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Apexgaming AG-850M電源開箱測試

作者: wolflsi (港都狼仔)   2018-10-07 15:05:32
狼窩好讀版:
http://wolflsi.pixnet.net/blog/post/67348596
AG-850M(STG-850M)電源產品特色:
1.支援最新Intel七代/八代處理器平台
2.提供十年產品保固
3.80PLUS金牌認證,在115VAC負載下可達90%轉換效率,220-240VAC負載下可達92%效率
4.採用頂級日本品牌電容器確保電源使用壽命
5.全模組化扁平線材設計,可便利安裝整線,美化機殼內線材排列,改善氣流
6.支援NVIDIA SLI與AMD Crossfire多GPU應用
7.採用140mm低噪音風扇,出色的可靠性和安靜的運行
8.多重保護設計,包含OVP(過電壓)、UVP(欠電壓)、OCP(過電流)、OPP(過功率)、SCP(短
路)等保護
AG-850M(STG-850M)電源輸出接頭數量:
ATX24P:1個
CPU12V 4+4P:1個
PCIE 6+2P:6個
SATA:10個
大4P:4個
小4P:1個(轉接線)
外盒正面,左上為Apexgaming品牌商標,左下為英文特色說明/80PLUS金牌認證標章/型號
AG-850M,右側為電源本體外觀照片,右下印上十年保固圖樣
https://i.imgur.com/kVyAWRj.jpg
外盒背面,印有商標、多國語言特色說明、型號、輸出接頭圖樣、線組長度、線組/接頭
數量
https://i.imgur.com/NRwubHs.jpg
外盒左右側面,印有商標、型號、轉換效率圖表、風扇溫控曲線、產品詳細規格表
https://i.imgur.com/QLkPUbE.jpg
外盒上下側面,印有品牌商標及型號、廠商聯絡方式、電源線形式、產品條碼、官網網址
及安規認證標誌
https://i.imgur.com/g7x0eUQ.jpg
包裝內容物一覽,有電源本體、模組化線組束口收納袋、交流電源線/束線帶、螺絲包及
說明/保證書
https://i.imgur.com/o4uyFPe.jpg
保固部分有特別說明只有把電源使用在標準電腦系統的狀況下才有十年保固,不包含用於
挖礦等其他用途
https://i.imgur.com/Jci9hkb.jpg
隨附交流電源線為1.25mm2 x3規格
https://i.imgur.com/yd9oTXr.jpg
電源供應器本體使用黑色消光烤漆處理
https://i.imgur.com/QZjQwC9.jpg
本體左右兩側皆有造型凹槽及裝飾貼紙,並依照電源安裝位置改變貼紙黏貼方向
https://i.imgur.com/GTvbEJQ.jpg
外殼上直接沖壓出六角孔/長橢圓孔組合的風扇護網,中央有品牌LOGO裝飾圓牌
https://i.imgur.com/DGX53CE.jpg
六角孔網狀散熱出風口,交流輸入插座及電源總開關設置於此
https://i.imgur.com/JSJTcFy.jpg
模組化輸出插座,左下以白色印刷標示各連接埠種類,右下有品牌LOGO
https://i.imgur.com/Kdkp3UV.jpg
輸出規格標籤,上有商標、型號、輸入電壓/電流/頻率、各組輸出電流/功率、總輸出功
率、安規認證標誌、警告訊息、代工商及產地
https://i.imgur.com/esVDbtN.jpg
自印有品牌LOGO的黑色束口收納袋取出所有的模組化線組及轉接線
https://i.imgur.com/ye5I59k.jpg
一組ATX20+4P帶狀模組化線路,長度為60公分
一組CPU12V 4P+4P帶狀模組化線路,長度為65公分
https://i.imgur.com/5oR0f55.jpg
三組分接雙頭PCIE6+2P帶狀模組化線路,長度為60公分,接頭間長度為15公分
https://i.imgur.com/SKs1V62.jpg
三組SATA帶狀模組化線路,其中兩組每條提供三個直角SATA接頭,長度為52公分,接頭間
長度為11.5公分,另一組提供四個直角SATA接頭,長度為50公分,接頭間長度為12公分
https://i.imgur.com/dWncKhB.jpg
