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 我對蔡博藝事件的看法 - 陸生來台總額篇

作者: HermesKing (Hermes)   2014-08-17 23:45:19
上次發過一篇心得將「蔡藝博事件」拉到通案的層次討論:「外籍學生得否成為
我國大學學生會會長之被選舉人」,後而將外籍學生引申到中國籍學生做討論,
最後得出在大學內不應因此類「國安疑慮」而有差別對待的結論。
後來又看了些文章,見到有些人認為這是一個假議題,會造成「人權優先派」和
「統獨優先派」的對立。
我認為拉到通案的層次,是一個真議題,但同時也是一個假議題。
因為對於「非台籍的學生會會長」本身確實很值得討論,這確實是個真‧議題。
但是,若真的要以討論「統戰」的角度來看這卻是一個假議題了。因為即使不開
放也無法緩解對統戰的疑慮,難道在校內不能參加社團嗎?社團不能辦活動嗎?
所以換個角度再往外拉一點,既然在學校內要尊重大學自治那拉到國家層次呢?
為求大學國際化,所以近年對於外籍生名額都有所放寬,但名額的限制一直存在
,為什麼?因為比例太高可能會因此排擠、稀釋到本國籍學生的教育資源,畢竟
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府終究還是應該要為了我們的利益以及幸福所存在的。
而「陸生」也是,陸生除了教育資源的因素外,還占了國安的因素,所以陸生的
名額雖相較一般外籍生的單校招生總額10%少了許多,占單校招生總額2%(5700
人),但開放的名額卻是逐年增加(詳文末引述的新聞)。
所以,如果真的對於「國安疑慮」如此的擔憂,那麼除了加倍的「警惕」外,是
不是能有更直接的做法?譬如直接就陸生的總額下調更低的上限?對於招收陸生
的政策(三限六不)進行更嚴格的限制?甚至是對於來台的陸生背景進行調查控
管?以此類更基礎也更合理的要求來避免「全方性的統戰」。
為什麼會說這些是更合理的要求?因為這是以國家為單位進行觀察,思考問題的
關卡不是設在學校內的大學自治,是設在更前階的移民署與教育部。在這個部分
一般而言就只是屬於行政裁量的範圍,並不存在什麼人權疑慮。
(別告訴我沒開放陸生就是迫害陸生的受教權,他的受教權只有在他真的成為
 「陸生」後才會存在。                       )
==
特別提到這些除了分享對於「真‧假議題」的看法外,主要還是為了引這消息:
(僅引述部分內文,詳細請點網址進入瀏覽)
國立大學學士班 每校5名陸生
http://www.cna.com.tw/news/aedu/201402200357-1.aspx
發稿時間:2014/02/20 18:12 最新更新:2014/02/20 18:12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0日電)
…過去僅有私立大專可招學士班陸生,國立大學只能招碩、博士班,教育部近年
接到不少陸生反應,認為這項規定剝奪他們進入台灣頂尖學府的權利…
…黃雯玲表示,過去招收陸生名額以總額的1%為上限,去年起提高到2%(5700人
),103學年度總招生名額為4700人,包括學碩博班、專升本等,還不到2%的上
限。台灣招收境外學生、港澳生的上限則是10%…
台灣自100學年度起招收陸生,
100學年度核定名額2141名,實際註冊928名;
101學年度核定2141名,實際註冊951名;
102學年度核定3805名,實際註冊1822名;
103學年度則核定4700名…
==
所以,如果真的擔心陸生造成的統戰,那敵人絕對就是… ( ′-`)y-~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