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調查技嘉於 INTEL BASELINE 設定之 PL2

作者: AreLies (謊言)   2024-05-01 17:28:59
全文標題:跟進調查技嘉於 INTEL BASELINE 設定之 PL2 188W 與 AC_LL 1.7 的來由~
技嘉沒有錯!
原文轉自 UNIKO's Hardware
網頁好讀版:https://reurl.cc/KeQjee
https://i.imgur.com/yZLkZZZ.jpeg
在上一篇技嘉最新 INTEL BASELINE 設定的報導 (註一),UH 揭示技嘉針對 i9-13900KF Q
S 設下 PL1 = 125W / PL2 = 188W / ICCMAX=249A / AC_LL=1.7,惹來一些爭議和指責。這
裡筆者先簡單回應一下,QS CPU 其實在業界被廣泛使用,從廠商到媒體,由測試到驗證,
都可看到 QS 的身影。無論是 QS 還是 ES1 / ES2 / ES3,按 INTEL 定義它們本質上都是
ES,也就是工程版 / 非正式零售版。
QS 相對於 ES,在 CPU IHS 上和 CPUZ / HWINFO 裡,都有明顯的分別。而從近代的 ES QS
來看,QS 基本上沒有 ES 會有的 BUG。UH 也有向板廠查詢 QS 的性質,獲回覆 QS 非常
接近正式版,基本上沒分別,有些 DDR5 QVL 也是用 QS CPU 去做的。另一方面筆者的 i9-
13900KF QS 也能跑到 R23 MULTI 40000 分,沒有任何異常。
註一: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4/04/gigabyte-intel-baseline-bios.html
回到主題,現在已有其他媒體和技嘉 Z790 使用者指出,就算是 i9-13900K / i9-13900KF
的正式版 CPU,技嘉的 INTEL BASELINE 設定也是 PL1 = 125W / PL2 = 188W / ICCMAX =
249A / AC_LL = 1.7。華碩那邊據說是 PL1 = 253W / PL2 = 253W / ICCMAX = 280A / AC_
LL = 1.1,加上 INTEL 最新的官方文件 (743844-009) 也是指定 AC_LL 最大 1.1,那麼值
得探討的問題便是為何技嘉設定成這樣。
有外國媒體指出這或許是 BUG,筆者認為既然是刻意定下的值,說是 BUG 難道代表背後的
工程師有不同的想法?讓我們深入探討下去!
INTEL BASELINE 苦海裡翻起的愛恨情仇
封面圖片來自 INTEL 12TH 其中一份 POWERPOINT,名稱是 BLUEPRINT SERIES - 12TH GEN
INTEL CORE PROCESSORS。
GUY THERIEN,此君在這幾天成為全 INTEL 最有名的人,他也有在這份 PPT 裡出現,剛好
就是負責介紹 POWER 的部份。
所以 INTEL 從 12 代開始,就更新了 POWER DEFINITION (功率目標定義),引入 2 種設定
,例如 i9-12900K 可以採用 PL1 = 125W / PL2 = 241W,也可以採用 PL1 = PL2 = 241W,
這都是 INTEL 指定的功率規範。從這一點可看到技嘉的 INTEL BASELINE 雖然不是 PL1 =
PL2 = 253W,但也不一定是亂來的,因為 INTEL 就同一核心規格例如 8P + 16E,並不只有
一種建議功率設定。
另外值得再強調的地方是 PL1 與 PL2,如圖所示 PL1 才是長期運行的功率目標,PL2 只是
短暫的最大功率目標,所以技嘉於 INTEL BASELINE 設定所定下的 PL1 = 125W / PL2 = 18
8W,本質上最影響 CPU 的還是 PL1 = 125W。
這也是為什麼 CINEBENCH R23 在 PL1= 125W 的情況下由原來無限功率的 40000 MULTI 降
至 PL1 = 125W 設定的 28000 MULTI,這近 30% 的降幅源於 R23 本來就能跑到 300W 以上
,所以在 125W 的限制下自然大幅影響成績;遊戲方面則還好因為遊戲一般就只吃約 150W
,所以相對於鎖 PL1 = 125W,10% 以內的性能變化也是合理的。
也因為 INTEL 在 12TH 更新了 POWER DEFINITION,這代表 INTEL 是可以改動自家的 DEFI
NITION 的。公道地說,拿 INTEL 在 2019 年說的"IN SPEC"來看 2024 年今天的"OUT O
F SPEC",怎麼看都不合理。
架構、製程、核心數量、頻率上限都不一樣,怎麼會強行套用以前的 DEFINITION。INTEL
