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創見PCIe SSD 110S 512GB評測feat.HMB

作者: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18-09-20 14:14:07
網頁好讀版: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537424060.A.E8F.html
“重”開箱?
===
https://i.imgur.com/Tym8YcO.png
(素材取自創見官網)
NVMe SSD已經在市場上開賣好一段時間了,售價也從貴森森的廠商自家MLC方案到台廠TLC
方案的組合而下探,這價格的下降得以讓用戶在合理的售價入手NVMe SSD,相較於傳統
HDD和SATA SSD,新穎的NVMe協議和大幅提升爽度的PCIe頻寬受到不少玩家的青睞,人手
一支儼然成為市場上的新寵兒。
創見的SSD產品線算是相當齊全,從家用入門到家用旗艦方案都有具備,甚至連少見的特
殊方案也有;
例如極少見的全系列Mac特規SSD (目前筆者也只有看過OWC提供全系列的Mac特規SSD)、
工業用SSD和老筆電玩家耳熟能詳的的IDE SSD,齊全的產品線、
有能力和主控廠合作和堅持在台生產,從這三點可看出創見對於SSD這塊還是有在耕耘的。
本次評測的PCIe SSD 110S是採用NVMe協議的M.2 PCIe SSD,屬創見的高階旗艦款
(以下皆稱為實際型號的”MTE-110S”),不過SM2263XT主控為DRAMless設計(無外置DRAM)
,關於這類主控之前有在SSD PSA第二篇提過:
“目前NVMe SSD有多一些變數所以還不能太快下結論,至少市場主流仍以高性能主控為主

一)PCIe SSD主控性能普遍更強
二)NVMe能夠搭HMB技術,使OS可以切系統記憶體來給SSD主控使用”
◎第一點在SM2263XT中應不是問題
雖然性能不好說,但基礎設計和中階定位的SM2263EN相似,不至於太虛
◎第二點就得先從為什麼需要外置DRAM和為什麼想要拿掉它開始解釋了:
為什麼需要外置DRAM呢?
這是因為SSD和HDD在儲存介質的本質不同,SSD需要用FTL的介質方式才能存取NAND Flash
上面的資料,這FTL就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基本知識可以參考這裡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56050/
而SSD內部還有各種內部操作會去整理檔案櫃和檔案,提升SSD的性能和壽命,但同時間就
需要及時且快速的更新映射表(或稱FTL表、mapping table等),如果在NAND Flash操作映
射表不但極耗用壽命、延遲高以外還會被限制住速度。
於是聰明的工程師就想到了:
既然在NAND Flash上不適合操作映射表*,那在DRAM上操作總行了吧,在DRAM裡面操作不
但沒有壽命問題,存取速度更是爽到不行。(當然,也得加強應付意外斷電的情況)
*註:早期常見的SSD主控如JMF602是沒有DRAM的,糟糕的演算法也造就WAF爆表和時常卡死
,三星SLC方案有DRAM顯著改善性能,但演算法還是沒辦法和Intel X25系列相比
因此通常SSD的外置DRAM主要拿來存放映射表(實際還儲存著其它資料,但比例沒有像映射
表一樣大),映射表可以想像成你的所有檔案(OS看到的邏輯層面)分類好之後,
分散放進去儲存介質內,這儲存介質就是到OO路的△△號倉庫裡面的##號檔案櫃放
(NAND Flash物理層面),成千上萬的檔案櫃就用超大超詳細的表單(映射表)做整理,
當然也會需要提供維護時所需的資料(GC和WL等)。
可別小看這映射表的大小,以性能優先的page-based FTL來說常見SSD容量與DRAM比為
1GB:1~2MB,也就是說一顆500GB的SSD起碼會配上512MB~1GB的DRAM。
接著是成本:降低SSD的售價有很多方法,就以NAND Flash來說是占整顆SSD最多成本的元
件(80%以上),當然就先從它開始砍了。但又要再節省成本就勢必得從其它地方下手、
拿掉非必要元件,而且最好可以占『顯著成本』,不是幾塊錢那種慢慢削
(可參考Mushkin的PCB內建SATA接口設計),於是歪腦筋就動到外置DRAM上了。
以2018 Q3來算DDR4單顆512MB成本就一百塊台幣跑不掉(再加上SSD電路板設計等可能會再
增加一些),如果可在設計時就直接拋棄它,省下的成本對應到上萬顆SSD就是數百萬元
的成本了,而且DRAMless主控的技術也已經有了,想當然就先從它砍~
再加上去掉DRAM後還有節省空間和更省電的優點,
對於嵌入式方案來講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當然也讓BGA SSD的設計更加簡略了。
從在現代的DRAMless主控設計中,依然是依靠主控內部的小容量SRAM來加載一部分
的映射表(快取熱資料),一旦需存取的資料不在快取的映射表內(例如隨機讀寫時),
就必須從NAND Flash裡面重新將映射表加載進SRAM,如此主控才能存取資料,
雖然從JMF602這類坑爹方案到現在已經進步不少了,但就目前傳統DRAMless設計
在高壓測試下依然會大幅影響延遲、反映出低落的性能。
這也是為何筆者目前相對不推薦DRAMless TLC SATA SSD的理由,在現今DRAMless方案對
比主流方案省下的成本也沒多少,那何必省下那麼一點錢換來相對較差的性能呢?
