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霹靂一聲天地開—黃強華的五指乾坤(專訪)

作者: zkow (逍遙山水憶秋年)   2017-10-01 19:04:57
霹靂一聲天地開 — 黃強華的五指乾坤
2017-10-01
採訪◎記者藍祖蔚、楊媛婷 整理◎記者楊媛婷 攝影◎記者何宗翰
即使不是布袋戲迷,只要提到霹靂布袋戲經典人物素還真的出場詩一定也能琅琅上口,明
年就是素還真出道卅週年,塑造這位風靡老少的偶戲天王的幕後推手,就是霹靂國際多媒
體董事長的黃強華(本名黃文章)。
卅年來,他用戲偶打造令人癡迷的武林乾坤,不僅每週推劇,讓劇迷緊追不捨,去年和日
本攜手製作的奇幻武俠偶劇《東離劍遊記》,搭配日本專業聲優配音,大獲好評,但黃強
華不忘固本,更形注重布袋戲文化的傳承,從製偶班、編劇班、道具班等,透過實作為台
灣持續培育下一代的偶戲人才,黃強華接受文化週報訪問,分享掌中乾坤的獨家心法。
打破窠臼創素還真 王不見王是原則
問:你曾說霹靂第一男主角素還真一紅就紅了近半甲子,既不要求加薪、也不跳槽,當初
他是怎麼誕生的?
答:素還真的誕生很有戲劇性。
當初接手父親黃俊雄電視布袋戲《雲州大儒俠》編劇時,我發現無形壓力太大,因為史艷
文太有名了,寫好,不會有人誇,寫壞,卻一定惹人罵,因為史艷文太經典了,我不想走
同樣的路,主角不該只有傳統儒家的溫良恭儉讓,更討厭把角色神格化,應該具有多面向
,有七情六慾,所以素還真必要時就會採用「非常」手段來為蒼生謀福。角色唯有多樣性
與複雜性,人物才會立體,戲劇強度才能引發討論,一部戲如果都無法引起觀眾討論,那
就成了單向灌輸,效果有限。
問:史艷文跟素還真是兩大人氣角色,在九○年代曾短暫同台,但史艷文很快就退場了,
為什麼?
答:史艷文跟素還真都是台柱,但從詩句裡就可以看出他們的不同個性。素還真比較強勢
,史艷文比較溫文儒雅,我用個比喻來說,素還真的個性就像郭台銘,史艷文則比較像張
忠謀,兩個人處理事情的想法與做法當然很不一樣,硬擺在一起,就會產生「角色踩角色
」的矛盾,觀眾的關切焦點往往就不在內容劇情本身,反而只在意兩位主角是否互踩對尬
,一旦槓上了,死忠觀眾就會第一個跳出來喊不行、要抗議。
霹靂打造過多位英雄主角,因角色太深入人心,所以很多戲迷粉絲各成黨派,各自擁戴,
甚至會在網路互相叫罵。有些粉絲以前是朋友,卻因此再也不相來往;這種現像也讓編劇
團隊很頭痛,一旦劇情走向不符合預期,編劇就常被罵到臭頭。
有些劇團很會利用粉絲較勁來創造話題,但這不是我想看到的,身為總編劇,我就要求一
定要照事先設定好的大綱繼續寫下去,不能因為角色精采就讓劇情加油添醋如脫韁野馬,
也不要因為當紅角色遭遇意外或不幸,編劇就氣餒失志。
問:幾乎每個霹靂戲偶人物一定都會披著披風,為什麼?
答:披披風就是為了「遮」,有披風護體,就能避免操偶師的手曝光。
過去看傳統布袋戲,操偶師難免會露出一截前臂,觀眾並不在意,但對我來說,那就是穿
幫,就是不完美,不應該讓觀眾看到操偶師的那隻手,應該以最完美的狀態呈現在觀眾面
前,所以設計戲偶時,透過戲偶的披風、水袖來遮掩操偶師的手,就算偶爾還是會穿幫,
只要透過後製技術,還是能修掉穿幫的部分,雖然很花時間與金錢,該做的還是要做。
問:以前的戲偶結構簡單,現在戲偶的關節、手腳等都能靈活擺動,霹靂戲偶是怎麼進化
的?
