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台灣從國民黨威權時代以來形塑的((ry

作者: owl9813 (草鴞)   2014-06-14 18:27:59
轉帖自好友FB
命題:台灣從國民黨威權時代以來形塑的教育體制與想像,以及對於明星高中的崇
拜,其底層的文化邏輯是和大學新自由主義化可以完好相接的。
  「這學期結束,我會把工作辭掉。」一邊吃著摩斯漢堡,我女朋友一邊說。
  「為什麼?在安親班看小朋友寫作業不是個超爽涼缺嗎?沒人時你還可以看
書!」我不解地問。
  「受不了…這些小孩太可憐了。我知道有好幾個孩子在這裡待完,晚上還要
去補習班或才藝班。才小學二三年級耶!他居然告訴我他數學考97分考好
差…有兩個小女生很麻煩,常常不想寫習題就跟你一直盧,我也知道他們
等一下要去下一個補習班當然不想寫,但我當小老師,就得逼他們在10分
鐘內寫完50題算術題,他們倆則像條抹布一樣在地上滑來滑去…。」或許
是因為剛下班,我女朋友疲憊又漫不經心地說著

  有的時候教育的問題,除了由大方向與架構來思考外,或許更重要的是由小
見大、真正去看到台灣孩子在怎樣的環境長大、背負著什麼樣的使命與期待,甚
至內心被銘刻出怎樣的價值觀。我同意陳政亮的看法,認為教育改革要由高等教
育改起,然而要去認知教育真正異化與變態之處,則要從底層生活境遇的細節裡
談起。
  我們的父母,大約是民國50年代出生的一輩,基本上那是一個多為軍公教子
女才考得上好學校的時代,高中並不多,大學的名額更不用講,那時男生當大專
兵可是很驕傲的。相聲瓦舍2004年在新舞台表演的原創相聲《記得當時那個小》
,完好地再現了那一代人學生時代的整個生活想像。教官、制服、老師與父母的
打罵教育、側背書包、偷抽菸、作弊、說國語、異性戀、抽鑰匙、講義氣…。對
我們而言,大人不會告訴我們學生時代是青春鮮活的,但是每每講述起在學校的
那段日子,他們也還是眉飛色舞。在此意義上,陳政亮先生的演講是很精彩的。
  當然我們也知道,他們是比我們苦、比我們還要有聯考壓力的一代,那樣一
次考試、上哪個學校,可能就決定了整個未來的人生走向(當黑手、當老師、當
軍人、當…)。當台灣社會富裕了起來、思想似乎開明了起來時,父母親都希望
我們這些民國八零後的一代孩子們,可以在童年時就多采多姿、青春時好好念
書、未來圖個好大學好工作,這不為別的,而可以在某個意義上說,是在「復現」
當年他們是學生的時候做不到的,或想要做到的事情。
  整個的台灣社會的現實,銘刻在我們父母的心路歷程中,因為他們確實就是
和台灣一同現代化、一起脫離威權統治的一代人。他們有青澀的年輕學生時,也
有在不同職場、不同階級中的各種苦,但他們同時也有驕傲、同時也有希望。
  而這希望,寄託在我們之上。
  當《去帝國》一書在分析南向政策與相關的論述時,我想我是稍微可以體會
的,勇敢的台灣人終於窮夠了,愛拚才會贏,如今我們終於在國際上抬得起頭,
日常用的、吃的、穿的也不用愁,日子一直都在漸漸變好,未來也是。這絕對不
僅僅是整個國家發展的走向,也同樣是社會中很多群體生活境況的轉變。家庭代
工場、隱形的層層外包、工廠女工等等躺臥在上一代的記憶裡,比起父母親今日
的工作,還有感覺上對於整個國家的貢獻,台灣人應該覺得驕傲。
  這是很容易的邏輯,那就是陳光興說的,從威權時期留下來的教育、制服、
身體、語言的規訓,到軍公教、明星高中與大學等公務人員與資產階級,到異性
戀、男女關係、追逐與對體制的反抗,到國家、國族、向前看的邏輯,全部緊密
的扣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說也說不清。
  我們不能直事批判,而要深入體會父母輩所處社會的物質基礎,以及電力於
其上的精神結構,才能真正理解這整套邏輯的理路。
  於是,當父母因工作忙了起來,他們真真正正找到了一種實踐人生的方式,
並且確實拿得到、在手上的錢,對於孩子才是最好的禮物、最現實的禮物。孩子
能上安親班、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能多才多藝、能在小時候就有出國經驗,然
後長大成人能夠自主、念大學、有想法又能敬重長輩,並且在適婚年齡有個理想
對象,這就是孩子能給父母,最好最好的禮物。
  這個時候,我可以說,父母的一切辛勞與過往年輕時的血淚,他們都不會跟
我們計較。這是他們的偉大之處、他們的希望真正實現的時候、他們年輕時就被
銘刻的認知與慾望,被完好復現在我們的生命軌跡的時候。那時他們就無憾了,
並且還是會半驕傲半羨慕地說幾句:「你爸爸小時候還真是窮怕了…要我小時候
有你這樣的資源,或許也可以唸個高中與大學。」
