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8700K主流6核高頻來臨 ROG STRIX Z370-E

作者: vostro (N/A)   2017-10-08 14:33:08
有趣的命名代終於降臨87來了之好讀
http://vostroman.pixnet.net/blog/post/344126194
2017 的上半場由 AMD Ryzen開啟桌面消費級
處理器通往多核心 6C /8C 的大門以後
下半場 Intel 陣營也搬出了還擊策略
突破了自從一代Core i長達將近七年的時間
美金定價$299.00 - $305.00 除了X平台以外
這個價位帶的處理器搭配/Z晶片的雙通道架構版本
一直是4核心8線程把持著,也被戲稱擠牙膏策略
一方面也是由於AMD長期的效能/規格落後導致
直到2017第三季Intel原本規劃好的6C提前發布
Core i7 第八代處理器終於加上核心數量 4→6
這也使得預算較充足或者是久沒換機的玩家/用戶趨之若鶩
大約預算設定在30K整機的電腦會是8700K與非K的目標
簡單來說就是換機的時候確實到了,有效能大躍進的成長
︰︰本次開箱測試︰︰︰
https://i.imgur.com/kIEo6yw.jpg
盒裝目前第一波已售罄,目前剩對岸能買簡中盒裝版或者散片
https://i.imgur.com/f4tpY1R.jpg
Core i7 8700K 散裝正式版
華碩ROG STRIX Z270 GAMING
酷碼MasterLiquid ML120L RGB
順便補上同樣參數配備 8700K 對 7800X 6C對6C的測試
主板的部分礙於晶片限制目前首波都是 Z370
使得組機建構成本會拉高,如果不是很急著要裝可以戒急用忍在等
至於Z370板子各家攻勢也非常猛烈,瞄準8700K的換機潮,數量也不斷擴增
華碩方面自從整合了STRIX系列在主板以後
在各種型號都是市場的高指定率,尤其是中階偏高
市占率已高達 45% 以上,不容小覷
STRIX主機板系列從Z270以後命名也稍微改了一下
原本是Z270E 從X299開始把英文改成 -E
象徵GAMING系列最高階 X299-E GAMING / X399-E GAMING
到了Z370就成了 Z370-E GAMING 也就是過去的 ROG Ranger遊騎兵系列
至於 TUF 系列的定位整合PRO GAMING 以後就往下降階
Z370-E GAMING 目前華碩GAMING系列最高階 5 年保
https://i.imgur.com/mgTBD8V.jpg
附贈的配件配上滿規給好給滿
https://i.imgur.com/Ptbbv3V.jpg
https://i.imgur.com/v3gjjxv.jpg
打開盒子後左邊的紅色小盒不是裝飾
裡面裝著2T2R三角的外接天線
https://i.imgur.com/klyMdSx.jpg
https://i.imgur.com/AWcovDO.jpg
其他的配件就是說明書跟裝飾品掛牌的貼紙等等
https://i.imgur.com/wgoFKiK.jpg
https://i.imgur.com/jl6jdxt.jpg
額外附贈一個VRM風扇小支架,因應超頻後
溫度會上升的狀況,讓超頻者玩家可以自己掛風扇散熱
https://i.imgur.com/hgxq4Kh.jpg
Z370-E GAMING的外觀,顏色比Z270更搶眼顏色發散
由暗灰色更改消光銀
https://i.imgur.com/XzFujcY.jpg
Z370-E GAMING 的PCI-E配置數量
x16三組其他四組為x1
https://i.imgur.com/SbfL1YB.jpg
供電配置10 Phase (8+2)
https://i.imgur.com/mbbljYm.jpg
I/O 部分加上高階才有的導光條
https://i.imgur.com/WzZ1crR.jpg
音效搭配SupremeFX全日系電容以及沿用瑞昱Realtek S1220A
https://i.imgur.com/orxPLSk.jpg
USB3.1 Gen2 機殼連接器
https://i.imgur.com/Vvyy0oJ.jpg
擴充SATA提供6組,跟一組平行的USB3.1 Gen1機殼連接器
https://i.imgur.com/ZaNGcV6.jpg
3D Mount 鎖點搭配3D印表機列印擴充個性化改裝
https://i.imgur.com/HxV5AZd.jpg
因應RGB發光風氣,除了基本的12VRGB 也加入了 5V 的針腳
https://i.imgur.com/5Fhreoi.jpg
預留兩組 USB 2.0 慢速I/O擴充針腳以及第二組USB3.1 Gen2機殼連接器
