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2 ] 法蘭西第零共和國&東正教版教皇國

作者: Comartin38 (CM)   2014-01-03 00:43:58
最近剛用1066年的卡斯提爾王國玩到破關(最新版+最新DLC),
以下分享遊玩過程中遭遇的奇特狀況與心得:
I.提早四百多年走向共和的法蘭西
玩CK2玩這麼久了,
看過好幾次封建君主國莫名其妙變成共和國,
諸如拜占庭共和國:
http://ppt.cc/FMlZ
蒙古共和國(臣屬於伊兒汗國):
http://ppt.cc/h9E4
前面也有版友碰過教皇共和國,
而這次遊玩則遇上了:
http://ppt.cc/rxxJ
你沒看錯,法蘭西王國在1359年3月7日變身共和國,
但建立共和政府的不是革命家,
而是來自瑞典的某個共和國(Gotland),他們強迫法蘭西各路諸侯臣服,
統治法蘭西將近60年後,這個第零共和國最後還是崩潰了,
在封建諸侯數十年的混戰後,法蘭西最後復辟王政,以王國的形式進入EU4的世界,
可惜這個共和國活不到1453年,未能在EU4提早看見革命法蘭西肆虐歐陸.
II.自立為皇的普世牧首
依正常的設定,東正教普世牧首臣屬於拜占庭皇帝,
照常理說,不要說建立獨立政權,要牧首自行稱帝可說是天方夜譚,
但在某些特殊條件下,這情況還是有機會發生的:
http://ppt.cc/Th8l
依上圖所示,以匈牙利為主體的Carpathia帝國,其國家元首竟是東正教的宗教領袖,
整個帝國儼然成為東正教版的教皇國.
為何會發展成這樣,個人推測原因如下:
1.這局的拜占庭皇帝變成天主教徒,與牧首解除君臣關係,讓牧首有機會獨立
2.這位牧首出身的Golovin家族恰巧是匈牙利王室,推測王位已輾轉流傳到牧首
3.牧首領導的匈牙利國取得足夠的法統領地,進而藉此稱帝
牧首稱帝後,整個匈牙利就變成神權國家,讓玩家無法遊玩,
而這個史無前例的"東正教版教皇國"在EU4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http://ppt.cc/YrG3
最後成為了東正教特有的神權政體"Metropolis",使用的則是神權國通用理念組.
III.維持帝國穩定的懶人法-父與子的封建制
(先行聲明:鐵人模式或高難度模式可能難以實行,適用於初步入門的玩家)
這局卡斯提爾開局,最終的成果如下:
http://ppt.cc/Qqdf
這個伯爵領破百的西班牙帝國,建國數百年從未像其他大型國家般,
封建諸侯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原因為何?
其秘訣在於皇室秘傳百年,看似愚蠢卻替帝國帶來穩定與強盛的特殊封建制:
皇帝即位後,不論太子年齡,
將超出直轄領上限的"所有"伯爵領都丟給他,但不要給他公爵與王位,
此外便不再封地給太子以外的任何人.
A.實行前提
要實行這"父與子的封建制",首先開局時要作的,
便是翦除國內所有異姓諸侯,確保自己能控制所有伯爵領.
其次,剷除異姓領主後,得確保自己的繼承制度是選舉或長子繼承,
若無其他封建領主,自己手上握有唯一選票的選舉制等同變相的長子繼承制.
(這對開局行諸子分封制的西班牙諸王國很重要)
開局時若能確保自己能握有全部省份的支配權,且能"完整地"傳給長子,
父與子的封建制才有實行的可能,
若開局時諸侯勢力強大且人數眾多(神羅/拜占庭/法國/塞爾柱),
則難以實施此制.
B.實行步驟
在確保上述兩項前提,玩家便能在長子誕生後,
將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直轄領,一股腦地塞給還在吃奶的繼承人,
分封地的選擇,推薦與首都距離遙遠的地區(原因後述),
以及非首都所在法理區的領地.
將伯爵領塞給太子後,不要給他伯爵以上的爵位,
以免太子亂封異姓伯爵,讓先王剷除異姓諸侯的努力成白工.
也不要讓其他王子擔任封建諸侯,
確保自己只有太子這名直屬伯爵(擁有數十省領地的超大伯爵)附庸.
C.風險與危機處理
全國只有父王一位領主,以及太子一名附庸,
看似能遏止其他封建政權屢見不鮮的Faction聯合叛亂,
但仍存在諸多風險.
