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謝謝 台端對本院所辦測驗試題所提供之寶貴意見,
針對您的問題,本院特請專家學者進行討論與回答,
並利用本表書面回覆給您,供您參考,
希望能幫助您在專業知識領域上,更上一層樓,謝謝!!
題目: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
虧無為之大道哉?」這是一句反問句,意在凸顯治國要道是:
風行草偃 鳴琴垂拱 化性起偽 刑賞不察
答案:(2)
回覆要點:
諫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徵是以「思」線索,
規勸太宗要知足知止、謙沖包容、節遊勤政、納諫黜惡、正賞明罰,
使百官各盡其才,達到「無為而治」的境地,
而「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
此句話正是指「無為而治」的精神。
台灣金融研訓院 敬啟
個人見解:
答案選項實在很不精確。
作者:
yui1993 (球球)
2016-09-26 19:47:00這次沒看到有疑義成功的題目...
我變革代理人那一題還沒收到阿 還有一題我已經忘記題目還沒收到工作團隊那一題我也還沒收到沒收到代表?
作者:
twen215 (橘寶)
2016-09-26 21:25:00覺得鳴琴垂拱很奇怪 不過丟狗看了解釋 其實這題沒問題
作者:
hsaboy (LAMIGO)
2016-09-26 22:13:00目前好像只有英文釋義成功
這題要是真的改答案反而會引起更大的爭議吧?因為現在高中職的國文課本對題目內引用的語句都解釋為無為而治,改答案就等於是在推翻現在的國文課本的教學內容了。
作者: a456317 (阿乃) 2016-09-27 09:37:00
就是沒爭議拉,這題已經考古題幾次了
回樓樓上,有很多人在選項1跟2之間掙扎啊...所以不只是我自己無法接受的問題。而是題目出得不好
作者:
twen215 (橘寶)
2016-09-28 22:16:00覺得是原po自己不能接受+1 不能因為錯了就說題目不好阿更何況1、2兩個選項丟搜尋就能知道釋義的東西
作者:
eastbrook (布é¯å…‹)
2016-09-29 13:23:00這題蠻常見的說......
我申請釋義原本是想爭取選1、2都對。因為題目的問法有語病。回頭讀題目,是問「凸顯治國要道是...」,前面的十思都做了,也不能不說有風行草偃之效。而鳴琴垂拱縱然作為成語可以比喻無為而治,但是題目問的並不是比喻,而是問因果關係。然而鳴琴垂拱在本文中出現的時機卻是作為一個結果。我想選1的人,心情的掙扎是在這裡。這裡的問法如果選鳴琴垂拱,就跟說「治國要道是養松喬之壽」一樣有倒果為因之嫌。然而選1又選得勉強。這道題目真的越讀越覺得不對勁
作者:
twen215 (橘寶)
2016-09-30 12:47:00說真的 你想太多了
這題真的只是很簡單的題目,絕對沒有牽扯到邏輯思考和因果關係,建議原PO只要專注題目中引用的反問句即可,未引用的原文部分請先忽略不看,那反問句語譯為:"何必勞苦自己的精神,代替屬下管理職務,勞碌聰明的耳目,損害"清靜無為"的至道呢?",由此來看,選項B的鳴琴垂拱(無為而治)絕對比A的風行草偃是最適當的答案,況且原PO自己也覺得選項A不妥,那幹嘛最後還選A呢?當然原PO仍然可以不接受這樣的回答,以後遇到類似的題目依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或思考模式來作答,至於答案是否正確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