https://i.imgur.com/Fl4ZlzE.jpg
具有散熱功能並非純粹裝飾的刀鋒型PCH散熱片
https://i.imgur.com/e22Z4Gg.jpg
https://i.imgur.com/7J5UnVn.jpg
拆掉以後底部附上一層導熱膠提供給高速NVMe M.2 SSD散熱使用
https://i.imgur.com/DMwymzL.jpg
在CPU旁邊以及PCH晶片組上下各兩組組成
雙 M.2 支援NVMe RAID 第一組僅支援PCI-E版本M.2
https://i.imgur.com/rQhXFsw.jpg
https://i.imgur.com/QjeH6pQ.jpg
用來回報系統溫度跟監控的環控晶片 NCT6793D
https://i.imgur.com/500QyZm.jpg
STRIX Z270 GAMING 的後I/O配置
2T2R WiFi跟I網 / USB2.0 x2 USB 3.1 Gen1/Gen2 A+C
以及顯示端子提供DVI-D跟HDMI 1.4而DP 1.2支援2160P 60Hz
https://i.imgur.com/Wi8YUkI.jpg
採用1個冷排的酷碼MasterLiquid ML120L RGB
來當作搭配 8700K 的測試標的
https://i.imgur.com/5gha66S.jpg
https://i.imgur.com/TVDwsoV.jpg
https://i.imgur.com/vNhF1G2.jpg
如果預算2K上下,單冷排的AIO水冷算是理想的選擇
目前市面通路價格低位的RGB的AIO水冷選擇性也不多
https://i.imgur.com/mvQYyAC.jpg
測試前透過 AURA Sync調整
剛好很意外調成先很夯的業力紫發光AURA Sync同步
https://i.imgur.com/PX2vZU6.jpg
───────────────────────────
測試環境參數對比
測試時脈 4.7Ghz 全核
Core i7 8700K vs Core i7 7800X
https://i.imgur.com/fJetTzu.jpg
https://i.imgur.com/fJetTzu.jpg
ROG STRIX Z370-E
ROG STRIX X299-E
DDR4 2666 8Gx2 雙通道
DDR4 2666 4Gx4 四通道
WD Black M.2SSD 512GB
EVGA GTX1070 FTW
───────────────────────────
CPU 運算性能測試
CPUMark99
Core i7 8700K︰842
Core i7 7800X︰799
CPU-Z 對決絕相同價位的 R7 1700X
Core i7 8700K 單線︰558
Core i7 7800X 多線︰552.1
Core i7 8700K 單線︰4256
Core i7 7800X 多線︰3947.4
https://i.imgur.com/Yd4hdvJ.jpg
3DMark
Core i7 8700K︰8304
Core i7 7800X︰7841
https://i.imgur.com/T9Oe84S.jpg
PCMark 10 綜合
Core i7 8700K︰6888
Core i7 7800X︰6682
https://i.imgur.com/MGh8iD5.jpg
PassMark 綜合
Core i7 8700K︰6888
Core i7 7800X︰6682
https://i.imgur.com/kGVzSEw.jpg
Cinebench
Core i7 8700K 單線︰205cb
Core i7 7800X 多線︰205cb
Core i7 8700K 單線︰1560cb
Core i7 7800X 多線︰1523cb
Core i7 8700K OpenGL︰177.47
Core i7 7800X OpenGL︰151.69
https://i.imgur.com/496uAdB.jpg
記憶體頻寬讀寫測試 AIDA64 Memory
8700K 雙通道 R 37867MB/s W 38536MB/s C 34554MB/s L 54.1
7800X 四通道 R 55854MB/s W 65741MB/s C 52884MB/s L 82.6
https://i.imgur.com/vTB3Bdc.jpg
GAMING 遊戲性能測試
解析度 1920x1080 - 144Hz
顯示卡 EVGA GTX1070 FTW
https://i.imgur.com/1cU2nvl.jpg
Unigine Superposition
Core i7 8700K︰13073
Core i7 7800X︰13078
