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 fb 上,讀到視丘的吳嘉寶老師,對於布列松的嚴厲批評
    他說布列松「居心叵測」地刻意散播
   「『作品的四周有黑色邊框』的攝影家,才是更厲害的攝影家」
    但我閱讀布列松的感覺,他對於「決定的瞬間」強調的點
    並不是在這邊
    而是在於拍攝現場的判斷、慎重與捕捉
    後來的人要刻意強調「黑框」,甚至倒果為因把「黑框」當成判斷標準
    這種狀況能歸因並指責到布列松,說他是「居心叵測」嗎?
    文章最後甚至講得好像 HCB 是 Leitz 的業配一樣...
    不知道板上的各位大大,有什麼意見或看法?
    想多聽一點觀點
    (至於他把布列松名字拼錯,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