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研究:中共意識形態教育成效驚人

作者: yommy1108 (chiakila)   2014-08-10 21:09:10
研究:中共意識形態教育成效驚人
最新的一份研究報告得出結論,2004年課改後的思想政治課教材可以更加有效地
改變學生的意識形態:學生們更加相信中國是一個「民主國家」,更加信任中國政府。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近日發表一份有關中國2004年課改對學生意識形態影響的調
查報告。去年3月份,研究團隊向北大在讀的一萬多名本科生發出參與問卷調查的邀請,
收到約2500份回覆。問卷共包含85個選擇題。研究者認為,在高一曾使用2004
年課改後新思想政治教材的大學生比當時使用舊教材的大學生更加相信中國是一個
"民主國家",更加
信任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其他包括公安機關和法院在內的國家機構,並且對中國的民
族政策更有信心。
研究發起人之一、德國慕尼黑大學經濟學教授坎托尼(Davide Cantoni)表示,最令研究
人員吃驚的結果是,雖然中國學生擁有接觸其他媒體和信息的機會,政府居然還是可以如
此有效地通過教材改革改變學生的意識形態。
中國的特別之處
報告的作者之一是目前在斯坦福大學就讀的中國學生David Yang,他解釋選擇中國作
為研究教育對政治意識形態影響的例子時說,因為中國是分省一步一步地進行課程改革,
所以相對其他國家研究起來較容易。他介紹道:"我們的研究對象是同一界相同專業的北大學
生,他們來自不同省份,而新教材在不同省份的推廣時間又不同,也就是說,有些在高一
時曾使用舊教材,而有些學生那時已接觸新教材,所以可以對這兩組學生進行比較。" 譬
如,在對學生對中央政府的信任度一題上,學生可以在1(最不信任)到5(最信任)之間
選擇,新舊教材的差別接近20%的方值差。
坎托尼指出,通過教育改變學生的意識形態,這種現象在 許多國家都普遍存在。David
Yang指出中國的特殊之處在於: 一黨制下教材的選擇過程中缺乏公開討論,所以基本上
是最高領導機構制定教材目標,而民主國家、特別是地方則可以進行投票選擇教材,相對
沒有那麼統一和集中,因此教材對中國學生的影響在中國較為顯著。
新舊教材略有不同
坎托尼補充說:"雖然新舊教科書的內容有些不同的地方,但是卻並不明顯,大多數人其
實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教材內容有所變化"。他提及其中令他印象深刻的一點是,新教材中
對市場經濟的態度趨於保守,甚至對這種經濟體制提出質疑,並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更具
優勢。而受訪學生在回答相關問題時確實對市場經濟表現出懷疑態度,正好達到了政府希
望的效果。
David Yang本人也是學習過課程改革後新教材的學生。他舉例新舊教材的不同之處說
,舊教材中沒有強調中國是個"民主國家",新教材則比較強調中國是一個已經"民主社會"
,要求學生參與民主進程,比如鼓勵農村學生參與到當地的基層選舉,教導學生如何監督
政府的行政職責,舉報政府的違法行為等。
北大學生也無法免疫
Universität Peking
北大學生也無法免疫
另一個讓坎托尼驚訝的研究結果是,連中國較為自由、甚至稍有批判精神的北大學
生也受到影響。在前期採訪中David Yang發現,北大學生原以為自己在意識形態被影響方
面具有
免疫性。但研究結果卻恰恰相反,他說:"學生在高一時候就學習了課改後的教材,而我
們的研究則是在他們大學時進行,也就是至少四年之後,說明課改不但有效果,而且影響
持續時間長"。
研究人員坦言,目前的數據無法直接解釋學生受到影響的原因。但他們猜測原因表示,第
一,從心理學角度而言,高中階段仍具可塑性,而大學生對媒體和課外教材的依賴性則遠
大於高中生。第二,鑑於高考壓力,人們必須要紮實地學習高中知識,而這些知識也潛移
默化地影響了他們的意識形態。
而這種影響也有罕見的積極一面,David Yang補充說:"中國近年來面臨嚴重的 民族矛盾
問題,而新教材中則大幅強調中國是多民族國家以及民族融合的重要性,調查結果顯示,
這在學生中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學過新教材的漢族學生更加願意和少數民族學生通婚,
而少數民族則更加認可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張博樹:"政治教育"歷來是中共黨化教育的重鎮
有關中國2004年的課革,也曾在發佈之初引起中國學者的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
所張博樹2005年在"當代中國研究"網站上發表文章《從高中政治教材編寫看"黨化教育"》
,指出高中"政治教育"歷來是中共黨化教育的重鎮,高中其他15門學科的課程標準已於
2003年由教育部頒發,政治課的課程標準是頒佈最晚的一個,2004年才頒發。參與新教材
