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 積木學

作者: Lancelotsir (蘭斯洛特)   2019-04-08 10:53:21
現在很流行的機器人教學
但是其實積木學是門很深奧的學問
可以延伸到很多地方
積木學分成=1.骨架 2. 肌肉 3. 大腦4.靈魂 四個部分
骨架通常是學齡前兒童學習的部分
玩法是搭配著小盒組與散件
小朋友要學習著的是物體的《形》
小朋友要學習著的是物體的《形》
小朋友要學習著的是物體的《形》
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一個小朋友,才剛接觸這個世界沒多久的時間,你希望他多會玩樂高嗎?
舉例來說:我會問馬跟驢子的差別在哪邊?
以《狀》來說,兩者差不多,但是仔細觀察驢子所有的特徵《形》是比較小的。
這就是我們用盒組搭配的目的,有現成的盒組,不需要花時間搜集材料,順便建立他們的
空間概念感。
因為幼兒的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一般媽媽在對積木這塊可能沒爸爸來的熟悉,這是男
性與女性大腦生理上的差異性。
再來講到重點了,散件
很多家長好像覺得買一堆散件讓他們去玩叫做
發揮創意,我們換位思考一下,當你看到零件的時候,你的大腦在想什麼 。
通常的父母如果不是常玩,真的是看著不知道怎麼做,你都這樣想了,試問一個這麼小的
小朋友,他會怎麼想呢?
有些父母會說:「他自己玩也是玩的很開心啊,自己創作很多。」
這邊我講堆砌積木分成兩個部份
一歲半-三歲
要做的是小肌肉的運用,這時候通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是單純無意義的堆疊積木。
三歲後
有自己的想法,這時候父母可以準備相對應的零件,例如ㄧ整桶都是屋子的素材,或者是
車子的素材,這才叫做創作。
所有的創作都是有跡可循的,如果天馬行空的創作,那叫做作家跟畫家,最有名的是畢卡
索。
以上是一般幼兒接觸積木會有的狀況,天才兒童不適用於以上狀況。
以這個世代來說,布魯納、羅斯、吳德參考蘇俄學者維高斯基發表的鷹架理論,我覺得是
能將學齡前樂高發展到極致最好的理論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