隨著大容量SSD的普及化也可以想想:
DRAMless主控那小小的SRAM 簡.直.只.能.塞.牙.縫.,對大容量SSD來說前面提到的缺點
會更明顯,例子可參考Tom’s hardware對Toshiba OCZ TR200的大vs小容量的表現。
於是還在發展中的NVMe就看到了DRAMless SSD的發展,在NVMe 1.2規範中就出現了HMB技
術來解決這問題。
HMB能夠從主機端的記憶體劃分SSD主控專用的區域,讓主控當成傳統SSD中的外置DRAM來
用,而”理論上”HMB夠大的話DRAMless主控的性能可以逼近自帶DRAM的SSD主控
方案(儘管需要走遠路來存取DRAM),畢竟能存放更多的映射表資訊,命中率就大幅提升了。
HMB可讓NVMe SSD主控劃分出的記憶體量不定,這筆者就沒辦法給出精確的答案了
(可以自己開AIDA64來看,熟悉進階命令列軟體如smartmontools的碼農也可以去看
hmpre/hmmin的值),但能肯定的是一定比主控內建的SRAM還要高出數倍,
顯著改善隨機讀寫的性能。
當然了,HMB也並非簡單的解決方案,主控和作業系統也得有支援和完善各種安全機制,
否則HMB內的資料出錯將對用戶數據造成極大的災難,例如強化意外斷電的處理和保證HMB
對應到SSD的資料都正確無誤,微軟已經在Windows 10 1703中增加了對HMB的支援,主控
廠商則是強化了端對端數據路徑保護(簡稱E2EDPP)。
以下是DRAMless主控/帶DRAM主控/DRAMless主控搭HMB的架構比較
https://i.imgur.com/UPAjSTh.png
來源https://tinyurl.com/yavh86pa
接下來是創見MTE-110S的部分
外包裝屬於一次性設計,還有可展示的掛勾
https://i.imgur.com/JPJufza.jpg
從照片上會以為這盒子的大小很大,實際上比一顆2.5” SATA SSD大一圈而已XD
https://i.imgur.com/h0w455L.jpg
3D NAND和NVMe是近期的熱門話題,也是這顆的主打招牌,當然要標一下
https://i.imgur.com/jMbsJB9.jpg
近年來有些廠商改用QR code的設計,並留下一般用戶需知的必要事項(安裝教學)
https://i.imgur.com/4InOjaf.jpg
盒內除了SSD本體以外還有創見的Mac解決方案DM和保固說明書
https://i.imgur.com/Rm4vLyk.jpg
MTE-110S標榜五年保固
這是創見第一次在家用產品提供五年保,在2018年已經是必備的了
https://i.imgur.com/wHyIW3h.jpg
SSD本體,M.2 2280 M key設計(寬22mm長80mm)
https://i.imgur.com/tFuQuKc.jpg
512GB款雙面都有顆粒,創見這款沒有設定二級OP
https://i.imgur.com/wf9sZdh.jpg
主控是採用四通道設計的SMI SM2263XT,相比八通道的SM2262/2260小了許多,
省下的空間可在正面塞四顆NAND Flash
https://i.imgur.com/oAUcVg8.jpg
豆知識,SMI常見的NVMe SSD主控上面有金屬色澤是因為有貼一片薄薄的銅片
https://i.imgur.com/L6Tozpx.jpg
和2.5” SSD相比可以明顯看出M.2介面的優勢就是超小的體積
但也代表裸露出來的主控在溫控上會更困難
https://i.imgur.com/jP1aydD.jpg
NAND Flash為創見自封顆粒
只保證是3D TLC NAND,所以內部die是用哪一家的就不知道了*
https://i.imgur.com/aSLgPDp.jpg
*經過和創見方詢問得到的答案是直接和NAND原廠(常見的是SanDisk和Micron)採購再自行
封裝,基本不會有買到經手n次的垃圾顆粒這種情況,不過也沒有透漏這款
用的NAND Flash到底是哪家的就是惹。