說了算是無可厚非的,只要底子夠厚。
https://i.imgur.com/Y7Ax6Ty.jpeg
https://i.imgur.com/fdE93HY.jpeg
https://i.imgur.com/ZqU1wSF.jpeg
接下來要看的,筆者也不賣關子了,就一句,技嘉的 INTEL BASELINE 設定裡,為 TDP 125
W 的 8P+16E 例如 i9-13900KF 定出 PL1 = 125W / PL2 = 188W / ICCMAX = 249A / AC_
LL = 1.7,並非技嘉自創,而是據說由 INTEL 指定的。只是,好像過期了。以下是筆者找
到的一些蛛絲馬跡:
‧ 關於 INTEL 743844 文件,INTEL 現更新至 REV 009,官網上可看到由 002 起的版本,
但只能下載最新 009 的版本。
‧ 009 版本裡有清晰列出各 REV 的改動地方,但沒有詳細交待改了什麼,例如 XX 變為 Y
Y。
‧ 版本變動介紹裡,有提到 INTEL 在 003 版本,更新了 POWER SPECIFICATIONS,也就是
PL1、PL2 等建議值。
https://i.imgur.com/I470lmn.jpeg
https://i.imgur.com/GU90Oot.jpeg
‧ 在 002 版本裡,13TH 8P + 16E 的 PL1 和 PL2,分別是 125W 和 188W,這是 INTEL
在 2022-10 公開的規範。
‧ 文件裡所提到的 S-PROCESSOR LINE LGA,代表 RAPTOR LAKE-S (13TH): S REFRESH-PR
OCESSOR LINE LGA 代表 RAPTOR LAKE-S REFRESH (14TH)。
https://i.imgur.com/521kPJm.jpeg
https://i.imgur.com/fP8MzdV.jpeg
‧ 可是關於 AC_LL 和 ICCMAX,002 的版本所指定的最大值也分別是 1.1 和 307,這部份
與最新的 009 版本一致。
https://i.imgur.com/BdTbciK.jpeg
所以從 INTEL 已公開的 743844 文件,技嘉針對 13900KF 所設下 PL1 = 125W / PL2 = 18
8W / ICCMAX = 249A / AC_LL = 1.7,只有 PL1 = 125W / PL2 = 188W 的部份是曾被 INTE
L 列入文件裡且還能被找到,ICCMAX = 249A / AC_LL = 1.7 的部份則從未出現在 002、00
3、004、005、006、007、008 和 009 裡。
由於技嘉的 ICCMAX = 249A,仍然在 INTEL 的 307A MAX 範圍內,所以至少是合格的。但
是 AC_LL 1.7 的設定則超出 INTEL 的 AC_LL 指定最大值 (1.1),在 002 版本裡 INTEL
只寫上 S PROCESSOR LINE (13TH) 的 AC_LL 最大是 1.1,在最新的 009 版本裡 INTEL 是
有寫過 AC_LL MAX = 1.7,但那是指 35W 的 13/14TH 桌上型 CPU,又或是筆電型 CPU 了

https://i.imgur.com/hwkyb5s.jpeg
那是否代表技嘉在 AC_LL 和 DC_LL 上完全出錯?好像也不是,因為筆者也曾看過以下一張
由 IGORSLAB 爆料的圖片,這被傳是 INTEL 在 2021 年定出的規範。
圖片中的 RPL S 125W 應該就是 RAPTOR LAKE-S 125W CPU 例如 13900K,關於 AC LL 的部
份 INTEL 的 BASELINE 的確是 1.7,PL1 = 125W / PL2 = 188W 也是 INTEL BASELINE,只
是 ICCMAX 的 BASELINE 不是技嘉現設定的 249A 而是 200A。筆者收到以下的圖片時有看
到備註,意思大概就是"仍未落實"。
RAPTOR LAKE-S REFRESH (14TH) 是在 2023 年 10 月推出,RAPTOR LAKE-S (13TH) 約在 2
023 年 9 月推出,而 743844 的首發版 (REV 001) INTEL 也沒有 (再) 公開了,發佈前的
資訊官方當然也不會公開也不會承認,所以在這一刻筆者也無法找到非常有力的證明替技嘉
的 BASELINE AC_LL 1.7 辯護。
https://i.imgur.com/PsUgJI6.jpeg
https://i.imgur.com/hMnHvZ9.jpeg
簡單來說,如技嘉日本在 TWITTER 上所說,沒事不要開啟技嘉 INTEL BASELINE 模式。
筆者也曾示範,在手動開啟技嘉 INTEL BASELINE 模式後,CPU 核心電壓據 HWINFO SUPER
