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專訪/掌中戲國寶陳錫煌 用生命淬鍊布袋戲技藝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20-08-20 23:34:39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8200036.aspx
專訪/掌中戲國寶陳錫煌 用生命淬鍊布袋戲技藝
最新更新:2020/08/20 22:19
https://i.imgur.com/s11eK0P.jpg
1931年出生的陳錫煌(圖),是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由於李天祿入贅陳家,娶了樂
花園戲班女兒,按約定長子必須姓陳,因此陳錫煌才從母姓,不姓李。中央社記者吳家昇
攝 109年8月20日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20日電)國寶陳錫煌長年搬演布袋戲,除了動手也得動腦,90歲
了身體仍然硬朗,除了今年因為疫情再加上他心臟裝支架,才讓師傅的步調放慢,否則今
年他還受邀去日本、美國演出。
8月豔陽天走進陳錫煌住的陳悅記祖宅,這棟在地方上被稱為「老師府」的建築,興建於
1807年,是大龍峒在大清時期文風鼎盛的象徵。陳錫煌打從出生就住在這棟古厝至今,他
說,鼎盛時期有上百戶人家住在這,如今只剩下十幾戶。
陳悅記祖宅2018年被登錄為國定古蹟,近期「公媽廳」才整修好,其餘的包括匾額、門檻
、屋簷、磚瓦、牆面等,老宅的裡裡外外,都還留有歷史的斑駁,有待慢慢整建、修復。
雖然住在宅邸的人丁不像以往興盛,但廳堂裡的北管樂音卻從沒停止過。到訪的這天,3名
在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學習的後場藝生,正打著鑼鼓、吹嗩吶,負責前場的操偶演師,便
在這裡「請尪仔」。陳錫煌從小就在「生活即藝術」的布袋戲世家長大。
1931年出生的陳錫煌,是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由於李天祿入贅陳家,娶了樂花園戲
班女兒,按約定長子必須姓陳,因此陳錫煌才從母姓,不姓李。
身為李天祿的兒子,陳錫煌沒有得到特別禮遇,小學畢業後就加入戲班,跟著父親到各地
演出布袋戲,李天祿沒什麼時間教他,陳錫煌就靠著自己的觀察、揣摩,一路做到李天祿
的二手。但父親對他甚是嚴厲,時常記錯口白或拿錯戲偶而遭修理,最後他逃到南部,到
新興閣掌中劇團避難。
https://i.imgur.com/jcQdGNx.jpg
走進掌中戲國寶陳錫煌住的陳悅記祖宅,這棟在地方上被稱為「老師府」的建築,興建於
1807年,是大龍峒在大清時期文風鼎盛的象徵。陳錫煌打從出生就住在這棟古厝至今。中
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09年8月20日
https://i.imgur.com/euaznIs.jpg
掌中戲國寶陳錫煌(圖)是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但身為李天祿的兒子,陳錫煌沒有
得到特別禮遇,小學畢業後就加入戲班,跟著父親到各地演出布袋戲。中央社記者吳家昇
攝 109年8月20日
在南部這段時間,陳錫煌收穫良多,不僅觀察南、北部戲的差異,也幫忙做尪仔衣、尪仔
帽。日後他也以傳統為基礎,為戲偶改身,像是在小旦頸後縫上長髮,增添細緻度,再把
一根彎曲45度的「彎通」細竹條,裝在戲偶上,讓小旦能優雅地梳理長髮。
「我很喜歡研究。」陳錫煌盤腿坐在大理石木椅,嘴巴一邊回答,眼睛卻盯著電視機正在
播放的電影「與森林共舞」,「我很喜歡看動物,觀察牠們的動作細節」,他看了有靈感
,就把這些動作細節加入演出中。
國中2年級就跟著陳錫煌學布袋戲的陳冠霖表示,陳錫煌在布袋戲的製作和演繹上有很多創
新,「一樣是騎馬,師傅會研究要怎麼樣可以騎得更漂亮,把動作更細緻化,或者是讓小
旦的身段更嬌媚。」
另外在劇本詮釋,早年布袋戲多半在廟口演出,人來人往進出頻繁,一齣戲大多可以演到3
.5小時,通常是主角遇到男、女配角,都要再重新講解一次前面的劇情。但陳錫煌認為,
現代人沒有耐性坐那麼久,因此把這些重複性的情節省略,有時也會用破題法,一開始就
演武戲,抓住觀眾目光,後面再講述劇情。
陳錫煌雖然在演出上做了許多調整,但對學生的栽培可不馬虎,尤其特別重視布袋戲的傳
承。
陳錫煌表示,學布袋戲除了要先從尪仔開始學,另外也要飽讀詩書,累積許多生活經驗,
「才能把人生經驗注入到戲裡,尪仔才有靈魂。」
https://i.imgur.com/C2qn7yv.jpg
掌中戲國寶陳錫煌表示,學布袋戲除了要先從尪仔開始學,另外也要飽讀詩書,累積許多
生活經驗,「才能把人生經驗注入到戲裡,尪仔才有靈魂。」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09年
8月20日
陳錫煌提及年輕時,一開始都是聽戲、背戲還不太識字,李天祿找了精通漢文的吳天來到
家裡教他,「漢文和文言文不同。」閱讀漢文的主要語言為台語、客家語,讀音為文讀音
,文言文多半是以華語為教學語言。後來吳天來也加入布袋戲的編劇、排戲,最後成為紅
極一時的「排戲先生」。
陳冠霖說,一開始他都是從「布袋戲:李天祿藝師口述劇本集」裡閱讀劇本,「但經常看
不懂」,推測當時李天祿應該是用台語口述,記錄者用華語書寫,因而有出入。最後陳冠
霖只能再去問陳錫煌,經由陳錫煌講解才看懂劇情。
「師傅完全不藏私,不怕你學。」陳冠霖說,他跟著陳錫煌學習十多年,認為老先生最怕
傳統布袋戲沒能傳承下去,「他不怕東西被學走,只怕沒人學。」然而陳錫煌的一身技藝
,有更多的無形資產無法文字化,只能靠一次又一次的教學、傳承,全都是在跟時間賽跑

「跟師父除了學偶戲,也學到社會學。」陳冠霖說,他經常在陳家大宅院出入,也跟著劇
團四處演出,看見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說話表裡不一,也有的人見人說人話,但
陳錫煌都告誡他:「囝仔人有耳無嘴」,左耳聽、右耳出,不需講出來點破,放在心裡觀
察即可。
今年陳錫煌獲得行政院文化獎,問他有什麼感想?老師傅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想不出有什
麼特別的感言;倒是陳冠霖說,自從導演楊力州拍陳錫煌的電影「紅盒子」上映後,來看
布袋戲的「文青」變多了,「師傅說,有人來看戲,我們就把戲演好,把故事講解給想要
認識布袋戲的人聽。」(編輯:張雅淨)1090820
https://i.imgur.com/xSXnhLn.jpg
掌中戲國寶陳錫煌(圖)長年表演布袋戲,除了動手也得動腦,90歲了身體仍然硬朗,今
年因為疫情再加上心臟裝支架,才讓師傅的步調放慢。中央社記者吳家昇攝 109年8月20日
作者: lexmrkz32 (SayHi)   2020-08-21 12:38:00
有看過紅盒子的預告,戲偶動起來是很細膩但......可能看過了霹靂和金光,對這種提不起興趣
作者: gking (GKING)   2020-08-21 13:16:00
傳統偶動起來好優雅漂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