一組大4P帶狀模組化線路,提供四個直式大4P接頭,長度為45公分,接頭間長度為10公分
,並提供一條大4P轉小4P轉接線,長度10公分
https://i.imgur.com/FBWs5b9.jpg
將所有模組化線路插上的樣子,還有多出一個未使用插座
https://i.imgur.com/SODtW3D.jpg
電源內部結構,AG-850M為首利代工,採用半橋LLC諧振功率級/12V同步整流/DC-DC轉換
3.3V及5V的結構布局,並採全模組化輸出
https://i.imgur.com/W3qjX51.jpg
內部主電路板功能分區如下:
紅色:輸入EMI濾波電路
水藍色:橋式整流及APFC電路
黃色:輔助電源電路5VSB
紫色:一次側半橋LLC諧振+二次側同步整流12V主功率級
綠色:3.3V/5V DC-DC轉換電路子卡
https://i.imgur.com/Lnqanmw.jpg
主電路板背面,二次側大電流路徑採用敷錫來增大電流承載能力,APFC及功率級一次側控
制IC安置在主電路板背面
https://i.imgur.com/syRm1Oj.jpg
使用深圳志譽科技AV-F14025HS 14公分12V/0.5A油封軸承兩線式風扇,並設有氣流擋片
https://i.imgur.com/XsQMKpo.jpg
交流輸入插座後方加上電路板,上方有兩個Y電容與一個X電容,臥式安裝交流輸入保險絲
並未包覆絕緣套管
https://i.imgur.com/rZYvRu6.jpg
AG-850M的電源總開關不直接控制交流電源輸入L/N線路,而是直接連接控制電路來決定電
源是否工作,所以可以看到電源開關接出的控制信號線比較細,接頭也很小
https://i.imgur.com/Yr16wTD.jpg
交流輸入插座電路板背面的電路敷錫加強載流能力,空焊處U601為X電容放電IC預留安裝
位置,背面未加上絕緣隔板
https://i.imgur.com/MsjhOUp.jpg
L/N電源線磁環及其線路有包覆絕緣套管
https://i.imgur.com/Q2TzG8F.jpg
電路板上L/N輸入端突波吸收器(黃色圓餅狀元件)外面未加上絕緣套管
https://i.imgur.com/wF2g8YO.jpg
電路板上有兩個共模電感、兩個Y電容及一個X電容,組成EMI濾波電路
https://i.imgur.com/6WRV67w.jpg
兩顆並聯配置的GBU1506V橋式整流器一起鎖在散熱片上
https://i.imgur.com/ucSL0wr.jpg
環狀APFC電感,前方用白色固定膠固定的兩顆NTC(綠色圓餅狀元件)採並聯方式連接,主
要功能是接通交流電源APFC尚未啟動時用來對APFC電容”預充電”,以抑制電源啟動瞬間
APFC開始升壓的湧浪電流,當APFC電容電壓提升起來以後就不會參與電力傳輸
https://i.imgur.com/0nJSDG4.jpg
APFC電容採用兩顆Rubycon MXG系列400V 330uF 105度電解電容並聯組合
https://i.imgur.com/lCc6J1J.jpg
APFC電路用控制器Champion虹冠CM6502SUNX安裝在主電路板背面
https://i.imgur.com/wWgVf5S.jpg
APFC及一次側的MOSFET共用一組散熱片,右側(綠色框)為APFC電路使用的三顆無錫紫光微
電子TPA60R150C MOSFET,左側(紅色框)為功率級一次側電路使用的兩顆Infineon英飛凌
IPA60R125P6 MOSFET,採全絕緣封裝MOSFET可避免日後因灰塵/濕氣累積,可能造成打火
及短路的狀況
前方(藍色框)獨立小散熱片上為APFC電路使用的CREE C3D08060碳化矽高壓快速整流二極

https://i.imgur.com/zHSeAzc.jpg
12V功率級一次側控制IC安裝在主電路板背面,採用MPS芯源系統HR1001B增強型LLC諧振控
制IC,控制一次側半橋LLC諧振轉換器MOSFET(IPA60R125P6*2)
https://i.imgur.com/9okENFR.jpg
主變壓器左側方形元件為諧振電容,主變壓器二次側繞組直接焊上電路板以減少傳輸損失
https://i.imgur.com/9AJ2vuV.jpg
12V功率級主變壓器,採用整合諧振電感及雙層結構的設計,上層繞組為一次側/諧振電感