編寫工作的張博樹在文章中寫道,這個"課程標準"從起草到最後定稿,前後共有13稿之多
;先前的"徵求意見稿"呈現出開放的姿態並體現在若干課程的設計中,但最後的定稿與"
徵求意見稿"相比,黨化教育的成份大大增加了。
他在文章結尾處寫道,在一黨專制的威權主義社會條件下,"政治課"的許多內容並非科學
,而是當權者的意識形態,是為論證當權者的權力合法性服務的。
http://ppt.cc/9xhc
你要民主他人
他人也能統戰我們
http://www.epochtimes.com/b5/5/7/16/n987643.htm
從高中政治教材編寫看「黨化教育」
敵我意識還是要有
作者: salvador1988 (Mr.Owl)   2014-08-10 21:30:00
9.2超級嚮往的 中國特色的民主
作者: higamanami (丸子頭演員)   2014-08-10 21:40:00
被關在鳥籠的麻雀 以為 身處在天空
作者: TheRock (就是這樣)   2014-08-10 22:03:00
獨裁者的進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中華民國還蠻快的。
作者: bugbook (光與闇的消逝之所)   2014-08-10 22:38:00
配合這篇一起看,實際上防人之心千萬不可無:http://ppt.cc/2PuM
作者: tcpic (麻雀)   2014-08-10 22:41:00
有一個政黨 50年前砸孔子 50年後廣設孔子學院 還不覺得哪裡奇怪的...
作者: bugbook (光與闇的消逝之所)   2014-08-10 22:41:00
它們在台組黨、參政的目的實際上是要為了服務CCP,因為這
作者: bugbook (光與闇的消逝之所)   2014-08-10 22:42:00
就是它們的教育思維,那是非常難解的。
作者: tcpic (麻雀)   2014-08-10 22:45:00
以我粗淺的認知會分三種人:甚麼都不知道 政府說的就照做的2 相信極權制度的人 3相信極權制度會帶來自身利益的人
作者: qwxr (kekeanHsian)   2014-08-10 23:06:00
扯淡,我是大陸人,周圍每一個大學生認為中國社會是民主的沒
作者: butten986 (白色的惡魔)   2014-08-10 23:11:00
樓上弄的我好亂啊
作者: shrines   2014-08-10 23:11:00
那只能說新的教科書洗腦功力比以前更強
作者: ookimoo (如風)   2014-08-10 23:15:00
每/沒 都幾??
作者: luckid (luckid)   2014-08-10 23:16:00
大陸的洗腦教材我想還是叫他們忠於黨,有太多大陸人都是被黨文化教育很深...蠻可悲的,不像我們臺灣這裡訊息自由
作者: tcpic (麻雀)   2014-08-10 23:20:00
舉個例子 抗爭的時候布條會寫 求習近平主持公道原則上還是處在 期待聖君降臨的階段
作者: slx54461   2014-08-10 23:36:00
如果寫的是「習近平下台」會發生什麼事?
作者: greedypeople (普通人)   2014-08-11 00:11:00
以後就看不到日出了 很不方便
作者: yellowpeach (睡眠是根)   2014-08-11 00:37:00
論壇上還會貼出習近平的照片 說這領導人氣宇非凡blahblahblah之類的話 真是太可怕了 台灣已經離那個時代太久了他們連大大方方打出席近平全名都很少 幾乎沒看過 會稱習總或老大
作者: bugbook (光與闇的消逝之所)   2014-08-11 00:51:00
那是不是每換個領導人就會照此模式拍馬屁?
作者: yellowpeach (睡眠是根)   2014-08-11 00:55:00
我猜我看到的應該不是在拍馬屁 在一般論壇是要拍馬屁給誰看 應該是發自內心的想法跟期待吧 中國已經比以前開放很多 但應該還是有些底線是不能跨越的
作者: slx54461   2014-08-11 01:12:00
拍一下馬屁比較不會被盯上,在極權國家人人心中自有警總
作者: yellowpeach (睡眠是根)   2014-08-11 01:14:00
真的麻?有請樓上大陸人解說一下 這是一般大陸人常有心態?
作者: Aldebaran (一直走)   2014-08-11 04:22:00
這篇研究放在臺灣也相去不遠 臺灣人太容易高潮好危險的
作者: qwxr (kekeanHsian)   2014-08-11 08:27:00
但是一般說雖然不民主,但日子過得還不錯 所以大家也ok但最近一些年造成貧富差距擴大讓一部分人不爽 但是總體日子比以前好過 就是了
作者: blaz (開花大叔)   2014-08-11 09:43:00
簡言之,說民主他們會去比較跟西方差異,但加了中國特色他們就可以自我開脫了不過會信這套的,原本也不會追求什麼民主自由與其說成效驚人,不如說有藉口表態的增加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