I/O 回報是有可能達到 1.55V,據其他使用者回報,也看過 > 1.60V 。所以筆者只能建議
,CPU 沒事不要用技嘉的 INTEL BASELINE 模式,如使用技嘉 INTEL BASELINE 模式,請不
要手動關閉 C-STATE 等功能,使 CPU 核心電壓不會長期停留在 1.50V 以上。
由 IGORSLAB 公開 INTEL 回應中,INTEL 提到在 2024-5 將正式公佈 INTEL BASELINE 設
定,筆者是認為,也不差這幾天 / 這一個月,沒必要使用現在各板廠的 INTEL BASELINE
模式,除非你也在用 ES / QS 的 CPU。
https://i.imgur.com/VrCEWKE.jpeg
AC_LL 越高,SVID 給出的 CPU 核心電壓就會越高,所以板廠一般都會自行調整 AC_LL,在
預設情況下已為使用者降低 CPU 核心電壓。
I
NTEL 指定 AC_LL 1.1 的結果,其中之一自然是 CPU 核心電壓有機會達到 1.50V 以上。
筆者在 14900K 發佈時,看了非常多家評測,發現 R23 MULTI 的分數各家由 35000 至 430
00 不等。
筆者是認為,ICCMAX 與 AC_LL 對於 CPU 的功率和電壓以及性能都有重大影響,PL1 跟 PL
2 倒是還好。所以對於現在已遇上系統不穩的 13/14TH CPU 使用者,筆者的建議是,先直
接降頻,例如 P-CORE 5G 好了,其他先別動。如果真的想使用 INTEL 的建議,那麼除了 P
L1、PL2 ICCMAX 外,也可以手動設定 AC_LL 80 / 90 這些比較接近 INTEL 指定 AC_LL 11
0 的值,來降低 CPU 核心電壓和溫度壓力,除非你毫不擔心因為 INTEL 所指定的最大核心
電壓是 1.72V。
不過根據 CHIPHELL一位自稱開設工作室的網友回報 (註二),對於某些 CPU,INTEL BASEL
INE 也救不了你,看來現在也不是哪家搶先跟進 INTEL BASELINE 模式就能完美逃脫這次風
波。
註二: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601877-1-1.html
你以為 1.72V 很瘋嗎,INTEL 好像是說,1.72V 是 VCC SENSE,所以換算 SOCEKT SENSE,
應該是 1.80V 了。
對於 AC_LL 110 的擁護者,筆者只能說你真的很勇。
The voltage specification requirements are measured across Vcc_ SENSE and Vss_
SENSE as near as possible to the processor.
A superior board design with a shallower AC Load Line can improve on power, perf
ormance and thermals compared to boards designed for POR impedance.
INTEL, NOTES (Processor VCCCORE Active and Idle Mode DC Voltage and Current Spec
ifications (S and S-Refresh Processor Line)
板廠與 INTEL 之間當然有很多設計文件是不會公開的,技嘉的 249A 1.7 也許只有 INTEL
自己知道。什麼 BASELINE / PERFORMANCE / EXTREME 的 POWER DELIVERY PROFILE,BASEL
INE 一詞就沒有在 INTEL 743844 文件裡的 POWER 部份出現過,以 INTEL 743844 文件來
判定技嘉現在的 INTEL BASELINE 設定還是有失公允,什麼是 INTEL BASELINE 直至這一秒
INTEL 也沒公開說過。
只是,什麼 EVALUATING UNLOCKED DESKTOP PROCESSORS IN THEIR DEFAULT CONFIGURATION
WILL ASSESS THE BEST MAXIMUM PERFORMANCE CAPABILITY,那倒是 INTEL 自己寫在 PPT
的第一頁。
https://i.imgur.com/na5S7V3.jpeg
資料來源 1
https://reurl.cc/8vpnpX
資料來源 2
https://reurl.cc/9vpX1V
資料來源 3
https://reurl.cc/1vm40V
資料來源 4
https://reurl.cc/1vm40V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