到,大家就一起衝。
我覺得年輕人反抗的力量應該轉為政治力量,因此我就決定要催化這件事去發生。坦白講
我賺錢賺了很久,我有社會歷練,但我不像運動圈子內的人會讀書,那群參與運動的學生
比我更有前途,所以我那時就講跟他們說,我願意在他們背後默默支持他們,如果他們要
出來選,我願意出來幫忙助選。其實基進側翼早在打服貿議題之前就有考慮推派思考邏輯
強的人出來參選,但因為當時每個人都不敢出來選,怕起個了頭以後,就會面對政治汙名
化的挑戰或是要對媒體開誠布公自己的身世,要犧牲很多。
但我覺得沒差,反正我就豁出去了,我自願先當預定候選人,如果有另外候選人的話那就
進行初選。但後來我跟妖西因
為不認同基進側翼的理念,後來退出組織。至於還要不要照原定計畫選?思考之後,我還
是決定以個人名義參選。
林:你的選舉策略跟往常的選舉模式有什麼不一樣?
王:我們團隊推出選罷合一的選舉策略,彌補之前的選舉漏洞。現在的問題是,選舉可以
宣傳,罷免不能宣傳;選舉的時效很長,你可以兩三年前就開始準備選舉;可是你罷免,
就要在兩三個月內完成連署書。這樣很不公平,但是它沒有規定說,我不能在選舉前就罷
免我自己。
因此,我選舉前我就邀請民眾做監督的工作,讓民眾留下自己的基本資料,並把資料交給
第三方公正團體,如果我做不好,第三方公正團體就會把罷免單寄給民眾,請他們罷免掉
我。我們會印製選罷合一的文宣,上面就會列第三方團體例如像是沃草或公督盟的資料,
把個人資料交給他們登記,而我也簽署承諾,未來一旦我沒有履行競選承諾,這些資料將
會作為推動罷免提案,強化罷免能力,並對政治人物進行監督。
選罷合一的方式把權力下放給民眾,強化直接民主。這就像過去所講的,絕對的權力就有
絕對的腐敗,我如果把權力是先放給民眾的話,我自己本身也會對自己更有所警惕,提醒
自己隨時會被罷免,所以要做得好。那民眾也可以放心支持我們,也不用擔心這個人會變
壞。我們用這樣的方式,看可不可以換取新的選票空間。
除了選罷合一,未來還會有更多透明公開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參與政治。像是辦一些公民
講座,提升公民的素質基礎。另外還有就是開放直接民主制。但如果都是無條件的直接民
主,那最後還不是要選出代理人出來?所以我們會有個篩選價值的方式,只要加入這個價
值理念的人,都可以走直接參與民主的方式。怎麼走?可以參考荷蘭的民主制度。荷蘭選
民可以選擇自己的政治傾向,在平台上支持自己所屬的候選人與政黨,並在平台中不斷洗
練自己的想法,不斷修正路線,讓體制變得更完美。也就是說,就是你登入一個平台,輸
入你的信仰與價值,經過篩選之後,平台就會把跟你有同樣價值信仰的人聚在一起,然後
這一群人就可以開始討論說,要怎麼打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然後從人口、法律、金融等
方面思考來擬定一個法案。
因為平台上有不同價值的群體,就會產生左派、右派的法案等等,最後把這些全部的法案
公布給全國公民看到,大家再去支持心目中的法案,這樣的民主方式反而更健全。公民選
擇哪個法案,凸顯出社會的狀態為何。如果社會的階級公平的話,整個社會會比較保守;
如果今天社會貧富差距比較小只有 40-50 倍的話,這個社會是傾向支持自由貿易的法案
;如果這社會貧富差距大到 100-200 倍的話,大家就會支持公平正義的法案。
林:作為一位台北市議員參選人,可否介紹一下你目前的政見構想?
王:上任之後會推動稅金回饋當地制度。不論是夜市或市場,附近都有擺攤的攤商,攤商
有些是公有合法,有些是在路邊擺,有些在騎樓自己擺。但警察會針對在路邊與騎樓的攤
子開單,可是他們開這單子並不代表會驅趕攤販。
像是在士林夜市騎樓下擺攤的攤販,警察一個月會開兩張單可是不驅趕你。
警察就會覺得說,擺攤賺錢辛苦,所以開單不趕人。
如果是這樣,政府是不是要將這些罰金回饋給當地,讓販賣的環境更好?還是這些錢就拿
去國庫補了哪些缺?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因為既然你不落實執法,那我覺得這些錢乾脆
弄成稅金,你乾脆不要用成罰單的方式,因為開發罰單就表這人是犯罪,而且罰金是說我
罰了你,錢要怎麼用是我自己的事情。稅金的話就是我拿了稅金,我就要回饋當地。
撇除有名的攤販一個月可以賺幾百萬的攤販不說,大部分的攤販其實一個月只有三萬多而
已。他們沒有退休金、沒有勞健保,而且他們都五、六十歲可能要一直做到他不能做為止
。我覺得可以拿這稅金對每家攤販進行調查,如果只有一個人孤苦無依,而且膝下無子,
就他們繳的稅金當中拿出一部分補助他們基本的醫療照護。稅金也可以拿來修補招牌、雨
棚等等。政府如果喊沒錢去做這些事情,那就拿這些錢去做事情。這部分上任之後可以跟
其他議員連署一起推動。
另外像是之前謝長廷要選台北市長,他曾經提出一個政見,這政見我覺得很好。內湖科技
園區一年有三兆的營收,但這三兆的營收有為當地帶來回饋嗎?帶來了交通不便、帶來了
物價房價高漲,當地的人都住不起,住得起都是新來的,這變相帶來了迫遷。而當時謝長
廷所提出的就是從內湖科學園區收取 1% 或多少的稅金來回饋當地做公共建設或是社會住
宅。但是,因為謝長廷沒有當選所以這個就沒有被落實。
現在北投、士林要蓋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第一期已經徵收完畢了。先不講內湖科技園區的
三兆,我講南港科學園區一年就有 3000 億的產值,但南港跟內湖都沒有對當地回饋,可
是對當地所造的成的影響是一樣。我就以此為例,提出每年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產值的
1%-5% 需回饋當地。
林:若落選,你未來的打算如何?
王:不論有沒有選上,我還是會繼續走政治,留在體制內去修正體制或建立一個新體制,
才有辦法有效改善社會,所以我會持續走政治這個方向。
http://ppt.cc/dLjG
青年參政最有印象就是他了
好希望他能選上
這國家真的很奇怪 老要人民依法行政 卻帶頭違法作亂
王奕凱登記參選 競選團隊嗆連遭架離
https://www.facebook.com/twporcupine/posts/452664888210087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