其一,太子篡奪公爵或王位,成為高階封建主,把自己手上的數十塊地亂封給外姓.
其二,太子自起Faction,擁立幼弟篡奪皇位(腦袋燒壞了?)
其三,過早封出去的未成年太子被教壞或養壞,
成為異教/異文化君主,或是帶有嚴重負面特質甚至是難以生育.
要處理這些危機,
釜底抽薪的辦法是在危機爆發後,讀檔誅殺(或暗殺)壞掉的太子.
若太子沒有子女,所有領地會回到自己手上,
若太子只有一子且為皇太孫,所有領地會到他手上,資質夠好的話可考慮留他一命;
若太子有兩三名子女,且領地被諸子分走,視情況看是否要滿門抄斬;
若太子枝繁葉茂,難以盡除,則可改判無期徒刑,讓他無法搞怪;
總之,確保太子死後,領地能完整地收回,再完整地封給下一位繼承人.
此外,此制其他缺點,在於太子難以管理過於龐大的超巨型伯爵領
(1450年左右,這局的皇太子手上擁有一百多個伯爵領,且沒有公爵頭銜)
不僅會拖累領地的建設,更會增加領地叛亂的風險.
而獨佔兩位數王冠與公爵封號的皇帝,可想而知,
一定是眾多男爵/市長/主教怨恨的目標,
但付出如此代價,應有相應的回報,才能讓這懶人制度有存在的價值.
D.此封建制的優點
首先,前已略述,
此制是讓入門玩家在確保國家穩定的條件下,保證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可能性.
(省份丟給太子後就不用考慮複雜的國內封建關係,當成EU4在玩了)
此外,或許是系統設計上的"錯誤",此制度在軍事方面擁有強大的動員與機動能力.
以此局為例,絕大多數領地丟給太子一人,1400年時從太子手上可徵調約40K的軍隊,
重點在於,直到現行版本,若從太子手上調出四萬兵馬,
這四萬兵可在太子領地的"任何一處"瞬間集結完畢.
舉例來說,太子在希臘區的領地發生叛亂,
我可以一鍵在希臘區的某個省份叫出40K軍隊鎮壓叛亂,
若在10天後換太子西非領地發生動亂,我可以先把這略為受損的40K軍隊先解散,
再一鍵從西非某領叫出三萬多軍隊撲滅動亂.
簡單來說,太子各領地間宛如有蟲洞般可瞬間運輸軍隊,
相較於敵國得自各省調兵,我可在接近敵國的太子領地直接拉40K兵投入戰場,
可說增加了贏得戰爭的機會.
(更狠的是,太子直轄軍花的全是太子的錢,破產的是太子,但不會影響這四萬兵的士氣)
IV.其他發現與心得
繼上次威尼斯破關,發現宗教版圖方面,
天主-改革騰格里-什葉 三分天下的局面依舊.
A.天主教是CK2的主角,不須贅言.
B.改革騰格里之所以能肆虐CK2,主因是他的五大聖城太容易被單一政權統一,
(1066開局Cuman王國一開始就有四座,只要拿下位於匈牙利的Pest就能完成改革)
遂成為六大待改異教中(騰格里/洛姆瓦/芬蘭/北歐/西非/斯拉夫)
最容易成立新教會者.
一旦騰格里完成改革,日後入侵東歐的兩支蒙古大軍也會信奉改革騰格里,
一方面信奉改革異教的君主不能像史實皈依一神教,
另一方面,支持改革騰格里的蒙古大汗憑藉著強大的武力擴張版圖,
連帶會將改革騰格里的教義散佈四方.
C.最後,什葉派之所以能顛覆史實壓過遜尼派,原因則較複雜,
依個人的粗淺推測:
a.相較於上頭有塞爾柱主君的遜尼哈里發,
獨立的什葉哈里發發動聖戰的頻率較多且成功率較高.
(但若從第三次十字軍劇本開局,什葉哈里發消滅,則其發展就不得而知)
b.什葉派的主要根據地在埃及,
相較於集中在波斯-阿拉伯的遜尼派政權,
較能逃過蒙古大軍的蹂躪.
c.蒙古大汗最初信奉騰格里教,
若已改革,則會在打下的疆域傳播改革騰格里教,壓迫遜尼派的生存空間.
而最後登場的帖木兒汗國,其國教為什葉派伊斯蘭教,
又會更進一步打壓遜尼派的勢力.
以上,便是這一輪破關後幾項發現與個人心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