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巴西世足賽,看到巴西人的公民覺醒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4-07-18 02:56:24
推 theseller:K大要不要就你所提出的問題,寫幾篇或轉貼幾篇文章呢? 07/16 15:25
我自己是把世界分成幾塊地圖來看,當然這看法會有我自己很主觀的問題
ps: 粗糙的分類,當然國際關係不會是這樣討論問題的...
1.歐盟北美
這不用是全世界的主導者
舉凡制定的各種度量衡標準,生產方式和民族國家作為遊戲規則
各門學科作為工具和方法論,等等...
非西方文明只能進入到西方文化的情境裡,複製這些東西才有可能讓自己有辦法順利運作
若要說超越西方基督宗教文化,那也得先進入文化脈絡才行吧...
PS: 很多東西對他們是理所當然,但對於異文化而且又想進入他們文化脈絡
反而是一道障礙
其中的西歐北美又可以時代來區分
PS: 幾年前有蘇黎世理工大學通識(本行是現象學,但該校沒哲學系)教授演講哲學地理
我也才意識到這東西可以用哲學史在不同時代發展的地理位置來討論
這種討論並不會失焦,因為直到1960年代哲學依然是各門學科之王
就算到了現在雖然有退位的狀況但還依然掌握各門學科基本的宇宙觀存有論
的預設等等...這類東西
在在中世紀末葉到文藝復興初期(1300~1650),主要是義大利各城邦和西班牙(地理大發現),
突破既有知識體系框架,主導整個歐洲的知識體系發展
ps: 把神拉回人
到了啟蒙初期(1600~1780)
,主要是阿姆斯特丹,倫敦,巴黎,這裡也是當時歐洲的鐵三角,
歐洲最繁榮和富庶的地區
ps: 主要就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探討的問題是知識從何而來和真理相關問題
啟蒙末期到工業時代到現代(1720~1856)(1780~1920)(1900~1960),
主要就看日耳曼民族表演
ps: 從德國觀念論一路到黑格爾左派再到馬克思,接著的現象學和維也納學圈分析學圈
等等...這是哲學的部分,像是人文學科和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有長足的發展
而且這些研究大都是領先該時代其他歐洲國家的
德國統一只是這些思想的果(從盧梭以來轉為民族主義好比費希特追求的目標)
,強盛也是果(知識體系領先),而不是因
到了1960年代之後典範轉移到了美國(美國也是吸收蠻多德國文化才得以擺脫並超越英國)
,運用不同的運作方式擴大它的霸權
ps: 其實也不能說不同,也就是站在資本主義和自然科學兩大支柱上
建立一個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的平台,而且在資源分配上把大量資源給少數菁英
若不是精英就不會管了...,至於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
主要也是以自然科學方法論為主,擴散到其他學門,
但其實資本主義和自然科學這兩樣東西都是歐洲發展出來的
之後的全球化概念美國比較強調經濟,而且大都把問題簡化為經濟和文化對立來處理
相反的,歐洲和其延伸的思想就比較豐富而且多元,比較是從人文和自然科學對立
(也不能說是對立,而是好比現象學和詮釋學等回到人文精神批判自然科學的不足)
人權和資本主義對立這些地方著手
像是歐盟成立和蘇聯瓦解因而東擴,也是因為全球化概念(我記得之前提過左右派全球化)
而成立,就論歐盟的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科學研究也佔有世界三分之一強,
資源更佔有四分之一,若論右派全球化和經濟新自由主義,應該是把歐盟當作首選才對
ps: 就以yamatobar提的例子,就算是那些歐洲國家分裂了,但我認為他們依然會留在歐盟
就連英國我也認為不可能脫離歐盟,因為英國一脫離歐盟後他就沒搞頭了,
在歐洲事務上插不上邊,連帶影響他的產品和對其他歐洲國家之間的貿易...