(Lr),下層繞組為二次側12V/-12V,左下兩顆小電解電容用於-12V輸出整流濾波
https://i.imgur.com/GPPTAll.jpg
輔助電源電路一次側採用OB5224AP整合電源IC
https://i.imgur.com/SpOJQPC.jpg
輔助電源電路二次側輸出電容採用Elite金山/Su’scon冠坤電解電容,變壓器上包覆黃色
聚酯薄膜膠帶
https://i.imgur.com/duKCmeR.jpg
功率級二次側同步整流控制IC安裝在主變壓器旁的12V同步整流子卡上,採用MPS芯源系統
MP6923同步整流控制IC,控制二次側12V同步整流MOSFET
同步整流MOSFET為四顆Alpha & Omega萬國半導體AON6590 MOSFET組成二次側全波整流電
路,運作時的熱量直接透過電路板及貼在電路板上面的散熱片來散發
https://i.imgur.com/1xVLStk.jpg
同步整流子卡散熱片下方有12V輸出用八顆BERYL綠寶石BC系列固態電容,電容採懸空安裝
,未貼平電路板表面
https://i.imgur.com/JOGmgzM.jpg
12V/5V/3.3V輸出端也有一些Elite金山/Su’scon冠坤電解電容
https://i.imgur.com/BZ2iPZZ.jpg
3.3V/5V DC-DC電路子卡,負責將12V轉換成3.3V/5V,DC-DC電路子卡正面配置輸出環狀電
感及BERYL綠寶石BC系列固態電容,固態電容同樣採懸空方式安裝
https://i.imgur.com/X3ESx2K.jpg
DC-DC電路子卡後方安裝ANPEC茂達APW7159C雙通道同步降壓PWM控制IC,每組通道搭配三
顆UBIQ力祥QM3004D MOSFET,組成1HS+2LS功率級
https://i.imgur.com/aC7DTBT.jpg
Weltrend偉詮WT7527V電源管理IC安裝在電源管理/溫控風扇子卡上,提供輸出過電壓/欠
電壓/過電流/短路保護、接受PS-ON信號控制及產生Power Good信號
https://i.imgur.com/Y025dBZ.jpg
在3.3V/5V輸出端有兩顆量測電流用的分流器(Shunt),用來偵測輸出電流
https://i.imgur.com/JXFjEZx.jpg
模組化輸出插座電路板背面電路敷錫加強載流,並加上濾波用MLCC積層陶質電容(褐色方
形小元件),不過未加上絕緣塑膠片
https://i.imgur.com/91SrZPQ.jpg
模組化輸出插座電路板正面安裝一些Su’scon電解電容,還有預留一些電容焊接位置
https://i.imgur.com/EtxdEYQ.jpg
接下來就是上機測試
測試一:
使用電子負載,測試輸出的轉換效率,同時使用紅外線熱影像相機擷取電源內部運作紅外
線熱影像
電子負載機種為四機裝,分配為一組3.3V、一組5V及兩組12V
測試從無負載開始,各機以每1安培為一段加上去,直到達到電源或電子負載的極限,
3.3V/5V則受限於電源本體總和功率輸出能力
使用設備為ZenTech 2600四機電子負載(消耗電力)、HIOKI 3332 POWER HiTESTER(測試交
流輸入功率)、SANWA PC7000數位電表(測試線組末端的各組輸出電壓)
3.3V/5V/12V綜合輸出下各段轉換效率表,於輸出68%時3.3V/5V達到電源供應器最大總和
功率限制,故後面測試的3.3V/5V電流就不再往上加,於輸出4%至102%之間3.3V降低
76.7mV,5V降低185.9mV,12V降低153mV
https://i.imgur.com/JSDwn9a.jpg
各輸出百分比下轉換效率折線圖(橫軸:輸出百分比、縱軸:轉換效率)
80PLUS金牌認證要求20%輸出87%效率、50%輸出90%效率、100%輸出87%效率,AG-850M於輸
出19%轉換效率為89.8%,符合認證要求,但49%轉換效率為89%、99%轉換效率為85.1%,均
略低於認證要求效率
https://i.imgur.com/cqpeSeI.jpg
綜合輸出99%下電源供應器內部紅外線熱影像圖,二次側區域溫度最高,達108.3℃
https://i.imgur.com/bzormSo.jpg