另外有發現創見SSD所用的PCB皆為創見自家重新設計過的式樣,明顯非純公版設計,
基於好奇就問了一下;
詢問後才得知有和主控廠商密切合作(此例為SMI),因此有能力重新設計PCB,
當然韌體部分也是有提供驗證的,雖不比I和M字輩的原廠級深層客製,
但相較於純公版貼牌產品這會是創見的優勢之一。
目前創見SSD都是從創見的台灣生產線(Made in Taiwan)出爐的,不會像某些廠牌為了
壓低售價跑去找中國山寨廠做黑芯產品,很值得鼓勵沒鋌而走險的廠商。
https://i.imgur.com/xzY6Get.jpg
至於那些用山寨廠垃圾方案的廠商嘛? 筆者只能說誠信歸零後就永遠都不用考慮了
SSD快換的部分也稍微問了一下,在以下其中一種情況下,用戶得在創見直營門市享有快
換服務:
1.七天內新品不良,憑產品本體和發票可快換(這應該很多通路都有了,應該是針對直營
門市購買的部分)
2.二次送修品項
https://i.imgur.com/n9kt02e.png
測試平台
https://i.imgur.com/buYwijC.png
測試時是插在直通CPU的M.2接口,並且以資料碟方式進行測試,以確保沒有任何性能瓶頸
這邊稍微解釋一下:
現在不少用戶常因為PCIe SSD插在晶片組分的PCIe通道後跑的分偏低,
就誤以為SSD有故障或是有瑕疵,但實際上是因為目前主流平台的CPU<=>晶片組頻寬
幾乎都是限制在PCIe 3.0 x4(本文截稿時主流DT為LGA1151 CFL和AM4 Zen+),
又因為晶片組上有不少設備會佔據頻寬(如網路晶片和插上的SATA硬碟等),
使得這”僅有”4GB/s的通道會因循序性能衝破3000MB/s的PCIe SSD而塞車,
因此才要直通CPU的PCIe通道。
從Windows 10 1803版開始已將NVMe SSD寫入快取的限制改掉,預設已經不再受到FUA模式
限制了,也就不用再去做額外的設定。
如果是W10 1803以前的用戶那還是只能再去裝置管理員做設定,將下面的框框勾起來
https://i.imgur.com/mnzIqpc.png
至於HMB必須要在Windows 10 1703版以後才有支援,所以用了不支援HMB的
作業系統可別誤以為SSD翻車了嘿。
SMART資訊,筆者這顆的韌體是最新的R0724A3,現在應該已是MP階段,急用的話能夠用舊
版以RMA的方式請創見協助更新,但之後也可以準備用工具箱接收新版韌體了
https://i.imgur.com/WaK7427.png
根據AIDA64看到的訊息,得知MTE-110S 512GB的HMB設定最大和最小都在64MB
(256blocks=1MB)
https://i.imgur.com/PjZZSkz.png
大家最愛看的AS SSD Benchmark
(很明顯的AS SSD測循序讀寫速有些不準了,建議改用CDM)
https://i.imgur.com/37qGw2x.png
CrystalDiskMark 6.0.1跑出來的循序讀寫性能符合官標表現
https://i.imgur.com/wyxx100.png
Anvil’s Storage Benchmark
https://i.imgur.com/9A2JYpR.png
TxBENCH,這邊加入用Windows LTSB 1607的無HMB對比
https://i.imgur.com/780ACWF.png
快餐測試的表現已經和自帶DRAM的主控方案相當了,在最吃延遲的4K QD1隨機讀性能有提
升40%相當不錯,其它項就不多說了,另外小容量的款式在循序寫入性能會再弱一些。
Iometer進階測試,測試前皆Secure Erase過以維持FOB狀態,數據全用Pseudo Random和
無檔案系統下去跑
由於日常使用比較常讀寫同時來,純讀純寫的機會比較少,因此就常見的80%:20%的混合
讀寫做Quene Depth的趨勢測試,通常用混合讀寫可以立刻看出主控和韌體的特性,
純讀寫的快餐跑分再怎麼猛,遇到混合讀寫也只能乖乖就範。