就我覺得歐洲應該看的是文化和歷史,以及思考如何從台灣既有的文化融入以西方國家
主導的現代性運作方式圈子裡。
至於美國,我認為重點應該放在他們的管理方式,還有他們的霸權對國際的影響
而不是直接把他們的文化和國際觀片面剪取而且扭曲,
並把它改為有利於台灣統治階級統治當作台灣的國際觀...,這對台灣會產生很大的問題
這是因為台灣文化並不在歐美基督宗教文化脈絡裡,
而美國是以歐美基督宗教文化發展成果做基礎
就好比一位將軍懂得如何運用大量武器並動員大規模士兵打仗,而且通常打得贏
其他將軍看到很想學,但手邊的武器不夠士兵也不足,這要如何學?
再者,美國的觀點常常太簡化而且太狹窄了,也忽略掉許多不同面向的問題
台灣不適合拿美國的國際觀直接套用
2.拉丁美洲
我是把拉丁美洲視作為歐洲思想的延伸,但缺乏歐洲生產工具,
以至於資源和勞動力被歐美國家掌握和剝削
對台灣而言,我認為應該著重的點在於他們是如何反抗殖民者,
以及如何創造出非歐美主流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好比中南美洲的公平貿易)之類的
3.非洲
南非同上,非洲其他部分可以給台灣借薦的是後殖民,
如何擺脫歐美帝國主義資本主義殖民主義的過程...
4.伊斯蘭
幾年前的統計,伊斯蘭扣除石油相關的工業出口,其他的工業產值加總還不如瑞典還挪威
一國,伊斯蘭國家人口超過十億,幅員從東南亞到北非,甚至歐洲也有幾個伊斯蘭國家
這表示什麼? 伊斯蘭仍不願意進入歐美列強制定的制度和運作方式下去運作
要說現代化失敗也是可以(蠻多國家並不是不願意進入這套體系,而是失敗了後轉為保守
,好比伊朗,好比埃及等等...),但他們的思想是近似基督教文化的,
這可以讓台灣得到借鑑
5.俄羅斯
俄羅斯和基督宗教文化有很密切的關係,他們的發展和基督宗教文化又有些不同
但卻能做出相似的成果,這點也可以給台灣作為後進國家一個啟發
6.日本
明治維新採取西體日用的方式,在短期間內可以和歐美列強並駕齊驅,
至今仍是東亞各國典範
也是台灣鄰居,就以市場考量而言台灣該思考的是如何搶日本高品質市場,
而不是思考如何獲得中國廉價勞力
7.東南亞
民族和文化複雜,市場不小,以台灣的地理位置應該好好的了解才是
8.中國
只是想回復清中葉以前的霸主位置,而沒有真正進入西方世界主導的世界裡面
作法也僅僅只是複製西方列強在十九世紀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擴張的方式而已
像這種的東西,對台灣而言應該試圖了解的是為何他們有這種世界觀和做法
而不是照搬他們世界觀的片面和美國世界觀的片面作為台灣的世界觀...
9.印度
獨立的文化,以我所知,他們是最有機會突破現有的歐美知識體系框架的文化
其他的部份我就不是那麼熟...
作者: theseller (我不安定我流浪)   2014-07-16 15:25:00
K大要不要就你所提出的問題,寫幾篇或轉貼幾篇文章呢?
作者: yommy1108 (chiakila)   2014-07-18 03:24:00
推 很有趣的觀點
作者: zoobox (zoobox)   2014-07-18 03:27:00
推!
作者: DRIariel (荷恬甜)   2014-07-18 03:33:00
日本是東亞這塊蠻重要的市場 很多島的觀光也是從日客開始
作者: muggyman (六張犁智英)   2014-07-18 04:50:00
印度的部分似乎說得少了些,希望k大能多說些~
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4-07-18 05:04:00
我比較清楚的是他和巴基斯坦還有斯里蘭卡的關係但在現代化這塊我就不是很熟
作者: rumicco (鍵盤一姐)   2014-07-18 05:20:00
好文
作者: aarzbrv (我愛鑽石光! 芒! 長!~~)   2014-07-18 08:25:00
伊朗在革命前,應該是殖民化吧?
作者: yamatobar (747-8I)   2014-07-18 08:49:00
韓國呢?
作者: theseller (我不安定我流浪)   2014-07-18 09:25: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