答:時間是進步的階梯,工藝要精進,更要仰賴時間堆疊。傳統偶戲有些限制,因為強調
動態表演,無法將鏡頭拉得太近,也就無法讓戲偶有太多的表情戲,只能透過口白、音樂
氛圍來烘托人物情感,偏偏表情又是表達情感的重要關鍵,所以就有人採用矽膠捏塑戲偶
表情,這技術並不難,但我目前還不想這麼做,因為一旦如此,布袋戲偶就非偶了。
每次看到新的技術,我都會思考觀眾對布袋戲的定義是什麼、是否背離布袋戲傳統?坦白
說,如果布袋戲偶能夠有表情,應該能走向更大的市場,尤其霹靂還是有在拍偶戲電影,
就會面臨「特寫」鏡頭的壓力,未來可能還是必須走上這條路。
承先啟後重精神 貼近角色即關鍵
問:霹靂戲迷不但人數眾多,而且還著迷扮裝表演,你怎麼看這種文化感染效應?
答:戲迷的考據與講究程度,讓我非常驚歎佩服,他們的熱情也讓我覺得創作上的用心與
用力沒有白費。素還真初出道時的詩號叫「清香白蓮」,我就建議造型組用蓮花做為特徵
,一來蓮花比喻君子,加上佛教以蓮花象徵離汙生淨,也呼應素還真的人物詩詞,造型組
掌握概念後就自行發揮。其他戲偶的衣著或許會採用真皮、真絲,但素還真的戲服一定樸
素整潔。戲服必須呼應人物的設定,如果角色是浪人,造型就不可能穿金戴銀。
問:霹靂布袋戲的戲棚與製作規模已經有如舞台劇了,有沒有想回歸傳統操偶的演出方式

答:傳統的操偶演出讓人懷念,但無法回頭,因為回頭就是技術倒退。我們會在重要節日
重現傳統表演模式,這種手法比較適合在劇院演出經典劇碼,讓年輕人了解布袋戲的傳統
,也讓老一輩回味過去,但要放進產業線上,卻會喪失商業競爭力。
第一代素還真剛推出來時只是個三、四頭身的哈比人,長得還很嚇人,後來為了電視拍攝
好看,我們將身體拉長,戲偶線條更形修長,但也因為我們對偶的細節要求愈趨細緻繁複
,體形和重量都增大許多,即使造型配材儘量「輕量」,操偶還是非常吃力的事。
比起操作小偶,操控大偶的技術難度更高,尤其霹靂布袋戲常有武打橋段,操偶師舉起重
達數公斤的戲偶不只需要技術,還要體力跟靈活的技術,甚至有些更重的戲偶操偶師多達
兩到三名。正因為操偶這麼累,每天收工後,都得請按摩師為操偶師按摩紓壓。
問:你過去曾和弟弟黃文擇組過衝浪合唱團,玩搖滾,霹靂布袋戲也不忘用音樂打造氣勢
,你的音樂美學是什麼?
答:早期根本沒有音樂版權觀念,各種現成的流行歌曲或音樂都能隨意揀著用,百花齊放
,好不熱鬧,大家都能琅琅上口。目前曲目的豐富度雖然相對降低,但所有的音樂都是配
合劇情原創,音樂與劇情故事有更好的融合度,也更具完整性,每個角色出場時都設計了
最少兩到三首的原創樂章,累積的數量已經夠到高雄衛武營舉行霹靂布袋戲的交響音樂會

說來有趣,雖然霹靂的音樂都是用電子音樂展現,例如模仿古箏演出的《伏羲神天響》,
難到一度被人認為無法實際用古箏演出,但沒想到真的有人突破瓶頸,還將演出片段上傳
到網路,後來很多古箏樂手都會嘗試彈奏該曲證明自己的實力。
問:霹靂布袋戲的台詞文白夾雜,你怎麼看最近的文言文與白話文爭議?
答:我們都會針對角色設計對白,不會全部文言,甘草角色如秦假仙的台詞就會偏於俚俗
白話,不過我們的戲白文言文比例較高,有時角色台詞多用文言文也是為了貼近角色設定
,像是一頁書的台詞就常見文言文,文言或白話的運用是為了讓戲劇更為立體。
文言文比例減少後,課綱選擇什麼內容供學生學習,才是最重要的,語言文字的學習不只
是為了應付考試,應是出了社會都能用到。
問:台灣的傳統劇團只有霹靂多元發展,不但有電視台,還能股票上櫃,每週還有新劇進
駐超商通路,甚至還拍過兩部電影,能否分享你的經營理念?