循序128KB混合讀寫(80%讀)性能表現,這邊加入用Windows LTSB 1607的無HMB對比
Iometer以8GB LBA範圍內由QD1=>QD32(2的次方)下去跑約一分鐘,結果是平均值
https://i.imgur.com/tWHDSrv.png
由時間軸可看出時間與性能的變化,時間軸刻度差不多有對到各QD的測試時間
https://i.imgur.com/tlvYTc6.png
隨機4KB混合讀寫(80%讀)性能表現,這邊加入用Windows LTSB 1607的無HMB對比
Iometer以8GB LBA範圍內由QD1=>QD32(2的次方)下去跑約一分鐘,結果是平均值
https://i.imgur.com/DcmpF37.png
由時間軸可看出時間與性能的變化,時間軸刻度差不多有對到各QD的測試時間
https://i.imgur.com/no25vVn.png
可以看出HMB對循序混合讀寫的改善有限,但也是很正常的,HMB改善的主要是無法預測的
隨機形式(pattern),相對之下有連續性的循序形式本來就比較好應付,而且這樣的表現
和主流NVMe方案對比也還算不賴。
至於隨機4KB混合讀寫的QD趨勢不是很好,可能是SMI方韌體調校的問題(可參考Tom’s
Hardware的SM2263XT測試),但HMB還是有顯著的改善性能,平均起來差不多有1.5倍的提
升。
再來是Iometer以全碟128KB QD32循序寫入5000秒,測試SLC Cache大小和TLC寫入速度
https://i.imgur.com/2HKGgjq.png
經過計算後得知空碟SLC Cache大小約為170 GB (海量呀),屬於全碟SLC Cache設計
超過SLC Cache後的原始TLC寫入速度約在70~298MB/s(第1~97百分位),平均137MB/s
(※第0.01~99.9百分位則是55~949MB/s)
從上面的表看到了四點:
(一)
全碟SLC Cache設計提供了海量大小,日常來說應該很難寫爆它的(多的是釋放的時間)
(二)
畢竟是四通道主控,原始TLC寫入速度就會慢一些(看表現猜測也沒有使用copy back模式)
(三)
花了2548秒寫完了512GB,在2626秒後進到要邊GC邊寫入的狀態,所以性能表現
就比較低落
(四)
倒是不知道為什麼2364~2391秒的時候突然噴了幾個超過500MB/s的點
(此時大約寫了478.5GB)
PC Mark 8 Storage測試
https://i.imgur.com/r5aw6na.png
PC Mark 8 Storage測試(無HMB)
https://i.imgur.com/THS2Ex2.png
在更貼近實際使用體驗的PC Mark 8中得到超過5000分非常不錯,
已經直逼主流NVMe SSD的表現了,超過400MB/s的頻寬表現當然也輕鬆贏過了旗艦級
MLC SATA SSD;反倒是有點訝異SM2263XT在HMB開或關時對PCMark 8的影響意外的小。
另外目前的乞丐級TLC SATA方案差不多就4900分而已(甚至可能更低),
從SM2263XT的表現中能看出更強的主控+HMB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緊接著是創見SSD Scope工具箱的介紹:
現在SSD廠商要是沒給工具箱感覺就low掉似的,創見當然有提供自家工具箱做各式管理,
介面從早期到現在有改版過不少次,但最基本的功能都有提供。
如果無法辨識或沒辦法正常更新狀態,則可以先將硬碟檢測工具關閉(如筆者常駐的
CrystalDiskInfo就有影響到),重開機後即可成功辨識。
首頁可檢視:綜合現況、目前的已用容量和已用壽命指示。
https://i.imgur.com/xCIaNI0.png
上面的設定小齒輪有TRIM的開關和是否常駐的設定
https://i.imgur.com/L6POqFc.png
在工具箱裡面提供性能測試算是一個有趣的做法,就筆者所知目前只有