  所以,請讓我們抱持著敬重的態度,來直面我們的父母,以及台灣社會裡的
底層文化邏輯。
  出頭天主義絕不只在於錢,而更在於對小孩子的栽培。孩子的生命軌跡,在
多大程度上能夠復現父母的期待,將是為人父母最大的資本。
  「我跟你講啦,小學成績好的孩子,他的爸媽最好都去學校當愛心志工或圖
書館阿姨…小時候我成績超好,而且又是游泳校隊、又喜歡畫畫,又是學校歌仔
戲團的,一整個風雲人物…在班上要嘛是班長,要嘛是風紀股長。老師超喜歡我
的,基本上我犯什麼錯老師都不太罵我。而且我媽跟導師關係超好,兩個常常買
東西會想到對方,織個娃娃也會送來送去…。」這是我女朋友在復述他的小時候

  她知道她享有一種在班上的特權、她也知道她自己得努力不懈,她不僅是被
期待不能被超越,更在於她自己覺得絕對不能輸,不然,會徹底的沒面子。國小
是很神奇的地方,在都市裡面卻也可以將素不相識的家長們聯繫起來,凝聚成一
種都市地方感、小孩教育的溫床,以及媽媽團員們分享、交流,當然,還有比
較、排階序的場所。
  「小孩優秀或家裡有錢的家長,說話就是大聲。不過比起有錢,還是小孩成
績第一的家長階序最高…這兩種家長多半都坐在一起,並且被諮詢最多意見。」
我女朋友精細的觀察一直都讓我很訝異,相形之下我國小的時候,根本沒有這麼
銳利的眼光。父母的期待,甚至小時候就尤其是母親的,被整個城市空間與教育
體制給隱而不顯的銘刻在小孩心中。所有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年輕時的事情都沒
什麼好述說,對我們而言,學校,就是那樣。卻殊不知,這個力道有多麼深厚。
  「事後回想,我媽認為對我的教育是失敗的…她花大錢讓我念私立學校(按:
國中),但我卻只考上了景美女中,我自己也很失望,我以為至少不會在松山之
後…國中念私立,教給我的是有些人註定無法超越,國小的時候那種成績優異已
經不再了,越到國三班上越多黑馬,而我不是…。」她娓娓說道。
  她說她媽媽再也無法被其他媽媽諮詢家裡小孩怎麼念書的,甚至得忍受花大
錢給孩子唸私立國中卻沒上北一女或中山的苦痛。
  我可以說,但我悄聲的說,確實,在出頭天主義背後運行的某種邏輯又是
妒恨(resentment)政治,這是一種對於小孩投資的成敗、一種十幾年來的精打
細算與斤斤計較。無意中,孩子被形塑成了某一種人,而或許可以言之「提早進
入社會」。其實很多孩子,都知道大人在對自己做什麼,而父母的期望,是對成
年以前的孩子最重要得去實踐的生命目標,這點有沒有實踐,都將銘刻在孩子內
心,一直影響著他的一生。
  高中,就是念書,或許我們這一代的社團是比較多采一點,但還是一樣,就
是念書。從來讀高中的目的就只有一個—考大學,這永遠不會錯。公立高中的學
生都有一種自信或自尊,這標誌的很清楚、因為就寫在他的制服上。什麼顏色的
制服決定他在路上走時可以抬頭挺胸的程度、可以決定媒體報導的曝光率、可以
決定跟他相關的消息是正面還是負面、可以決定補習班會不會給他獎金並且把他
放上廣告。這種自尊或自信簡直可以說成是自負了,因為一樣底層有著妒恨,他
不能接受考輸別人,他已經成為一個內化成績階序、大學排行以及會自我鞭策的
人了。而公立高中的學生,如果是男性,又會打球、打電動、敢嗆老師,與同學
間敢到處玩但成績又好,則陽剛氣質與社會的階序揉合在一起操作,成為最上位
的霸主。而女生也不會輸的,綠色制服又是儀隊,能耍槍能打球,物理化學還考
得比男生好,一樣成為補習班裡名師的最愛。
  這個社會裡有某種「正統」的概念,那就是明星高中的學生男女在一起,是
那樣般配而浪漫。這是在公立高中裡,學生心目中最高的慾望的實現,即使是現
在的家長,都同樣會默許這樣的早戀。「制服」這個東西,早已從國家形塑人們
身體與認同的工具,轉化成為一種美與正統,甚至就是社會的位階。網路上早有
制服地圖與各校制服的票選,說它是社會位階一點也不為過,因為當我們聽到卡
其色(建中)與綠色制服(北一女)配在一起就覺得是正統,但如果是白色制服
(成功)配綠色就會覺得怪怪的。性別的階序邏輯透過制服,和階級邏輯扣合在
一起,並且營造了某種浪漫愛的想像。
  私立高中就沒有那麼幸福了。他們注定不幸,因為他們要嘛是被父母逼迫就
讀極貴的高中以加之鞭策上好大學,要嘛就是生命軌跡已經和父母的期許脫鉤了
。他們注定在這整個成績階序裡掙扎,但換來的永遠是失望與極限,永遠永遠。
當他們和公立高中的國中同學出去的時候,內心將有一塊總是失落,永遠永遠,
就像是當他未來和國立大學的國高中同學出去時,只有私立大學的自己會同等的
哀嘆以及敏感。永遠永遠。
  高職的學生早成半放棄狀態,他們就是《學做工》裡面的另一階級。如果他
們可以在打球或打架上贏四眼仔的話,那將會有短暫的歡愉以及陽剛氣質的展演,
其餘時刻,功課有一搭沒一搭做吧,人生也是。不然,還能怎麼辦呢?