答:當初因為要供應電視台的需求,我們必須要建立自給自足的生產線,片場每天都有兩
個棚在拍攝,每週都有固定的產出,有產出才能有資金,有資金才能吸引更好的人才,拍
出更好的作品。
堅持、不動搖,不要遇到事就立刻打退堂鼓,是我相信的經營原則。過去發行DVD時也
曾被人倒帳倒了近兩億,但我樂觀面對、打死不退,從沒斷過製作布袋戲的念頭。
二○一○年九月霹靂土庫片廠發生大火、損失上億,我把片廠火災當成是上天希望我將片
廠環境弄得更好,所以我打造真正用3D雙機可垂直拍攝的虛擬片廠,也自組動畫團隊,我
拍的3D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所有動畫合成畫面,統統都是「台灣製造」,雖然
票房不佳,但我們有學到經驗。很多人都笑我,不過是要喝牛奶,幹嘛要自己養頭牛?但
我認為若抱持這樣的心態,牛奶永遠只能跟外國買,所以我買機器自己做,賠錢也沒關係
,我沒有愧對台灣。
問:霹靂布袋戲二○○六年曾進軍美國,去年又進軍日本,跨國經驗肯定有甘有苦?
答:坦白說,霹靂布袋戲到美國完全不成功,美方將長達卅集的戲劇節目剪成簡短版本,
還將經典角色之一的葉小釵出場音樂配上嘻哈歌曲,整套劇情等於重編,整齣戲就好像一
隻披著狼皮的羊,走起路來還是隻羊,一點狼性都沒有,我後來跟美方表示,同樣的預算
我們可以針對美國市場製作全新的劇碼,不管是要改編《羅密歐與茱麗葉》或《小紅帽》
等都可以,不能這樣四不像。《東離劍遊記》則不同,一開始日方就從前置企畫作業一路
參與到後製拍攝,也鎖定日本市場喜好的口味,因此一做就成功。
國文造詣非必要 好戲精髓在幽默
問:你被戲迷暱稱為「十車書」,比「學富五車」還多一倍,你怎麼培養文學素養的?
答:我從小就是只讀自己想讀的,我讀最多的是葉宏甲的漫畫《諸葛四郎》,我非常喜愛
歷史故事,年輕時也愛看武俠小說,尤其是柳殘陽的作品,他描寫武打場面的文字非常強
悍,也很嚮往他筆下武俠小說男主角的瀟灑。
不過製作布袋戲後,為了怕受到別人影響,我就很少碰小說,反而常翻閱《菜根譚》、《
道德經》和《孫子兵法》,甚至還會從《名人名語一百句》擷取靈感。
我認為製作戲曲不一定國文程度要扎實,但要懂得去哪邊找尋靈感,另外我也重視幽默,
千萬不能讓觀眾看完戲後心情變差,不過,台灣人常分不清「幽默」跟「搞笑」,幽默就
是懂得開玩笑,也能夠開自己玩笑。
問:霹靂一直致力提拔編劇後進,你如何海選劇組人員?
答:我組的編劇團隊總共有九個人,這些人通常都是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等相關背景畢業
,不一定都要完全了解霹靂的戲碼歷史,編劇人員進來後,第一件事就是分組:熟悉霹靂
的一組,繼續深耕;不熟悉霹靂的一組負責開創正劇以外的文本。我很強調不能只有一元
,而是要多元多用,不能只靠一棵果樹過活,萬一這株樹枯萎,整個團隊會「害了了」,
透過多元多用才能讓人才樹成為一片樹林。
http://news.ltn.com.tw/news/culture/paper/1139785
作者: leo03160913 (新店地痞流氓)   2017-10-01 19:38:00
培養配音卡實在
作者: larusa (最愛小熊寶貝)   2017-10-01 20:05:00
https://youtu.be/eE9Qt8Ooz_Q回味一下伏羲神天響
作者: sos01030 (萌玥)   2017-10-01 20:14:00
https://youtu.be/lE4Z7e9-mSI 推一下二胡版本的
作者: zorroptt (毛毛鼠)   2017-10-01 21:07:00
神天響那段滿有趣 逆天挑戰w
作者: s6551219 (微風氣息)   2017-10-01 21:57:00
現在每個角色聲音聽起來都超像的識別度不太高了
作者: tso1408579 (Seluotier)   2017-10-02 08:35:00
可惜現在的老素早已神格化
作者: sachajam (沙茶醬)   2017-10-02 09:37:00
跑去看國語版 沒想到變聽習慣了 黃大開放多人閩南語配音吧
作者: zeze (三月うさぎ)   2017-10-02 09:50:00
國語版這檔配得滿不錯的雖然我只是看片段...但天地最後那幾幕配得非常好之前聽演講感覺的出來黃大還是比較喜歡單人配音,因為他認為這樣更能掌握故事全部脈絡
作者: danny15379 (帝御導媒詭)   2017-10-02 10:59:00
我是因為有國語版才開始看的 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