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FD Define 7 Compact 極光白+面板改裝

作者: Ohmy (喔賣)   2020-10-19 20:03:07
PTT好讀版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03108992.A.E73.html
網誌無廣告版 https://tinyurl.com/y6deeeya
面板改裝網誌版 https://tinyurl.com/y658tba3
以下正文
今天介紹的是FD的 Define 7 Compact White TG 機殼
如果有人對黑色靜音版有興趣,可參考個人上個月的開箱。
https://tinyurl.com/y3w36m7v
Fractal Design 最新款的Define 7 Compact,在這個月推出了極光白版本,可惡在我買
黑色版本才一個月不到的時候給我推出新的...
多數使用體驗如上次的Define 7 Compact開箱,但我覺得白色款更好看些,總之這次還是
從頭開始介紹一下。
外箱包裝與黑色版本相同,僅在側邊標示為White TG Clear Tint版本,目前黑色款有出
靜音版、淺色玻璃側透版及深色玻璃側透版等三種,白色款目前只有靜音版及淺色玻璃側
透版兩種。
https://i.imgur.com/9TlCpFK.jpg
https://i.imgur.com/W3SSK2n.jpg
外箱打開時一樣覺得似乎中了萬花筒血輪眼,覺得有點暈。
https://i.imgur.com/lO44kHb.jpg
拆包的過程不贅述,直接看機殼吧!極光白版本除了前面版為拉絲銀色鋁金屬外,外殼大
致為白色。
https://i.imgur.com/7MGyVib.jpg
一邊為淺色玻璃透側,採用整塊玻璃黏貼金屬卡榫方式固定,無任何開孔,比舊款
Define C的四角鑽孔鎖螺絲設計先進一些。
不過還是有算是缺點的地方,之前使用黑色靜音版時,側板很容易開啟,但是玻璃板右側
靠前方的卡榫就比較緊,推開後方撥片無法直接將玻璃透側拆下。得拆下前面板再從前後
一起施力才比較好拆。
這樣的設計可能較能防玻璃掉落,但下方還有卡榫能稍微卡住,機殼平躺拆除也能免除掉
落問題。反而不好拆這問題,對於常更換配備的使用者來說造成了些許困擾。
https://i.imgur.com/s9jYo6Q.jpg
https://i.imgur.com/LqvXrWl.jpg
https://i.imgur.com/WPvHQv2.jpg
除了側板及前板吸音棉、出線孔橡膠擋片及前IO線材仍然為黑色外,機殼內大致為白色。
原廠預附一樣是前14cm風扇、後12cm風扇各1,且都為全白色款式,但也一樣為3pin無PWM
功能。
整機採用塑膠材質部分:電源倉上方兩片檔板、前面板兩側百葉窗開孔處及頂部IO底座(
頂部IO蓋上上蓋後觸摸不到),這三處比起金屬烤漆部分應該更容易因為久用發黃,幸好
佔機殼整體的比例不大。不過這三處使用的是磨砂感非常重的噴漆,觸摸手感不算太好。
https://i.imgur.com/bDswaCi.jpg
白色機殼掉漆較黑色明顯,光拆下原廠預裝風扇就能看到明顯鎖孔痕跡。
https://i.imgur.com/kpFlY3I.jpg
接著跳過一些步驟直接上機了,配置大致同上次裝機配備,R5 3600+B550的組合。不同的
是記憶體換成了海盜船RGB記憶體白色款,可能幻光戟用久了有點膩,這次換個廠牌及配
色。
https://i.imgur.com/2qjCOS9.jpg
https://i.imgur.com/l9dnYRp.jpg
不知不覺就插滿16G*4了...心靈加成UPUP。
https://i.imgur.com/LKcMU3U.jpg
前面板IO的線材可以直接從底部開孔出線,能有效幫助機殼整線整潔度。M.2 SSD目前插
了兩片,CPU下方的M.2還在考慮要用哪一款所以先空著。
https://i.imgur.com/IVWWeqd.jpg
完成裝機!脫手了溫度較高的XC3,但又等不到安靜且低溫的TUF 3080,先用EVGA 1060
短卡撐著,也因此搭配雙8P電源線看起來比較突兀一些。
正面除了主機板必要的電源線外,幾乎看不到其他線材,整齊清潔就是爽!
https://i.imgur.com/hiHD7hI.jpg
背面走線也還算清爽,畢竟使用的配備不多,且SSD皆為M.2,除了主板及顯卡電源線外也
就只剩風扇線了。(那一綑前IO線材不算的話...)