  哎呀,我們還沒談到大學呢!但我們的孩子,怎麼已經這樣扭曲變形?是的
就如陳政亮所言,我們每個人都踩著別人的屍體走上來,我們每個人在過程裡,
人格都早已扭曲。
  「我要鼓勵我未來想讀文組的學弟妹來清華。文科在清華這種理工學校被邊
緣,是清華給我最好的禮物,它讓我提早進入了社會。」我女朋友說。
  大學校長發言像CEO、校友在社運後打來痛罵人社院、大學排行之所以落後都
是因為文科、學術經費的比例山上山下完全不平衡、創新創業不是人社學生能談
的東西(我們只會搞破壞而不是創造性破壞)、在清華念人社真是智障之舉,為
何不轉系?「不然你以後要做什麼?」台灣人會瞠目結舌、瞪大眼睛、有點生氣
又無奈的看著你浪費一個在國立大學裡安插的位置與享用的資源。
  文學都是一些對社會沒有貢獻的人在無病呻吟與顧影自憐寫的文章;哲學或
社會學根本沒有什麼實證依據,而只是比誰會胡扯或說話大聲;去反核吧智障!
你們不就是怕爆炸嗎?你除了杞人憂天與上街頭批判資本主義之外還會做什麼?
你可能不穿衣服不吃東西嗎?你還不是在用我們理工人生產的東西?
  轉系吧!轉系吧!莫再蹉跎你們的人生!莫再把光陰花在街頭的喧囂與無謂
的抗拒!你們自以為先進而不尊重傳統!你們自以為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信任
,其實都還是需要的,你們需要這個社會!你們就像是不成熟、沒理性的毛孩,
不合你的意就只會哭鬧!轉系吧!去經濟系出來賺錢也好、去外語系出來在國際
企業上班或教英文都好!你還有什麼好說?你到底有什麼貢獻?這個社會甚至不
需要你!請不要再搗亂就是我們對你們最大的請求了。
 
  放棄批判與反思吧!我們已經在社會頂端還需要什麼批判反思!我們就是國
家未來的主人翁、新世紀的領導人!我們就是制服的正統與知識的權威呀!所有
人都要尊重我們,並且我們都要在這些優良的種之間配對!FB上的「表特X大」、
「告白X大」全都是這類的產物!學長學妹呀!異性戀與美好未來呀!不要覺得
「約炮X大」或有關同性戀的粉專,思想有多麼先進,一樣都被性給汙名、一樣都
被異性戀與正統獵奇的觀看罷了!
  這些就是比教學評鑑、意見調查等等還要來得對一個大學生,尤其是人文社
會領域的大學生最直接與最大的影響!都還沒談到新自由主義,但我們早就兩手
張開的擁抱它了!不是嗎?不是嗎?而且最噁心的還遠不只如此喔!而是我們自
以為是地去關心社會、發表一點自己的意見、在臉書上按讚、罵幹或打卡傳照片
、假日去附近農地種種田、跟學校教授或企業界知名人士吃吃飯聊聊天、參加營
隊或去支教以自戀式的給予、和學弟學妹分享升學經驗與自己精采的履歷、當家
教老師辛苦的賺錢、在宿舍一邊吹冷氣一邊瀏覽網頁或打線上遊戲邊寫作業(且
在床上掛起反核旗),然後一邊在背地裡繼續操作「正統」意識形態與迎向(失
控的正面思考式的)美好未來,一邊壓迫著無數無數非正統的群體以及鞏固這個
權力結構,讓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在繼續這麼下去,不是嗎?不是嗎?不是嗎?
作者: lamda (鋼琴加吉他)   2014-06-14 18:39:00
作者: DRIariel (荷恬甜)   2014-06-14 19:07:00
這是中國教育制度的最大迷思 只有讀書第一
作者: errnnniie (Ernie)   2014-06-14 19:22:00
太中肯了這篇
作者: higamanami (丸子頭演員)   2014-06-14 21:02:00
標準權威思想 這種國家可以培養理工人才但人民對於政治、社會、人性關懷、藝術的了解幾乎是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