Toshiba OCZ和三星的工具箱有內建性能測試工具,猜測是拿來快速診斷是否有
插錯匯流排速度。(例如SATA 6Gb/s的SSD插在3Gb/s上的跑分降速)
另外這個頁面還有Secure Erase和自檢(快/慢)的功能,
但尚未在NVMe的產品線中加入支援,從客服得知後面的版本就會加入支援了。
https://i.imgur.com/x54XBhv.png
System Clone(系統轉移),這邊就順便示範給各位看:
由於筆者是用240GB的SSD轉進512GB的MTE-110S,轉移C槽和小轉大所以兩個選項都勾起來
https://i.imgur.com/2FXbD9a.png
過一些時間給程式跑一跑後就會跳出這個視窗(顯示日文是因為筆者OS的系統用和曆格式
造成的),點下去就會自動關機讓你順便把舊OS碟拆掉,最後再將新SSD改為開機優先
https://i.imgur.com/HqP8N9j.png
UEFI+GPT的作業系統也可無痛轉移
https://i.imgur.com/XhkIABr.png
轉移後的磁碟分割狀態,不過MSR沒有一起複製所以只剩下ESP分區而已
https://i.imgur.com/36P6PwV.png
最後就是一定要有的韌體更新
https://i.imgur.com/nWi18YX.png
總結:
SM2263XT作為一款PCIe SSD主控,
提供了比SATA SSD還要強的循序讀寫性能,爽度當然是有的,
而HMB則顯著改善了DRAMless主控的缺點,可惜的是隨機混合讀寫的QD趨勢偏弱,
就看SMI未來有沒有辦法再去調校。
另外創見也有搭載SM2260加上Micron 32L 3D MLC NAND的MTE-850(TLC版則是MTE-820),
雖然保固只有三年而且也是舊一代的產品,但MLC NAND、帶DRAM的八通道主控會比
MTE-110S還要強才對,而且最近也有看到MTE-850降價,也算是個吸引人的選擇。
目前看PChome24h的售價為1299/2199/3999元(容量從128GB倍數開始算),
這個價位還算OK,不過創見倒是要盯緊一線大廠的價位,
因為這價格幾乎只比主流台廠方案便宜一成。
(還好創見終於有想到將MTE-110S改為五年保,不然會很難打)
這款在台灣的對手為近期開賣的HP EX900,
主控一樣都是SM2263XT然後價格也都有對上,但創見這款為五年保,
有要選購EX900或玩玩HMB的話倒是可以改過來試試創見的MTE-110S。
前面寫了那麼多,文章結尾這邊倒也可以聊一下筆者對一些小事的看法:
對消費者來說降價當然是好,但某些廠商為了在價格戰生存下來,
不惜改用垃圾顆粒和找山寨廠代工已經算是競底的做法了,
現在也幾乎都會有新款SSD的開箱拆殼文,偷用品質低落的料件做SSD在玩家眼中
通通看的出來,也不用說有PCEVA這樣的專業網站在揭發黑芯產品。
創見堅持SSD在台灣生產(目前都是由台北的生產線出爐的)和主控廠商配合做客製
(非純公版貼牌),也沒有採用垃圾NAND/山寨方案,在這樣競爭激烈的SSD市場下還肯用心
耕耘,這樣的產品成本當然就低不了,雖然還是沒辦法和資源更齊全(也有本事完全掌控
成本比重最大的NAND Flash)的一線廠相競爭,但至少這樣的用心筆者還是相當肯定的。
說到底嘛,反觀跑路的Ezlink和網拍那一狗票的山寨SSD,至少創見還是有給支持台灣生
產和台灣品牌的用戶一個相對可靠的選擇。
Pros:
HMB顯著改善DRAMless主控的缺點
PCMark 8表現不賴
五年保
工具箱功能齊全
台灣生產(+和主控廠商密切合作)
Cons:
SMI的隨機混合讀寫調校有待改善
中性,雞蛋裡挑骨頭(非缺點):
身為自家的旗艦定位,對prosumer來說還是希望能見到原廠正片顆粒
(即使是第三方封裝的good die)
作者: twosheep0603 (兩羊)   2018-09-20 14:30:00
推推 工具箱有系統搬移感覺挺方便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