https://i.imgur.com/NXuHYPF.jpg
火線獵殺:野境
Core i7 8700K︰52.27
https://i.imgur.com/ftk7aLr.jpg
Core i7 7800X︰53.14
https://i.imgur.com/ftk7aLr.jpg
GTA5 俠盜獵車手V
Core i7 8700K︰77.3
https://i.imgur.com/zXA5lks.jpg
Core i7 7800X︰74.0
https://i.imgur.com/vYOE7dC.jpg
綜合以上測試看到 8700K 跟 7800X
7800X有X299平台四通道優勢
在需要大量記憶體處理運算的環境優勢較強
單核心運算方面以及在遊戲性方面無庸置疑8700K仍為首選
且平台建構成本下Z平台還是低於X平台
7800X搭配四通則是給需要需要6C入門+高頻率
以及大量記憶體的需求者較適合
全平台功耗比較顯卡滿載+處理器滿載
Core i7 8700K︰361W
https://i.imgur.com/sli8coE.jpg
Core i7 7800X︰400W
https://i.imgur.com/yqcCCni.jpg
───────────────────────────
Core i7 8700K 搭配1D AIO水冷溫度測試
待機環境下溫度
https://i.imgur.com/3VvCRCa.jpg
Intel XTU 壓力測試4.7Ghz全核全頻
https://i.imgur.com/RA7Wn8N.jpg
https://i.imgur.com/qDCbaKC.jpg
在過程中觀察並未發現Thermal-Throttling也就是沒有降頻的情形
一般來說用2K上下的重塔空冷或者AIO 1D水冷就足以應付預設
如果要往上穩定5Ghz或者更高頻率日常運行才建議2D水冷或水道水冷
Z370-E有附贈VRM PWM的風扇散熱支架如果長期超頻可以外掛小風扇
───────────────────────────
最後來一個 8700K 再往上調200Hz =4.9GHz
4.9Ghz CPUMark99
https://i.imgur.com/EVP5D5E.jpg
4.9Ghz CPU-Z
https://i.imgur.com/xmaRb8h.jpg
4.9Ghz Cinebench
https://i.imgur.com/AEfK00c.jpg
4.9Ghz 待機溫度
https://i.imgur.com/mbXcX5n.jpg
4.9Ghz XTU Benchmark 核心溫度93
https://i.imgur.com/QfKeTrC.jpg
因為使用的是1D入門等級銅底水冷所以4.9日常穩定差不多
5.0Ghz 就需要動用到2D 240/280或3D 360mm的散熱
───────────────────────────
STRIX Z370- E + Core i7 8700K 心得
主板的部分看起來ASUS未來的主流Gamine走向
以-E為最高等級目前只有在Intel平台才有
適合預算在5000-7000內的遊戲玩家平台主板
可以視為STRIX主機板的完整版
不過STRIX 系列的基本發光盤提供設計有限
如果需要更多更亮的需求得外街燈條或者上ROG高階版本
至於Core i7 8700K的效能確實令人驚艷比自家HEDT互有勝負
目前遊戲支援性已經漸漸由4跳6至於8應該還沒那麼快
如無意外應該是兩年內6核心高頻率的首選非K與K
最重要的是第八代散熱K版對應的部分
目前AIO一體水冷已經成熟選足性也琳瑯滿目
如果要配K版跑預設全滿最好還是用個中塔或者一體水冷
這一回合Intel已經搶回6C門檻價格與效能兼顧領先的旗子
接下來就看AMD如何出招精進Ryzen Plus版本提升頻率
以及等Intel持續精進製成讓核心溫度下降
在解熱議題上能夠不用花費這麼多的功夫
目前第一波八代處理器市場已經搶購一空
通路實際銷售狀況仍以組新機為主,組整台的最大
純升級CPU+MB的玩家或者使用者還是得排在後面
預計第二波供應應該為10/21以後
持續等待非Z晶片主板推出以及解禁這樣裝機成本才能下降
全面帶來完整的八代換機潮
作者: pinson880207 (堅哥)   2017-10-08 14:36:00
作者: AriaPokoteng (絨絨<3)   2017-10-08 14:38:00
坐等下一代I7 8C(拉椅子)
作者: windrain0317 (你在大聲啥)   2017-10-08 17:52:00
Skylake後,PCH拉出來的是3.0吧記得只有H110還留在2.0換X370沒解決問題,直通CPU就那幾個很在意PCIE lanes去買TR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