純12V輸出下各段轉換效率表,這時僅對12V進行負載測試,3.3V/5V維持空載,於輸出6%
至101%之間3.3V降低35.3mV,5V降低35.4mV,12V降低156mV
https://i.imgur.com/MLCq0I2.jpg
純12V輸出各百分比下轉換效率折線圖(橫軸:輸出百分比、縱軸:轉換效率)
80PLUS金牌認證要求20%輸出87%效率、50%輸出90%效率、100%輸出87%效率,AG-850M於輸
出20%轉換效率為90.8%、51%轉換效率為90.9%,均符合認證要求,但101%轉換效率為
86.8%,略低於認證要求效率
https://i.imgur.com/k2U9kkD.jpg
純12V輸出101%下電源供應器內部紅外線熱影像圖,最高溫處仍是二次側區域,達106.5℃
https://i.imgur.com/bDhYp8t.jpg
純12V輸出101%下電源供應器模組化插座處紅外線熱影像圖,溫度最高點為38.4℃
https://i.imgur.com/mZPGXRb.jpg
測試二:
使用常見的電腦配備實際上機運作,使用SANWA PC7000數位電表透過電腦連線截取
3.3V/5V/主機板12V/處理器12V/顯示卡12V的電壓變化,並繪製成圖表
此測試電腦配備CPU/GPU/機械硬碟於全負荷運作下,其直流耗電量約在600W左右
3.3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27.5mV
https://i.imgur.com/soJ1RHe.jpg
5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26.5mV
https://i.imgur.com/ofMdHyh.jpg
主機板12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71mV
https://i.imgur.com/6OIWCV0.jpg
處理器12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78mV
https://i.imgur.com/9qkC24z.jpg
顯示卡12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112mV
https://i.imgur.com/aDmkPMj.jpg
測試三:
使用示波器搭配電子負載進行靜態負載下低頻/高頻輸出漣波測量及動態負載測試,動態
負載就是讓輸出電流於固定斜率及週期下進行高低升降變化,並使用示波器觀察
3.3V/5V/12V各路電壓變動狀況,目的是測試暫態響應能力
使用設備:Tektronix TDS3014B數位示波器
示波器中CH1黃色波型為動態負載電流變化波型,CH2藍色波型為12V電壓波型,CH3紫色波
型為5V電壓波型,CH4綠色波型為3.3V電壓波型,CH2/CH3/CH4垂直每格50mV
於3.3V/18A、5V/18A、12V/58A輸出下12V/5V/3.3V各路低頻漣波分別為
86mV/47.6mV/39.6mV
https://i.imgur.com/0l8nfp3.jpg
於3.3V/18A、5V/18A、12V/58A輸出下12V/5V/3.3V各路高頻漣波分別為
98mV/43.6mV/36.4mV
https://i.imgur.com/0fOdT4d.jpg
不過在測試時發現AG-850M在空載下的12V漣波呈現鋸齒波狀,其幅度達173mV,同時影響
5V/3.3V輸出
https://i.imgur.com/YyrGHzR.jpg
若把12V輸出增加1A負載,則12V漣波會加大到260mV,對5V/3.3V輸出影響也加劇
https://i.imgur.com/ZbboyAf.jpg
將12V負載增加到2A,上述狀況就會消失
https://i.imgur.com/wVE5zrR.jpg
把負載去除掉後,又會恢復這樣的狀況,推測此種狀況是因為所使用的MPS HR1001B諧振
控制器於空載/極輕載下,為了避免輸出超壓,會將正常運作模式切換至Burst模式,透過
間歇關閉一次側MOSFET驅動信號來抑制輸出電壓,但會對12V的輸出漣波造成明顯影響,
當把12V輸出加上一定負載(2A以上),使電路脫離空載/極輕載模式後,輸出漣波就恢復正