這咖機殼的藏線空間不算少,但背部深度稍嫌淺了一點,主要是因為側板只有卡榫無鎖螺
絲加強固定方式,知名機殼評測YT頻道Hardware Canuks有提到,如果線材太多有可能會
妨礙側板蓋上。所以機殼寬度如能再加0.5-1cm會更完美。
https://i.imgur.com/9crem83.jpg
使用訂製線材且移除硬碟架,底部藏線空間仍略嫌緊繃,如果是需要硬碟架及原廠線材的
使用者,建議不要使用太長的電源。(個人這裡是使用17cm長的海韻Prime電源)
https://i.imgur.com/e5gcAmQ.jpg
正面裝滿3顆A12x25風扇,養整窩貓頭鷹讓人心靈富足。
至於有看到人提問前面板能否裝14cm風扇2顆+12cm風扇1顆,個人測量覺得有機會,因為
前方螺絲鎖孔總長度約40cm,應該剛好能塞下。
https://i.imgur.com/EBYcCBt.jpg
Define 7 Compact採用全開式的PCIE檔板設計,較不容易檔顯卡上的DP跟HDMI插孔,也很
容易搭配自家或他廠的顯卡直立套件。
https://i.imgur.com/6nFGQsb.jpg
上方替換成通風上蓋,大開孔設計搭配RGB裝置透光效果還不錯,不過之後上方會安裝一
顆12cm風扇排風,光效會打些折扣。
https://i.imgur.com/M3ZNEUR.jpg
https://i.imgur.com/6zBacjf.jpg
蓋上側板準備上機。
https://i.imgur.com/qUbKBkJ.jpg
不能忘記很重要的撕膜儀式,這爽感讓人欲罷不能。
https://i.imgur.com/6BkO792.jpg
電腦放在桌面下的角落,RGB光效其實看不太到。不過個人還是堅持購入透側版的原因就
是:我可以看不到,但你不能沒有!
https://i.imgur.com/EcbRjGo.jpg
期待更新成Zen3 CPU及30系列顯示卡,功德圓滿的那一天。
https://i.imgur.com/TCHXPyp.jpg
結論
其實上次黑色款已經將個人覺得的優缺點大致講過,這次就重複之前的結論
優點
1、頂蓋可拆便於安裝零組件。
2、側板安裝改良為卡榫設計,即便是玻璃透測也不用擔心螺絲鎖爆玻璃的問題。
3、外觀方正、沉穩、低調,且附有吸音棉可略為降低噪音。(說真的還是不要期待太高)
缺點
1、價格偏高。
2、前IO線材真的太多且非模組化無法單獨拆除,不利於整線。
3、電源艙擋片不好拆、硬碟架手轉螺絲妨礙走線等小細節仍有改進空間。
白色透側款的額外特點
1、玻璃側板比起金屬靜音側板難拆很多,只用後方撥片很能整片開啟,又怕大力出奇蹟
將玻璃直接掰破。
2、白色烤漆掉漆會比黑色顯眼,日常使用需更加注意。
3、前方拉絲鋁金屬面板為銀色,個人還是覺得白色能使整體色調更一致,所以已經買了
白色貼膜在運送路上了,之後看情況更新...
10/21更新 前面板改裝
首先從面板開始說起,之前用黑色板時就有發現,前面板是採用拉絲鋁金屬與塑膠框架結
合的方式,所以前面板施工難度不高。
甚至我之前就已經將黑色款的面板貼上仿金屬拉絲貼膜以降低其反光程度,不過因為太黑
了其實效果不是很明顯。
https://i.imgur.com/t2dhksV.jpg
這次施工的則是白色款的銀色拉絲鋁金屬面板,在動工前連膠膜都還沒撕下。
https://i.imgur.com/bjLFCCW.jpg
前面板的後方上下左右共13顆螺絲,轉下這幾顆螺絲就能將塑膠框架與鋁面板分離。
https://i.imgur.com/chBBFHB.jpg
https://i.imgur.com/vg9ItGX.jpg
前面板是由整塊鋁金屬經彎折、開洞、黏貼上吸音棉及表面拉絲處理而製成。如果有適當
的切割設備,把前面板的吸音棉去除,再切割出通風孔洞,就能變身成自製的Meshify 7
Compact。
https://i.imgur.com/wA3HRZR.jpg
貼膜的施工過程就跳過吧,直接進入成品的部分。這邊還是建議一下,貼膜要選購背面有
導氣槽的款式比較好貼,也較不容易有氣泡產生。像我買這款消光白色貼膜,雖然號稱有
導氣槽,但不甚明顯,造成貼完後還是有些許氣泡。
對的我不承認是我技術不佳的緣故,都是they的錯啦!
https://i.imgur.com/yjpg8Y9.jpg
背面留邊並貼回鋁面板上,以加強固定。這部分應該每個人都有自己施工的技巧及細節處
理方式,個人就不多贅言。
https://i.imgur.com/42AbvT8.jpg
順利完成面板改造,整體更趨於白色,與周圍烤漆部分沒有明顯色差,品質讓我十分滿意
https://i.imgur.com/lEgQFFy.jpg
對比一下原本的銀色拉絲面板。可以說是各有特色,但個人還是較喜歡統一為白色的整體
清爽感覺。
https://i.imgur.com/DvgPV1a.jpg
除了整體稍微有些許氣泡外,可惜的是正面底部的簍空LOGO處也會因貼膜而看不到。
https://i.imgur.com/IGzQesG.jpg
結論
材料費:30台幣
施工時間:30分鐘。
完成的爽感:無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