各路動態負載參數設定
3.3V與5V:最高電流15A,最低電流5A,上升/下降斜率為1A/微秒,最高/最低電流維持時
間為500微秒
12V:最高電流25A,最低電流5A,上升/下降斜率為1A/微秒,最高/最低電流維持時間為
500微秒
藍色/紫色/綠色波型在黃色波型升降交接處擺盪幅度最小、次數越少、時間越短者,表示
其暫態響應越好
3.3V啟動動態負載,最大變動幅度328mV,同時造成5V產生79mV、12V產生48mV的變動,
3.3V電壓變動大幅震盪維持時間在200微秒
https://i.imgur.com/vUweR0h.jpg
5V啟動動態負載,最大變動幅度為272mV,同時造成3.3V產生73mV、12V產生45mV的變動,
5V電壓變動較大幅震盪維持時間在250微秒左右
https://i.imgur.com/LNAS8Qf.jpg
12V啟動動態負載,最大變動幅度為248mV,同時造成3.3V產生55mV、5V產生54mV的變動
https://i.imgur.com/yLZ40E5.jpg
本體及內部結構心得小結:
1.模組化線路均為扁平帶狀線路設計,提供一條小4P接頭轉接線
2.僅提供一條CPU12V 4+4P模組化線路
3.沖壓成型風扇護網,使用者無法自行拆卸清潔
4.使用油封軸承風扇
5.功率級中LLC諧振與同步整流採用較少見的MPS方案
6.內部怕鬆動的插座/元件有點上固定膠,電源開關信號線、電源輸入L/N線及磁環均有包
覆絕緣套管
7.輸入保險絲與突波吸收器未加上套管,輸入插座及模組化插座電路板後方也未加上絕緣
隔板
8.電壓較高的APFC/一次側MOSFET採用全絕緣封裝,可避免後期灰塵濕氣累積造成對散熱
片漏電的情形
9.外盒特色說明雖然有"內有頂級日系Rubycon電容”字樣,但僅有APFC電容採用日系
Rubycon電容,二次側部分均為台系(Elite金山/Su’scon冠坤)電解、陸系(BERYL綠寶石)
固態電容
10.綜合第4點與第9點,產品仍提供10年保固令人驚訝,不過保固條件有限制僅限標準電
腦使用用途
各項測試結果簡單總結:
115V輸入下要符合80PLUS金牌認證,其輸出百分比及轉換效率要求分別為20%輸出87%效率
、50%輸出90%效率、100%輸出87%效率。Apexgaming AG-850M僅在綜合輸出19%(89.8%)、
純12V輸出20%(90.8%)及51%(90.9%)下滿足認證要求的效率。綜合輸出49%(89%)、
99%(85.1%)及純12V輸出101%(86.8%)均略低於認證要求的效率,造成效率損失的可能原因
是3.3V/5V轉換電路疊加的效率損失或是線路傳輸損失
從內部紅外線溫度圖來看,滿載輸出下二次側附近電路板區域整體溫度較高,高負載運作
時風扇轉速也會明顯提高
實際使用電腦配備測試輸出電壓變動,各路電壓於測試開始/測試中/測試結束時,顯示卡
12V最大變動幅度為112mV,主機板12V最大變動幅度為78mV,處理器12V最大變動幅度為
71mV,3.3V/5V最大變動幅度分別為27.5mV/26.5mV
輸出漣波測試,電源供應器於3.3V/18A、5V/18A、12V/58A靜態負載下的低頻漣波分別為
86mV(12V)/47.6mV(5V)/39.6mV(3.3V),雖然較大,但都還在規範的120mV/60mV/60mV範圍
,不過因為諧振控制IC於空載/極輕載下切換Burst模式緣故,空載下的12V漣波為173mV,
12V輸出1A時的漣波為260mV,當負載上升至12V/2A以後控制IC回到正常模式,12V輸出漣
波也會恢復正常
動態負載測試,3.3V有比較大的變動幅度328mV,5V/12V的變動幅度分別為272mV/248mV,
3.3V/5V電壓變動尖波維持時間在200/250微秒左右,另外因為3.3V/5V均透過12V轉換而來
,所以其中一組電壓加上動態負載時會出現輸出彼此略受影響狀況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作者: s71013240001 (WangChair)   2018-10-07 15:40:00
推狼大這顆感覺很不錯 接口給好給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